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深沪优势双叠加,北中医深圳医院引入刘成海教授中西医结合肝病团队

已有 474 次阅读 2024-6-15 18:5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引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刘成海教授,国家级优势专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6月15日,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刘成海教授中西医结合肝病团队落户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以下简称“北中医深圳医院”)。会议同时邀请中西医结合肝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

“三名工程”项目揭牌仪式现场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二级调研员韩春艳,深圳市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海涛,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廉哲雄,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党委书记胡世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三名工程团队负责人刘成海及团队成员,以及深圳市各兄弟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深沪优势双叠加,肝病学科再上新台阶

刘成海教授是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中西医结合肝病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刘成海教授团队所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一所百年老院,中医特色显著。其科室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肝胆病重点学科。团队作为国内一流的中西医结合肝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团队,在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器官纤维化和中草药肝损伤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北中医深圳医院肝病科是龙岗建区以来首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医院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治未病与体质调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两大院士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胡世平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肝病科基于“虚-毒-瘀”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体系,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稳步提升。

此次刘成海教授团队在北中医深圳医院的落地,双方将围绕“肝硬化及并发症为代表的重大慢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为代表的常见病”开展合作,全面提高科室的临床医疗水平和学科影响力。

会议现场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二级调研员韩春艳对刘成海教授团队落户龙岗表示祝贺。她指出,近年来龙岗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刘成海教授团队作为国内一流诊疗团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双方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希望通过合作,将上海的精细化管理和学科建设经验带到深圳,促进北中医深圳医院肝病学科的中西医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龙岗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李海涛指出,近期北中医深圳医院肝病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实现了龙岗区零的突破。此次双方合作,将促进沪深两地中医药事业的交流融合。希望医院在高水平团队引领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及诊疗水平,推动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广东省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学科带头人、医院党委书记胡世平表示,医院将以引进刘成海教授团队为契机,搭建好合作共享平台,将上海优质学科资源、教学资源和专家资源,与深圳的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紧密结合,以期实现“医、教、研、产”的协同发展,打造肝病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优势品牌。

“三名工程”项目负责人刘成海教授表示,接下来团队将全力以赴完成“三名工程”建设任务,把上海肝病诊疗经验与深圳特色相结合,发挥沪深团队中西医结合优势,提升中医肝病临床诊疗和研究水平,加强学科人才培养,为龙岗区、深圳市乃至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做出积极贡献。

深沪共振促发展,专题报告新质聚焦

在专题报告分享会上,现场学术氛围浓厚,精彩报告引发阵阵掌声,与会人员展开热烈的提问与讨论,金句频出。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平教授进行专题报告,对肝硬化与肝肾阴虚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

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所)常务副主任荣向路教授进行学术报告,对糖脂代谢国际指南进行解读并对其创新模式进行推广。

最后,“三名工程”负责人刘成海教授对团队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并同与会专家进行专业讨论。

与会专家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此次“三名工程”项目顺利落地,不仅加强北中医深圳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交流合作,更进一步提升北中医深圳医院的中医药优势学科群建设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撰文 何逸瑶;初审 杨毅华;终审 杨毅华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438329.html

上一篇:[转载]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糖脂代谢病
下一篇:Emerg Microbes Infect:深圳三院艾滋病研究团队在艾滋病与结核共感方向共同发表研究论文

2 郑永军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