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

博文

#薦書#《馭風男孩》

已有 3206 次阅读 2012-11-12 01:00 |个人分类:不一样的人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新能源, 风力

編輯手札哪裡的孩子都一樣。除了會自己找樂子,他們也都比較願意相信:自己,可以帶來奇蹟。

「在我發現科學的奇蹟之前,巫術統御著世界。」 

我不確定這句話在其他人眼裡看來如何,不過一開始,它吸引住我了。讓我充滿好奇的讀起這個故事,只是後來發現坎寬巴還少說一樣:貧窮。這是一個關於巫術、貧窮,和科學奇蹟的故事,故事主角的名字是「威廉?坎寬巴」,他住在馬拉威,一個叫作溫貝的小鎮。 

你千萬別以為扯到什麼巫術呀、奇蹟呀,就一定是年代久遠或在什麼民智未開的地方。坎寬巴的故事離現在沒多久,大概就在10幾年前。巫術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不過影響程度或許就跟我們這的民間信仰差不多(長輩常用來嚇唬小孩兒倒是真的);他住的小鎮雖然貧窮落後,不過也是有鎮公所、學校(故事就是從坎寬巴小學時說起)、商店;普遍每個人家都有台收音機,不過不見得能用,因為他們那兒雖然有電,可是得特別申請,然後自己花錢牽線。最重要的是,馬拉威電力公司是以水力發電,供電不穩,而且一碰到乾旱暴雨就沒輒。這意思就是:你花了錢,還不見得有電可用。 

關於生活比較多的描述,在讓人覺得荒誕不羈的巫術迷信,或是你我不可能想像的到的貧窮跟,饑餓。比如坎寬巴為了能打贏大個兒,居然肯讓人割開手指頭關節,灌進號稱能力大無窮的藥粉;2002年那場可怕的饑荒,讓坎寬巴一家從三餐、兩餐到每天只能吃一餐(而全家計較的居然還是:那,吃哪一餐);或是聖誕節只能跟羊肉販子騙來一大捆羊皮,煮了滿滿一鍋塑膠般的羊皮湯解饞。 

不過坎寬巴還是個挺快樂的孩子。除了苦中作樂的天性,照他的說法,哪裡的孩子都一樣,都有找樂子的方法。比方說,因為看了藍波的電影,就用挖空的灌木加上嚼爛的玉米莖做空氣槍,和同伴玩美國大戰越南的遊戲。比方說,看到鄰居親戚家裡收訊不良的收音機,幾個男孩子就忍不住動手拆解研究一番,居然也給他們修好了。後來還不知不覺的做起修理收音機的生意。不過這生意遇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沒有電可試,怎麼知道修好了沒?一開始,他們會去大賣場垃圾桶撿別人丟掉的電池,多撿幾個串連在一起,勉強可以支撐測試的功能。不過,有一天坎寬巴看到一個東西,這是他口中「奇蹟」的開始。 

一個腳踏車車燈。 

很微不足道嗎?是的。一開始,坎寬巴奇怪這燈怎麼沒接電池也能發亮,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利用車輪的轉動做為電力來源。他馬上請車主人答應讓他把電線接到自己剛修好的收音機上。當他轉動腳踏車車輪,收音機響起聲音的那一刻,是他發現科學奇蹟的第一步:在電力極度不穩的馬拉威,或許,自己可以試著利用科學,為他的家人帶來電力。 

之後坎寬巴真的建了一座風車,可以發電的(就是書封面上的那座)。因為沒錢念書,他自己上圖書館查書、去廢料場尋寶;找不到的材料,就打零工賺錢買。當風車上那顆小燈泡發亮的那一刻,他自己也成了這個鎮上的奇蹟。 

或許,還是很微不足道。因為他努力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實在日常到難以想像。坎寬巴說,他希望能讓他的家人像鎮長家一樣,摸牆壁就有光。一開始我不太能理解那樣的「希望」,可是當一頁一頁看著他邊看書邊研究做出變壓器、斷電器,或是為了儲存電力去找電池;發現塑膠拖鞋原來是做電燈開關的好材料,讓他們家「摸拖鞋就有光」......我突然想到他前面說的,哪裡的孩子都一樣。不只找樂子這檔事,或許他們也都比較願意相信,自己可以帶來奇蹟。 

這是坎寬巴的故事。一個小男孩,發現科學奇蹟的故事。


內容簡介

★全球頂尖媒體ABC、BBC電視特別專訪
★美國《出版人周刊》年度非小說類Best Book 
★Amazon年度編輯選書TOP 10 / 讀者評選五顆星
★「TED全球論壇」兩度邀請發表演說

  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大?

  夢想能帶我們到多遠的地方?

  十四歲的馬拉威失學小男孩,用想像力與創造力,
  造了一座風車,帶來的電力不僅照亮自己的未來,
  而且富足了家鄉,將來更會改變整個國家。

  他的故事證明,不管處境如何困頓,
  個人堅定的力量,的確可以把自己帶到夢想的遠方!

  在天災人禍不斷的非洲,在愛滋病與貧窮交相迫的馬拉威,在巫術風行的小農村,在這個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所在,十四歲的失學小男孩威廉.坎寬巴,創造了一個光明的奇蹟。

  小男孩威廉生長的地方,玉米田環繞,沒有自來水,更沒有電力,已經夠困頓的生活,因為2002年馬拉威的一場大旱,更陷入嚴重的困境。飢餓是家常便飯,填飽肚子變成奢望,遊民四竄,民不聊生。連吃飽都成問題,當然更付不出學費,不管威廉再怎麼喜歡上學,也只能輟學。

  不能上學,玉米田裡也沒啥活可幹時,小男孩威廉就到圖書館借書來自修,希望來年收成好可以復學時,能趕得上同學的進度。他對世界充滿好奇,看到一本書,那描寫能源強大力量的書打開了小男孩的眼界。在馬拉威,風是上帝賜予的少數幾種天然能量,早晚都吹動著樹梢,於是有個夢想在他的心中發芽:他要用源源不斷的風來發電,點亮家鄉與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坎寬巴 William Kamkwamba

  窮得沒飯吃也沒書念的坎寬巴,14歲那年在圖書館自修時從書中得到靈感,他相信這些知識可以幫他改變自己的未來。他用簡易工具和廢棄場的破銅爛鐵,在眾人懷疑的眼光下,成功蓋了一座風車發電機,讓他家躋身為全馬拉威百分之二的有電人口。他的傳奇故事隨風傳播開來,感動了無數人,也吸引來許多關懷與幫助。

  坎寬巴現在就讀於非洲領導者學院,他的下一個心願是:打造一個充滿創新、而非依賴別人慈善施捨的非洲。

米勒 Bryan Mealer

  前美聯社記者,專門報導非洲的消息,聽聞了坎寬巴感人的故事,與這個馭風男孩合作,寫出這本撼動人心的書

譯者簡介

吳茵茵

  台大外文系學士,師大翻譯研究所碩士。熱愛英語教學,曾擔任英國丹津跋磨比丘尼等善知識之口譯。譯有《熊偵探的黑名單》、《當和尚遇到鑽石2》、《作為上師的妻子》、《必需品專賣店》(合譯)。

  部落格:tw.myblog.yahoo.com/yinyin-lohas

 

名人推薦

  李家同 靜宜、暨南、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李偉文 親子作家、牙醫
  洪蘭 陽明大學教授
  胡湘玲  茂暘能源科技執行長
  連加恩  《愛呆西非連加恩》作者、疾管局防疫醫師
  鄭崇華 台達電子創辦人暨董事長

  雖然經濟全球化造成了貧富懸殊及各種社會問題,但是資訊全球化卻協助許多孩子跨越環境的限制,追求自己的夢想,相信威廉的故事可以感動並且鼓舞許多徬徨中的孩子與年輕人。

─李偉文,親子作家暨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國外推薦人

  威廉.坎寬巴發展風力發電的成就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一定可以克服面臨的困難。《馭風男孩》就是這麼一個動人且振奮人心的故事。

─Al Gore,美國前副總統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馭風男孩》這本書顯示了,一個卓越的人可以激勵更多人來開創並掌握自己的未來。

─Chris Anderson,TED 主持人

  我看到威廉的家庭在旱災時受的苦,心都揪了起來,但看到他不屈不撓把光明帶給家人,把希望帶給村民時,又開心了起來。《馭風男孩》是非凡的故事,描述了一個出色的年輕人與他充滿好奇與創造力的心靈。

─Amy Smith,MIT D 實驗室創辦人

  威廉.坎寬巴擁有奇幻的力量,能把不幸轉化成原本不屬於他的機會,這是一本述說從創造中學習的書,威廉的才能就是創造發明。

─Nicholas Negroponte,MIT 媒體實驗室創辦人暨「每童一機」的創辦人與主席

詳細資料
  • 叢書系列:科學文化
  • 規格:平裝 / 348頁 / 21*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目錄
前  言  風車發電了
第一章  馬拉威的世界
第二章  我的父親
第三章  和康巴去打獵
第四章  我要當科學家
第五章  一切都不一樣了
第六章  只有晚餐可吃
第七章  繳不起學費
第八章  再見了,康巴
第九章  到圖書館自修
第十章  注定當農夫嗎
第十一章  真的有電可用了
第十二章  摸摸牆壁燈就亮
第十三章  科學破解巫術
第十四章  這世界看到了我
第十五章  接下來要做什麼
結  語  讓非洲充滿希望

前言

風車發電了

  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於是我耐心等候。之前工作得太認真,我雙臂的肌肉依然痠疼得如熾火燃燒。不過現在大功告成了,風車已經用螺栓固定,穩穩當當的安裝在風塔上。風塔在扭曲的鋼鐵和塑膠材料的重量之下,紋風不動、穩固扎實。現在我看著它,覺得它百分之百就是這個樣子---那來自夢想中的物體。

  風塔建好的消息傳遍四周的村莊,大夥兒陸續抵達。做買賣的從他們的攤位看到風塔,於是打包收攤;卡車司機把車停在路旁。大家走入山谷,聚集在風塔的陰影下。我認得這些面孔,其中有些人幾個月來都對我冷嘲熱諷,現在仍彼此咬著耳朵,甚至哈哈大笑。來的人愈來愈多,是時候了。

  我左手拿穩一小段蘆葦稈,它的一端接著燈泡,另一端有電線穿出來,我單靠右手把自己拉上風塔的第一條木階。柔軟的木頭因我的重量而咿軋作響,人群安靜了下來。我信心十足的繼續慢慢往上爬,最後來到風車粗糙簡陋的結構面前。它的塑膠葉片燒得發黑,金屬骨架用螺栓拴緊並焊接固定。我停住不動,仔細端詳上面的鏽斑和漆點,欣賞它們在遠方田野和山林襯托下的模樣。每一塊零件都訴說自己的來龍去脈,在艱難和恐懼之中如何遭到遺棄,而後又重新給找回來,現在終於聚在一起,我們都彷彿脫胎換骨重生了一般。

  風車的中央有兩條電線懸盪著,在微風中輕輕擺動,電線的尾端已經磨損了。我把這兩條電線跟蘆葦稈上的電線連接起來,這個動作我已經在腦中預演了無數次。下方的群眾格格笑了起來,有如一幫子嘎吱亂叫的鳥兒。

  「安靜,」有人說:「我們來看看這小子到底秀逗到什麼程度。」

  一陣風驟然吹起,掩蓋了底下的人聲,風逐漸增強,轉為穩定的強風,攫住了我的運動衫,呼嘯穿過風塔的木階。之前我用一根拗彎的鋼絲固定住風車的轉輪,現在我伸手把它拿開,輪軸和葉片一脫離電線的束縛就開始旋轉,一開始轉得很慢,後來愈轉愈快,最後,那股力道讓整座風塔搖晃不已。我的膝蓋已經打不直了,但我硬撐著。

  別讓我失望呀。

  我緊抓住接著燈泡的蘆葦稈,等待奇蹟出現。終於奇蹟到來,起先掌中的燈泡只是閃現一絲光芒,後來突然增強為絢麗的亮光。群眾倒抽一口氣,身子不禁顫抖,小孩往前鑽動,想要看得更清楚。

  「是真的哪!」某人嘆道。

  「沒錯,」另一個人說:「這小子成功了。」


馭風男孩

以上內容轉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61852



读书荐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6797-631582.html

上一篇:Selected English readings for recitation: Hippocratic Oath
下一篇:#薦書#《生命的尋路人:古老智慧對現代生命困境的回應》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