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明年相逢时鬓发搔更短 精选

已有 9734 次阅读 2017-4-30 10:38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关键词:学者

总算是忙过了前段时间,各种各样的检查验收,填表总结、开会汇报,还有许多篇的博士硕士学士论文要看。总算是到了小长假的第二天,决意真心让自己休息一下。晨睡枕畔,但闻窗外鸟声啁啾,婉啭黄鹂间或雀喜。时当五一春归夏临,又想到古人云鹧鸪叫声,行不得也哥哥,最是惜春。因倚枕做《鹧鸪天》一首。配图是上周晨步随拍校河景色。

   《鹧鸪天》(晨鸟啁啾)


   枕畔啁啾鸟语聪,隔窗高树半残红。

   春风渐远落花去,夏意归来碧草浓。


   觅云影,别芳踪,明年总道再相逢。

   不知短鬓秋霜后,萧瑟年华雪几重。

[归时柳絮飞想到胡太后]2017.04.17.

说起南北朝时北魏的胡太后胡充华,史书上把她写得淫乱无比,我却不以为然。这女子美貌有才,曾经临朝听政。史书贬她大多是因为她敢爱敢恨,守寡后喜欢过小叔子,又宠幸过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杨白华。其实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她才28岁便守寡了,美貌多情,做太后执朝柄又不能改嫁,没有喜欢的男人也不符合人性。史书上说杨白华因此事惧祸,后来投奔南朝梁,胡太后写过一首诗,不事雕饰而自有真情: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多年前曾想过要写篇关于胡太后的文章,却一直没有动笔。今日见杨花飘絮,忆及此事,又想到苏轼次韵章质夫咏杨花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词,其中有道: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王国维谓次韵而似原唱,原唱却似和韵。我今便步苏轼韵,写胡太后之事也:

     《水龙吟》(杨花飞絮


   东风不系杨花,任她弱质从楼坠。

   浮尘远陌,飘零近渚,难抛相思。

   宿梦无言,向谁呼唤,月羞花闭。

   不知天涯路,郎行何处,枕边倚,无由起。


   别后云鬟缭乱,想容颜,遗情难缀。

   萦怀夜月,冷清宫苑,徘徊心碎。

   傅粉残妆,玉肌憔悴,贮愁如水。

   对闺厢、柳絮还沾凤臆,遣君珠泪。

我思忖这史书上不喜欢胡太后,大概跟这女人两度执掌朝柄有关,要掌权就得杀人,所以在讲她淫乱之外,又给她戴上一顶残暴的帽子。其实这女子生在书香门第,有相貌又有才华,棋琴书画样样都会玩,射箭也能百步穿杨,技艺很是了得,还喜欢和那些尚武的男人们掰手腕。有了这么多的本事,又不肯深居简出做低调点,自然要被男人们痛恨了,所以最后落得被权臣乱将尔朱荣沉入黄河溺死,而且还被那些谱写历史的男人们给贬低一通。想来应该为她翻案一下,敢爱敢恨有真情,多才多艺多权谋,也算是个性解放的先驱。诗也写的好,只一首《杨白华歌》,便在文学史上留名。难得是还和我正关注的东南佛国扯上点关系,她曾经在洛阳大兴佛寺,并委派惠生、宋云西域取经直抵印度,求得大乘经典一百七十部,这是佛教东渐的历史大事。

[深藏西湖丛山中的千年佛像]2017.04.19.

就像是这流播千年的经义,无论历史怎么样颠簸,它依然绵绵不绝。这深藏西湖丛山中的佛学,经过多少的风风雨雨,默默的注视着红尘烟云,人世沧桑。幸有赖天兵和薛宁刚两位老师发掘,这种寻找的过程可以写入《东南佛国造像》。文化就是一种叙事,城市品牌也需要通过文化叙事,才能更好的传播。晚安做个中国梦,阿弥陀佛。

[原本一点诗意竟荡然不存]2017.0.21.

即将来临的各种检查验收,忙得真是不可开交。种种不如意处难免让人郁闷,甚至忍不住要发点脾气。于是加班完想去吃点素斋,久违香积寺,这个当年从运河入杭拜佛的第一个寺院,也是离开杭州的最后一个寺院。餐罢运河小步,正行间旁边似有白影飘然而过,惊回首不觉一口冷气,却似见了聊斋女子。暗思忖幸好过往行人灯影,若是阒寂无人的暗夜,恐怕真得要丢魂落魄一番。回来路上原本在想,也许可以写几句诗,飘飘衣袂人如雪,素面不知仙与妖。不料打开快递箱,却是编辑要求再做校对的书稿。感谢编辑仔细认真,可怜我一点诗意全因校对而去。想到今天曾说起过,现在要真正重心转移,写点感兴趣的事情,多关注些年轻教师。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带年轻人写书稿,从编写两本大学创业书稿,到整合营销,到东南佛国,再到这本广告书,算来有五个年轻教师了。

[从运河古埠到闲水春山]2017.04.22.

话说昨夜香积寺外素斋,运河岸边一瞥飘飘衣袂,欲有诗却被中断。今日黄昏採得今年第二茬香椿,却要寻友人所言杭州最美之水。驱车更行几公里,果然不负所期。此水连通千岛湖,未来将是杭州最大饮用水源。好一个青山叠翠,绿水逶迤,竟然一群白鸥飞过。记忆中似乎不曾见过这么多白鸥,飞白鸥掠过水域飞向山中,稍顷又飞回,如此几番,仿佛知我心意。贯连昨日今日意思,潦草三绝句:

窗棂简座问斋餐,梵寺朦胧暮鼓残。

记取来时两岸路,经幡归去水中船。

寺路随行古埠前,运河灯影夜归船。

飘飘衣袂人如雪,素面难分妖与仙。

适采椿芽别样鲜,又随绿野入春山。

流连一水澄清碧,有意群鸥去又还。

[晨读经典感觉真的很好]2017.04.24.

很久没有这么早到学校了,校园晨步,校河边一排学生挺立晨读,朗朗书声,子曰诗云尽是经典。这种感觉很美,颇有一种情境式投入感。似乎是前几天,有人调笑董卿朗读,我并不以为然。我虽未看过董卿式朗读,但却以为读书有多种,一如人有不同个性角色。很多时候读书也需要某种仪式感,同声偕读就不仅是读书,也是完成一种情境的建构。

[梦随风万里又还被莺呼起]2017.04.27.

清早五点多便醒来。此刻窗外莺声婉啭,今天是我主持的重点研究基地验收时间。各种表格材料,昨天弄完PPT,今天下午要汇报。间或翻翻佛教文化的书,看看出版社的校样。越是在世俗杂务中挣扎,就越是向往禅意的清幽。建德的玉泉寺是净土宗浙江之源,早就说要去了,竟然一直无暇。可怜红尘身已陷,倚枕床头,聊且绝句以自况:

困卧红尘身已倦,欲眠山寺梦林泉。

隔窗婉转莺声起,怎奈浮生又一天。

[山水之乐心画意亦有禅]2017.04.29.

过去的一周忙且紧张,以至于早上醒来浑身乏力。心里老是惦记着一个问题,杭州乃至浙江的佛教,论其源流究竟如何之始?最早到杭州乃至浙江传法的究竟是谁,在什么时间?慈溪的五磊寺是传说中最早的,据说在“经来白马寺,僧到赤午年”的三国孙吴赤乌年间,五百罗汉之一的那罗延尊者在此结庐并留塔。但真正有详实资料的,应该算是东晋时期吧,即慧理禅师在灵隐开山前后。

顺手参看三本书:大家名作如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任继愈先生的《中国佛教史》,还有本地冷晓先生的《杭州佛教史》。汤用彤先生无愧大师,吾甚膜拜也!有趣的是发现两个高僧事迹的同时,也发现任继愈先生大著中有所疏误。东晋高僧竺法深(道潜)与支遁(支道林),后者早年读《世说新语》多涉及,当时只关注玄学而未涉佛学。其时佛学中心应该有庐山和会籍两处,竺法深与支道林均隐居在会籍剡山一带,即今浙东嵊州新昌一带。但任继愈先生竟一再言及,这个剡县是在现在的江苏镇江。又有别说支道林归隐的余杭山,即今苏州的阳山,冷晓谓余杭山是杭州的山。此处有待进一步考释。然任继愈先生显然有误,东晋南朝镇江之郯县,实非浙东之剡县,乃晋室南渡后所侨置地名。这样就很容易解释他所说的“竺道潜隐居剡县(今江苏镇江市)之东二百里的仰山(亦称剡山)”了。不然怎么解释横跨东海、会籍两个郡(现在江浙两省)的地理差异?都在剡县一带,所以隐居山阴的王羲之,也很方便和支道林来往彼此多所对话了。

后来支道林想买道潜沃洲小岭作为自己隐居之地,派人去跟道潜说,道潜回答说: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这襟怀气度令人神往。想来支道林既然要在这里长居,也就不会再跑到苏州那边一个什么余杭山去了。所以余杭山很可能就在浙东靠近杭州一带,余杭者禹航也,南北朝时的余杭(杭州仅置为县,与浙东皆属于会稽郡。而古时杭州濒接大海,至东汉才从宝石山至万松岭建海塘,向东山水相接浙东,禹航会稽有此山,如此合情合理。恰见吾家画山深小景,且以诗记此事,所憾者与剡溪山水不甚相似:

禹航会籍有溪山,沃岭云深问道潜。

辄给欲来何必买,巢由隐处自天然。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418-1052043.html

上一篇:春老花已倦,文化著新编
下一篇:五月少诗意,端午忆诗人

22 武夷山 李学宽 黄永义 晏成和 李颖业 曹建军 王从彦 钟炳 周明明 侯沉 刘全慧 徐建良 周猛 蔡庆华 anran123 zjzhaokeqin haipengzhangdr xlsd biofans wangqinling Xiaoqiaorenjia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