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轻视诺奖才能拿到诺奖 精选

已有 5510 次阅读 2009-10-11 03:50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我敢保证,几乎所有得到诺贝尔奖的人在完成使他们最终得到奖的科研项目时,都不是把获奖放在首位的。

诺贝尔奖奖励的是过去的成绩(奥巴马除外,给他的奖是奖励他的决心和全世界对美国的希望);诺贝尔奖也不代表最新的科研潮流和方向。这种在科学家没有老死以前的“盖棺论定”真的值得大家追捧吗?

再说了,那一百多万的奖金也不再是个天文数字,许多创业者,甚至高级打工仔都能得到更丰盛的回报。

那么,我们能从诺奖获得者那里学到什么?

首先要学的就是忘掉诺奖。不要去想它,它仅仅是一年一度让科学家有机会穿晚礼服,走红地毯的活动而已。

要想真的学到点东西,你就得把时钟逆转十年二十年,看看这些科学家当时工作时得情形:当初他/她所研究的领域里都有那些假说,有什么样的工具,他们都碰到了什么样的机遇?他们为了那些机遇都做了那些准备?他们为什么能在他人之前完成使他们获奖的工作?那个工作需要什么?是勇气?聪颖?运气?合作?还是科研经费?最后,问问我现在的情形和他们当初有什么相似或不同?

如果你象歌迷崇拜歌星那样看待诺奖获得者,那你就象歌迷不能成为歌星一样永远也不能拿到诺奖。

不要去欣赏诺奖身上的光环,那对我们没有任何益处。有可能的话,去挖掘一下他们的过去,去嗅嗅他们的汗水,尝尝他们的泪水,那样,我们才有机会。

别问我们为什么拿不到诺奖,别怪别人不给我们诺奖,那些都是空的。因为,十年后的诺奖获得者今天正埋头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工作,他/她根本就不关心今天的诺奖得主是谁。

诺贝尔情结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261401.html

上一篇:记录平常的一天
下一篇:“挽回一条腿,挽救一条命”

12 周可真 武夷山 向峥嵘 刘进平 吴飞鹏 杨秀海 刘晓东 吕喆 盖鑫磊 yinglu pkuzeal zhaowanfu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