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moonca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ilemooncat

博文

CAP感悟III:大科学项目:一个大科学项目如何开展科学传播?

已有 2712 次阅读 2018-4-3 16:49 |个人分类:科学传播交流|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大科学工程, 科学传播, WEPOC, 公众, 教育

笔者参加了此次大会中的一个研讨会——探讨如何在国际合作开展的大科学项目中推行科学传播工作。研讨会的组织者是Gorden Squires,他目前是三十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 TMT)的科学传播领导。他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理念——WEPOC,分别是Workforce人才队伍的建设, Education教育, Public公众教育(Outreach, Communications)。

TMT的WEPOC旨在:

与所有的国际合作者相关;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活跃进行;关注TMT的特别擅长之处……

想了解更多细节的人,请点击这里了解:
https://conference.ipac.caltech.edu/tmtsf2017/system/media_files/binaries/21/original/TMTSF2017-SquiresDhurde.pdf?1512155145

研讨会时间很短,分组进行了实践,假设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国际合作大项目的WEPOC小组,面临一个个假设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

比如,笔者所在的小组遇到的问题是,“如果参加这个大项目的各个国家利益要求不同,面对不同的科学传播活动,WEPOC小组该如何选择?”我们头脑风暴后,给出的答案就是:进行选择时要确保以项目的总目标和总利益为基准;选择各国代表开会,强化各个国家的优势,注意不足之处;考虑各国选准的目标受众的需求;考虑各国的不同利益。头脑风暴后,你也会发现,给出的答案总是比较宽泛的。而且研讨会之后,欧洲南方天文台的一位资深天文人说,现实总比纸上谈兵复杂得多;从他惆怅的眼神中,笔者猜想他一定在国际合作大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遇到过棘手的问题。然而笔者认为,实战重要,在实战前的演习也必不可少。

当前,笔者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就参加了多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如何在科研领域和科学传播领域展开合作,如何在国际群体中有体现度,如何为本国所面对的受众提供有用的资源,正是当下笔者和笔者所在团队要探讨的问题。这次会议上,笔者也成功联系上诸如SKA项目、TMT项目的其它部分参与国的天文人和科学传播人,这对后续的工作交流会有很大的作用。

笔者在这里也共享下研讨会的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学习下。


1.jpg

2.jpg

图片拍摄:左文文,版权归原报告人所有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4494-1107207.html

上一篇:CAP感悟II:案例解读:用天文学科学传播构建一个更好的世界
下一篇:CAP感悟IV:新媒体的应用:新媒体时代下的天文学科学传播如何?

1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