创新2.0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qdriven 创新从身边做起

博文

教育思潮的随感

已有 4183 次阅读 2010-6-5 09:33 |个人分类:教师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教育

科学网我看应当改名叫教育网了。上面关于教育的帖子太多了。关于科学的帖子似乎引不起大家的兴奋。

看过来很多时髦的话题,我有一些观点。

1、中国的超一流大学问题

我个人认为中国不应当这么提这个问题。我看到清华北大已经比较奢华了,资源还要怎么投入?!

如果清华北大是二流的大学的话,那我们国家应当重点发展好二流大学。让全国多几所二流大学。

否则,我们二流的大学都去争一流,耗资巨大。

三流四流的大学没有经费、人才去填充二流大学的位置,我们就会形成空白,形成断裂层。这样结构也不太好。

 

 

2、送学生去世界的超一流大学去

我们没办法搞个西天,就派唐僧取经也可以。以前中国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这些历史不去背了,大家看看清朝末年的历史都知道。

如果我们现在有人才危机,我们就多派几个小和尚出去取经,然后再请回来,然后再盖庙。

这个投入,我看要比在国内建设超一流大学要来得经济。建议教育部考虑考虑。

 

世界超一流大学,是多少年、多少钱、多少人砸出来的。不光是资源,土壤、环境、水分各方面都结合在一起才有的一种氛围。我们这方面,要清醒一些,慢慢来。

 

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城,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被革命过的。因此,我们事实上很年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说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的状态。这方面,也要清醒,要慢慢来,扎扎实实的作。

 

3、请方丈

超一流的大师过来蜻蜓点水的讲讲,这在我们这里是经常的了。

常驻一段时间的少。

直接过来当方丈的就几乎没有。如果能请来几个洋方丈过来当校长,也许会走中国足球的老路,也许不会,此事说不清。

 

4、好的声音

慢慢的,重视实践的声音多了起来。重视SCI的少了起来。这在学术界是健康的。

我国知名的教育家有一位叫陶知行,现在已经很好有人提他了。

我最近看了些介绍陶知行的文章,觉得他确实是大师。

 

以前光知道他曾是毛主席的老师。因此以为大家宣扬他,只不过是为了附和主席,所以没能引起我的佩服和关注。最近看了他的一些事迹,觉得他这样的教育理念如果实施30-40年,钱学森去世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学,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些所谓的“真理”吗?

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学和知的关系,看来我们不是不懂,而是不去认真作。结果用人单位一检验教育系统输出的“产品”,发现不合格。

 

投资教育,也要多投资在这些方面。

 

5、精神、责任与情商

100年前,大家是亡国奴的时候,还是有些人有些精神的。于是,我们能在很困难的时候对抗一些事情。

100年后,2个月里,我们听到5-6起有人杀小孩的事情,不知道作何感想。社会是富裕了点点,但有相当多的心灵可能更加的沉沦。

责任。这个词出现的频度也很高。

责任心的教育,在今天也是缺失的。其实,每个人生下来,都是要承担一些责任的。

 

……

 

6、佛性自在

佛祖经常说的事情,是佛性自在。用到教育里面的一流、二流理论,就是说,佛性每个人都是有的,一流的教育精神和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是每个大学都本性具足的。

当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学生能够正常的工作、正常的交流时,我认为教育就在启迪着心灵,知识就在充盈着工作。国外的很多大学,如MIT,之所以超一流,我理解他们主要还是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我们如果能够放开包袱,摆脱功利的羁绊,也会成为超一流的。

 

7、向企业的大学学习

华为用了十几年,完成了向全球第二大设备制造商的跨越。这间接证明了他们有非常强大的知识积累体系和教育体系。中国的大学在这么多年里,进行了哪些改革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1500-332283.html

上一篇:改善工程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唐骏与三套房贷

2 张檀琴 金小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