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青铜器适用尺长的验证

已有 4905 次阅读 2021-1-2 12:42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上篇博文介绍了(弓鱼)国铜器的适用尺度从论文  胡智生刘宝爱李永泽宝鸡纸坊头西周墓文物, 1988, (3): 20-27” 复制测绘图到WORD 文档,将原图比例1:4调整为1 : 2.15,即图上1 cm 相当于一周寸而后纸质打印用尺量读找到整尺寸部位。在图上添加界线和尺寸线后者都设定为整值下面是A4页面截图,感兴趣的博友可以下载yuguo bronze.doc,选中任意一根尺寸线,而后点击工具栏“格式-自选图形-大小”,就看到其长度——除了通高之外的都是预设的数值。


yg3.jpg

显然,图中标示部位的长度与整尺寸的差异也就是线宽。就此而言,(弓鱼)冶师技艺可称上乘。现在馆藏介绍的特征数据如口径,实际制作时可能并非控制尺寸,如四耳簋口径26.5 cm 相当于一尺二寸 三分余,但冶师对其设计值是一尺二寸而外侧略作圆化。方鼎的口长和口宽通常也是整,若沿宽则两者之差是整尺寸。器壁厚度若非二分半则内外尺寸就只有一方为整,据此也可以研究范铸设计。当然,知道范铸方式就能找到器物的基准尺寸,如底圈和方座的内高是整尺寸,即范铸时所用泥芯高度是控制尺寸。

(弓鱼)铜器图yuguo bronze.doc已组合而固定线条位置。博友下载后也可以将设定长度的线段添加到图上,看看哪些部位是整尺寸。据胡文介绍, 1981 年宝鸡纸坊头一号墓出土铜簋五件,形制各异,造型奇特,如带盖四耳方座簋(6),通高38.7 一尺八寸整。博友也可下载该图至word文档,画出通高的界线和尺寸线,查看尺寸线长h,将图形组合而后放大18/h,则通高变为18,图上1 cm 对应于2.15 cm即一周寸。纸质打印后用尺测量各部位尺寸。

BD6A1B2D-FC8A-4AA3-8596-E93A5BE52E49.jpegFE8E2092-4DB9-4EFE-82AD-07E6484EFB6D.jpeg

簋通高一尺八,而宽也是一尺八寸整,视觉上宽度似乎小于高度。腹部、底座花纹高度三寸和三寸半都是准确的,耳高九寸、珥部(耳垂)线槽长二寸也是准确的。其他部位不再说明。此外,制造有误差,测绘有差错,图上个别基准长度与整尺寸略有偏离,如盖高四寸略多、簋高(不含耳)一尺四寸略少,不必在意。

讨论古代器物最好用当时的尺度而不是厘米数,如介绍兆域图就该说中山国适用周21.5 cm铜版 4.4*2.2 尺,中宫垣 4.0*1.8 尺,内宫垣 3.3*1.2 尺,制图比例 1:500,标注100尺对应于铜版上线中距2 寸 如果穿越到周朝与冶师交谈,大约就是这些数据吧。铜版出土时破碎为78块,经刘增堃师傅焊接复原,各部位的实际长度数据已偏离本来尺寸。

3D22D45E-638F-42C2-AA08-3453EA4D28FE.jpeg


如果一件铜器的适用尺长与所处时代不同,或者不能确认其适用尺长,那么就应该仔细研究原因。当然,实际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并不能基于尺长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但器物适用尺长毕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因素。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5648-1264842.html

上一篇:西周初期的尺度及天亡簋的年代
下一篇:商代的玉器与尺长

24 檀成龙 许培扬 郑永军 张晓良 杨正瓴 朱晓刚 李毅伟 李学宽 史晓雷 范振英 杜占池 葛维亚 吴斌 闻宝联 周少祥 段含明 刘炜 杨学祥 谢力 郭保华 王从彦 姚小鸥 王安良 马鸣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