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武昌桂家(5)

已有 2395 次阅读 2023-7-24 20:43 |个人分类:感悟人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四女儿桂质良支脉

桂质良教授(1900-1956)是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她的简历主要来自于两篇文章[王祖承. 记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桂质良教授. 上海精神医学2011,23(3):191-192;李春波,黄晶晶,谢斌.记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科医师桂质良博士一次未成行的进修. 心理学通讯2020,3(1):58-65]。李春波与她的小女儿闻玉梅院士等编写过一本书——《医师·学者·母亲: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桂质良》(图15,科学出版社2020-11-01出版),笔者未能见到。


图15  纪念桂质良的专著(左)及她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中)获得的金钥匙(右)

桂质良中学时代就读于圣玛丽的女校,英文特好。1921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的出国留学基金(庚子赔款)。1922年进入美国卫斯理学院读书,该校即宋庆龄等宋家三姐妹读书之大学。在该校留学期间,遇到不少中国来的留学生,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冰心,则是 1923年进入该校的。1925 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该校授予的一枚金钥匙(Phi Beta Keppa Key),寓意“已经开启智慧大门(图15)。她一直将该钥匙视为珍品,带回国后又传给女儿闻玉梅保存但在“文革”期间不幸丢失。1988年闻玉梅教授的女儿去美国与该校联系后校方从档案中查实确有此事重新仿造一枚模型给桂质良的后代。该钥匙现存在上海市院士馆中(作为介绍闻玉梅事迹展品之一)。

当年桂质良又考入迄今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医学院校——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因从小喜欢哲学,桂质良选择了医学里面与之最相近的一个专业——精神病学。1929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一同毕业的女性仅 9名。她在1928年读书期间美国的《巴尔的摩太阳报》曾刊登她撰写剧本并执导的介绍。另外她还在报纸上撰文题目是《中国内战不要外国插手》里面说到“中国人的事业就应该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人自己要站起来不要拐杖”等爱国之情跃于纸上。

回国后,她早期曾在武昌教会综合医院工作,应该是我工作过的医院——武昌圣约瑟医院或仁济医院(1950年二者合并为湖北医院,即湖北省的公费医疗医院,后来就成为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再后来成为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29年 10 月 28 日至11月9日,她参加了太平洋国际学会第三次年会,是当时中国社会有很大反响的会议。该次年会在日本京都举行,共有 800 多人参会,大会议题包括八大内容:机械文明、中国外交问题、中国东北问题、人口及粮食问题、交通问题、太平洋外交关系问题、外国投资问题、工业化问题。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共31人,桂质良作为湘鄂地区的2 名代表之一。

接着,她到北平迺兹府二十五号诊所、北平道济医院(现北京第六医院)等从事儿童心理卫生和精神病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间,她成功地申请到亨德森精神疾病研究奖学金,《心理学通讯》以“记中国第一位女性精神科医师桂质良博士一次未成行的进修”进行了报道。文中有10幅图片展示了她计划去苏格兰进修较为完整的珍贵亲笔来往信件(9封),在档案小结里,档案保管者特别注明了“Letters include comments on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China”(在来往信件中,有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评论)。目前,这些信件的原件被保存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米切尔图书馆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大格拉斯哥和克莱德档案之中。

1941年,桂质良到上海,在沪江大学任校医,并在伯特利医院任儿童心理医师。还私人开业,在工部局任兼职医师,之后进入上海东南医学院担任教授。1949 年东南医学院内迁至安徽怀远县,她半年一次从上海到安徽怀远县进行授课。1953 年,桂质良教授成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讲授精神病学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1956 年6月1日,桂质良教授突发急性胆囊炎并发脂肪栓塞,在华东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时年 56 岁。

桂质良教授的离世乃学界重大损失。她在我国精神科发展史上,是第一位女性精神病学专家、第一位儿童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专家、第一个出版精神病专著的专家(桂质良著《现代精神病学》,上海新月书店1932年出版),也是第一个曾去美国留学,继之回国后开展精神科临床工作的专家。

1937年,针对国民健康知识的极大需求,桂质良撰写了《女人之一生》,由正中书局(上海)出版发行。1942年桂质良出版了一本英文专著名为《我们的孩子及其问题》这是一本最早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书籍。

桂质良的丈夫闻亦传(1896-1939),1896年11月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是闻一多的堂兄。幼年同一多等诸兄弟就读于父亲廷炬(光绪拔贡)创办的绵葛轩小学,聪颖好学,成绩优异,为诸兄弟表率。稍长负笈武昌,一面在外国语学校读书,一面设馆训蒙,以为求学之资。

1918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与先期考入的堂弟闻一多、胞弟闻亦齐同校共读,且与潘光旦、吴泽霜等一批热爱文学的人相与友善。1920年间,闻一多发起组织读书与讲座兼备的文学社团,最初便是由一多、亦传和潘、吴四人组成。闻一多担任《清华周刊》集稿委员时,亦传是他的得力助手。后来一多辞去该职,众推亦传继任。亦传在清华不仅长于诗文、工于书画,精于英文,而且热心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参加过赈灾募捐、摸拟法庭等活动。闻一多因同情教授索薪而遭学校处分,亦传参加了声援活动,亦遭处分。

1922年9月,亦传后一多两个月抵达美国芝加哥,开始了留学生涯。他先入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次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1924年夏获学士学位,并继续在该校医学研究院攻读,专攻解剖学及胚胎学系教师。授课之余,他潜心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写成了《十七体节至二十三体节人胎之解剖》的论文,发表在美国费城韦斯特研究所神经学杂志,引起美国医学界的广泛瞩目。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由导师巴泽梅兹教授推荐,获美国罗氏基金资助,入约翰霍布金大学体质人类学教研室深造,师从当时著名的舒尔兹博士研究灵长类鼻孔软骨之由来及深化。1930年在卡纳奇研究所胚胎论文集中发表了研究成果,再次为欧美医学界所重视。

当时,北平协和医学校解剖系主任步达生教授正在从事“北京人”的研究,闻其名,奇其者,崇其学,力排从众议,极力向校方推荐,亦传遂于1930年夏回国,服务于协和医学校解剖系,主讲胚胎学神经学两门课程,深得学生和同事的敬重。

闻亦传在求学期间,嗜书如命,或手持书卷,几日不休;或溺于实验室通霄达旦,以至体力日益不支,身染肺病,几经治疗,一旦好转,又用功如初,终至不愈,1939年4月20日逝世,葬北平西便门外安立甘教会公墓。

闻亦传治学严谨,成就卓然。先后发表论文14篇,颇为东西学术界关注。还有大量的遗稿未及刊行,其中《胎儿生长之研究》,费时数年,贡献尤多。此外还有《亦传诗稿》及画作,均惜未出版。

桂质良与闻亦传相识于美国,闻亦传回国后他们于1930年夏结婚,1931年生下了长女闻玉平,1934年生下了第二个,取名闻玉梅(图16)。由于闻亦传留美期间,就已经感染了肺结核,原本应该多休息,但他却嗜书如命,常连续几天手不释卷,也经常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劳累过度使他的病情反复不定,终至不愈。桂质良对结核的传染性相当清楚,所以她尽量避免孩子们跟丈夫接触,孩子们只能远远看着父亲,这也是闻玉梅的一大遗憾。1939年,闻亦传逝世,在协和礼堂召开了他的追悼会。

 

图16  1930年代,桂质良与闻亦传的结婚照(左)及闻玉梅姐妹与母亲合影(右)

此后,她一个文弱的女性独自挑起了赚钱养家和抚育两个女儿的重任。尽管她的大学同学很多在重要岗位任职,比如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也有亲戚位高权重,甚至做到了国民党的中常委,但她从不求助于他们。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桂质良四处兼职,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伯特利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东南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任职,极为繁忙。

在两个孩子儿时的家里,书架上随处摆放着母亲的英文原著,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雪莱的诗歌,其中居里夫人的回忆录更是使她们继母亲之后有了第二个偶像,幼小的心灵里从此播下了对女科学家的向往。巧合的是,她们就读的圣玛利亚女中,也是母亲、大姨母桂月华、二姨母桂质玉等曾经上学的地方,这里是她们两代人的母校。

我在网上发现了一篇化名花花田迪所写的文章:闻玉平奶奶(图17)从小也耳濡目染,8岁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几经波折后在震旦大学学习口腔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公费医院当一名口腔医生,曾给杨振宁的父亲看过病。

1971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吸血虫病肆虐云南地区,上海市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内地,公费医院迁到昆明,而闻玉平与她的爱人外科医生管荣华也毅然选择奔赴昆明。“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闻玉平奶奶化作滋润百谷的“时雨”,将奉献落实于吸血虫病防治工作的踏实行动之中,常年奔走于各个村庄。而她也由于昆明海拔较高,常年处于缺氧状态,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1981年,由于身体原因,闻玉平奶奶在闻一多爱人(她的婶婶)的帮助下,与爱人来到了天津铁路医院(现第四中心医院)。


图17  闻玉平(左,年轻时)与闻玉梅(右,1981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修)

下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的简历:

1934年1月16日,闻玉梅在北平(今北京)出生。1941年,随母亲桂质良来到上海,就读于上海中西第二小学。1943年,进入圣玛利亚女中,完成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二上的学习。1951年09月-1956年0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获学士学位。1956年在上海第二医学院读微生物学研究生及研究微生物学。1957年,因副博士政策被取消,闻玉梅无奈中止了在第二医学院的学习,回到上海医学院做助教。1960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部获重点培养,正式拜林飞卿教授为师。1963年,被导师林飞卿派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进修。1981年10月-1982年12月,在美国国立生研究院变态反应与传染病所病毒性肝炎研究室,做访问学者。1986年1月,开始在复旦大学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室开放实验室,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87年5月-1987年7月,到英国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研究所研究工作。1990年3月-1990年6月,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病毒性肝炎研究室研究工作。

1990年代,闻玉梅回到中国后开始研究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后发现用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打破动物对乙肝病毒免疫耐受性。通过合作开发,研制了可供慢性乙肝患者应用的治疗性乙肝疫苗(乙克),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对中国乙肝毒株的变异作结构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发现乙肝病毒酶的新功能区,可作为新的药靶。闻玉梅主要研究领域:乙型肝炎病毒学与免疫学,治疗性疫苗基础理论与应用。代表性成果:乙肝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抗原-抗体复合物型治疗型疫苗。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2001年11月-2004年11日,研究完成“乙肝病毒多聚酶调节复制新位点的发现”;2004年11月-2005年10日,研究完成“表皮葡萄球菌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2006年1月-2009年12月,研究完成“乙肝表面抗原对宿主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不过,她对自己的表弟是非常认可的。有一次记者采访(2021年),她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教授桂希恩是我的表弟,大家知道他是做艾滋病防治的专家。他的故事就很值得讲的。他从武汉医学院毕业可以留校,但他不要,他非要到青海,带着太太和孩子一起去,有一个孩子在那边生的。他说那边缺医少药,他要到青海去做医生。桂希恩自己会骑马,可是他太太不会骑马,她只会侧坐在马背上,农民帮她牵着马,这样去出诊。

桂希恩后来做艾滋病防治,有的艾滋病人去医院复查,没地方住,桂希恩就让病人住自己家里。他是真心为病人考虑,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在考虑,我觉得这种故事要多给孩子讲。

五女儿桂醒华支脉(未完待续)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96498.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和星月(275):深圳图书城
下一篇:[转载]前列腺癌:保守治疗或是更好选择

2 张晓良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