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基因专利神话的破灭 精选

已有 8451 次阅读 2010-4-1 01:48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美国联邦法院昨天宣布判决:由Myriad Genetics公司拥有的有关乳癌基因 BRCA1和BRCA2的专利无效。该公司股票当天下滑9%。

对这个专利的法律诉讼其判决影响深远。起诉方是ACLU 和Public Patent Foundation。起诉方的基本论点是“基因不是人造的,因此不能申请专利保护”。

大家知道,申请专利的三个要素是:新颖性,不明显性,实用性。而且要保护的是不是发现,而是发明

比如,树木是自然界的产物,发现它不能申请专利;但是如果你发明了一个做桌子的方法,你就可以申请专利保护这个方法和桌子。

记得在2000年高科技泡沫的时候,许多公司(包括中国的一些公司)都一佣而上,跑马圈地地申请大量的基因专利。甚至仅知道一部分基因序列就去申请专利,不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什么位置,不知道它的具体功能,也不知道以后能有什么用。先抢到手再说。

有些专利律师也很高明,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东西不能申请专利保护,所以在申请基因专利的时候,“借”用一些其它领域里的概念,说申请的不是自然界中的基因,而是“纯化”“提取”出来的基因。好像这样基因就是“被发明”了。

也的确有一些基因专利得到了批准,比如在一些乳癌病人中有突变的BRCA1,2基因。Myriad 根据这个专利集资,开发出了诊断产品,但是因为有专利作为“垄断”工具,他们把价格抬得非常之高,几个突变的诊断要上千美金。于是激起公愤,大家群起反抗,希望给消费者找回公道。

在我所涉及的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形,一些病原体的基因序列被公司的专利“保护”起来了:比如HPV的某个亚型序列被Digene专利保护;呼吸道黏液病毒(hMPV)序列被欧洲一个国家的公司申请的专利保护起来;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一个基因被BD收购的一个公司的专利保护起来等等。就是因为有这些专利阻挡竞争,这些公司才能卖出很好的价位(Qiagen 用十六亿美金购买Digene; BD三亿六千万购买Genohm)。

其实,专利局也很精明,类似的基因专利只是较早的时候批准过,以后就很难得到这样的基因序列专利了。

昨天的联邦法院判决似乎堵掉了许多人的财路,也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好处。不过不能高兴太早,Myriad一定会抗诉,法律程序还要走完。

我们申请的有关多重PCR扩增的专利不是保护“树”,而是在保护“做桌子的方法”,因此和基因专利有本质差别。

专利是生物技术公司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因为生物技术产品研发周期长,需要大量前期投入,要过很久才能迎来收获和市场回报。如果没有专利保护,投资者就心里没底,不敢“赌”。专利保护是给投资者看的,是“画饼充饥”的纸和笔。

所以我们搞生物技术的一定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我申请保护时也有一个理念:申请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他人阻挡在外面;而是为了争取我游戏的权利。Freedom to operate, 是申请专利的原因。如果申请一些“霸道专利”靠律师打官司赚钱,那也就没有意思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07810.html

上一篇:生物技术最怕什么?
下一篇:一个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技术创新大奖

19 王芳 郭向云 曹聪 杨秀海 刘晓东 吕喆 陈永金 苏红 孔晓飞 左正伟 盛弘强 齐霁 李海峰 张肖飞 常素娥 焦宏远 侯振宇 bridgeneer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