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段为钢.:根据认识规律理解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已有 2938 次阅读 2019-5-31 15:5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药理学发展史, 分期, 现代医学 |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段为钢. 根据认识规律理解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医学与哲学,2012,33(8b):78-80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下同)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因此药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和机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前者称为药效动力学后者称为药代动力学。药理学是药学学科的二级学科也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和药学教育中药理学几乎都属于主干课程。

药理学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国外也称为前药理学 pre-pharmacology)是药理学发展的支柱相关历史事件众多。已有文献根据认识规律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过简要阐述[1],但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现行的药理学教科书中在绪论中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但多以时间为线索罗列药理学甚至生物医学的主要历史事件未能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有线索地归纳也未提出合理的发展阶段甚至将药理学事件和基础科学发展事件不加区分地列在一起。这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药理学的发展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药理学。因此作者根据药理学的定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按照认识规律试图对药理学的发展归纳为五个阶段指导药理学以及相关生命科学[2]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1  药理学历史事件的界定和划分依据

药理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笼统地用“世界历史”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或“医学史”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作为划分阶段的依据也不能简单地用时间尺度来划分。因为只有按照学科发展规律提出合理的划分标准再将药理学发展史分为不同阶段才利于认识药理学发展史。

为了划分药理学发展史阶段就必须确定药理学历史事件的标准。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任何基础科学的发展成果都有可能被药理学借鉴吸收。但是必须清楚的是每一件基础学科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不一定都能贴上药理学的标签。比如微积分的发明(1864年)、X-射线的发现(1876年)、尿素的合成(1828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年)等都不能列为药理学的历史事件尽管这些发展成果的影响力很大最终也被药理学利用。在科学史上只有与“药”直接相关的事件才属于药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

由于药物的本质是化学物质机体也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因此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取决于药物的化学成分也取决于所作用的靶点而典型的作用靶点则属于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等;机体对药物的反作用结果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特殊化学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包括转运蛋白酶等)另一方面也与药物的化学成分有关。由此认为药理学发展的实质就是药物和靶点的化学本质及相互作用规律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因此药理学的发展阶段应该根据认识规律中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

2  药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2.1  第一阶段

人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最大特点是具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早期人类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自然会发现某些食物(药物)能改变机体的某些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由于这一阶段还处在被动的自由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足够的经验也未能通过文字记录下来因此也称之为史前阶段。此阶段知识极度匮乏先民们主要采用试错法(Try and Error)进行药物防病治病的探索。因此这种“临床试验”导致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充满了风险中毒死亡时有发生。尽管这种“临床试验”有悖于现代伦理学要求但这种大胆尝试还是在积累防病治病的经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者药理学的发展。在中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的传说是反映先民在药理学方面探索的经典故事。

虽然这一阶段未有文字记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但此阶段出现的散在用药经验为药理学第二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2  第二阶段

以公元前约1550年的《埃伯斯医药集》(EbersPapyrus)成书为标志药理学的发展进入到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药物的化学本质和靶点也是不清楚的。但这一阶段开始对第一阶段形成的散在经验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并形成一定的理论。由于此阶段的药物以植物为主以动物药、微生物药以及矿物药为辅所以常称之为本草学阶段。此阶段形成的药理学知识是根据经验归纳提升的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结果因此也称之为经验阶段。在中国本草学方面的著作很多其中以公元前1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最为著名。在这一阶段古埃及还有Edin Smith Papyrus,以及中世纪的Kitabal-SaydalahThe Canon of MedicineDe Mecicinis universalibus et particularibus[2]。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阶段部分无机药物的成分也开始清楚。 但此阶段发现的无机物无特定作用靶点其疗效多由其理化性质决定如碳酸钠、硅酸、砒酸的应用等[3]。因此药用无机物的发现一般不认为是药物分子清楚的标志性事件。为了解释药物的作用此阶段也产生了许多理论其中以中国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等理论最为著名。

在这一阶段对药物本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天然材料”阶段。由于把握不住药物的本质很难科学地指导药物的临床实践也很难充分发挥药物的应有疗效。另外由于信息传播不发达用药经验的积累和传承非常重要如中国历史上许多医家派系均有独特的用药规律。在此阶段用药物对付常见病多发病尚可但对突发病、特别是传染病难以为力。

2.3  第三阶段

1805年德国科学家 Friedrich Serturner1783-1841)提取并证实[4]阿片中活性成分吗啡为标志药理学的发展进入到第三阶段。从此药物的化学本质开始清楚。吗啡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甚至吗啡从发现到现在一直是经典的镇痛药并写进教科书。吗啡来自于天然药物阿片其生物活性基本上能解释阿片的主要药理作用因此吗啡的提纯特别是生物活性的验证标志着药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来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不断发现如士的宁、奎宁、水杨酸等。

进入此阶段后药理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药物的化学本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化学合成物质(含半合成)开始成为药物如阿司匹林(1899年)。在实践方面此阶段开发了注射剂并试用于某些肿瘤[5]和感染[6]的治疗这为防病治病提供了新的手段。尽管如此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仍是这一阶段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临床多以重金属制剂为主要药物如汞制剂、砷制剂等疗效差毒性大。由于对药物作用的靶点认识不清此阶段也很难针对性地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

2.4  第四阶段

1905J.N.Langley1852-1925[7]证实了箭毒和尼古丁通过某个“靶点”影响骨骼肌舒缩由此证实了受体的存在他当时将这种“靶点”称为肌肉的“receptive substance”。此事件标志着药物作用的靶点开始清楚药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如果借用“黑箱效应”一词来描述药理学发展阶段的话那么第一、二阶段属于“全黑”状态第三阶段属于“半黑”状态而受体证实“黑箱”开始被彻底打破药理学的发展开始进入“白”的状态。在此阶段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大分子不断发现包括受体、离子通道、酶以及核酸。也就在这个阶段许多药物的作用靶点相继被找到并确认如胆碱酯酶[8]、肾上腺素受体[9]药理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高潮。

需要说明的是此阶段的药理学发展依然遵从先活性成分(药物)后靶点的道路。在活性信息方面缺乏靶点三维结构的指导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活性成分发现均来自“偶然”或是大规模的“盲目”活性筛选结果活性成分找到后在此基础上再以此为“母版”通过结构改造获得新型药物。

如在偶然发现青霉素后的几十年不但找到了青霉素的抗菌机制和耐药机制还对其结构母核进行修饰生产出大量的半合成青霉素由此克服了原青霉素抗菌谱窄、不能口服、对绿脓杆菌无效等缺点。随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的推广使用许多感染变得可控使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但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滥用使得细菌的进化不断加快甚至产生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10],这是当初的研究者始料不及的。

由此可见该阶段以及以前的发展阶段药理学的发展整体上均处于一个“被动”状态。

2.5  第五阶段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或然王国”走向“必然王国”的过程。药理学的发展也是一样。当科学家认识了药物的化学本质和靶点的本质(特别是靶点的空间结构)后根据靶点设计药物是药理学发展的必然。一旦靶点导向的药物设计成功则标志着药理学的发展进入到另一个新阶段。

酪氨酸激酶是参与肿瘤增殖的关键分子之一一直受到肿瘤科学者的关注。1996[11-12],根据酪氨酸激酶的结构成功设计出Imatinib,并通过活性验证(该药2001年被 FDA批准上市)。此事件标志着药理学的发展进入到第五阶段“主动”阶段。

在此阶段成功设计并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GefitinibErlotinib[13]。除此以外抗体药物也得到了很好发展如封闭乳腺癌Her-2neu蛋白的Herceptin(赫赛汀)[14]、封闭肿瘤CD20抗原的Mabthera(美罗华)等也相继上市[15]。在此基础上利用抗体的特异性设计出抗体偶联(包被)的主动靶向药物也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此阶段开发的这些药物均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高效低毒、针对性强的特点这是以往药物不可比拟的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由此看来主动药理学阶段的到来显示出巨大的创造力。

为了便于理解药理学的发展阶段现将相关阶段总结于表1

1 药理学发展阶段简表

阶段

时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归属

相当的传统阶段

特点

~前1550

无记载

史前阶段

无史料记载只有传说故事

1550《埃伯斯医药集》成书

经验阶段

本草学阶段

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均不清楚

1805Friedrich Serturner首先从植物药鸦片中分离出吗啡[16]

药物成分清楚阶段

近代药理学阶段

药物的化学成分开始清楚

1905Langley J N证实了受体的存在

被动阶段

作用靶点清楚阶段

药物的作用靶点开始清楚

1996年设计Imatinib 成功

主动阶段

现代药理学阶段

根据靶点结构主动设计药物

3   

本文根据药理学定义并结合认识规律从整体上对药理学的发展进行了阶段性概括。不同国家的药理学发展大体上也存在以上阶段。以上阶段是以药理学标志性事件人为划分的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药理学也不例外。

对于以上划分的阶段而言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前一个阶段的结束。就我国药理学发展的情形看新阶段的到来旧阶段药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我国药理学的发展也开始步入第五阶段但从研究内容看第三、四阶段的内容仍然是主体而第二阶段的内容仍占有重要份额处于第一阶段的用药经验(特别是民族民间用药)也亟待发现和规范整理。

总的来看后阶段发现的药物是基于更深的生物医学认识研发的具有更高的科学附加值和更强的针对性。然而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是无止境的对药物和作用靶点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目前很难评判后阶段开发的药物在总体上一定优于前一阶段的药物。我国多阶段药物共存的现象充分说明不同阶段发现的药物仍有不同的用武之地由此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疾病的医疗需要。这也提示在临床用药方面医务人员更多地应该根据疾病特点、患者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而非一味地追求新药特药。

从发展趋势看第五阶段是药理学发展的历史必然在此阶段将不断体现人的主动创新能力发掘药物作用背后的秘密并开发出新型药物推动药理学研究不断发展指导新药发现。通过对药理学发展阶段的划分有利于加深对药理学的了解从总体上把握发展方向、寻找差距并积累优势加深对生命现象的认识[17],促进医药科技工作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周晓鹰. 药理学研究中的认识论意义[J]. 医学与哲学19868):18-20. 

[2] 刘虹任元鹏.论定义生命与生命定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8-1076. 

[3]History of pharmacy[ebol].2012-06-20[2012-07-01].http://en.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pharmacy. 

[4] Stanley S. A brief history of pharmacology[j].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200145):87-8891. 

[5]Goodeve H H.Case of Encysted Tumor Cured by Iodine Injection [j].Prov Med J Retrosp Med Sci18436144):278. 

[6] alker T J. The Treatment of Syphilis by the Hypodermicin Jection of the Salts of Mercury[j]. Br Med J18692445):30-31. 

[7] Langley J N. On the reaction of cells an dofnerve-endings to cer-tain poisonschiely as regards the reaction of striated muscle to nicotine and to Curari[J]. J Physiol1905334-5):374-413. 

[8] Marnay ANachmansohn D. Cholinesterase in voluntaryfrogs muscle[J].J Physiol1937894):359-367. 

[9] BelleauB.The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at receptor surfaces. I.Introductiona gene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adrenergic blockingac-tivity of beta-haloalkylamines[J].Can J Biochem Physiol1958367):731-753. 

[10] 赵敏. 细菌耐药现状及治疗——从超级细菌谈起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362):104-108. 

[11] Buchdunger EimmermannJMett Het al. Inhibition of the Abl protein-tyrosine kinase in vitro and invivo by a 2-phenyl-aminopyrimidine derivative[j].CanCerres1996561):100- 104. 

[12]Druker B JTamura SBuchdunger Eet al. Affects of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the Abl tyrosine kinase on the groth of bcr-Abl posi-tivecells[J]. Nat Med199625):561-566. 

[13]蔡志强黄长江袁静.已上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3):177-181211. 

[14]Ryu DDNam DH. Recent progress in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J].Biotechnol Prog2000161):2-16. 

[15]Grillo-LopeA JDallaire B KMcclure Aet al. Monoclonal antibodiesa neera in the treatment of non-Hodgkinslympho-ma[J].Curr Pharm Biotechnol200124):301-311. 

[16]吗啡历史.http://www.nes-medical.nethealthMorphine-History-Traditional-Chinese.asp

[17]黄国琼秦宇彤罗长坤.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2):13-1530.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182286.html

上一篇:我院冲进第四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下一篇:[转载]李志平:从外科学发展史看外科医生理念的转变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