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NPs 美国HudsonAlpha研究院的研究员。做分子鉴别诊断平台技术的开发和免疫组库基础科研。

博文

新技术太贵吗? 精选

已有 5199 次阅读 2010-4-22 20:56 |个人分类:生物技术创新创业|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物技术, 创新, 创业

在国内推广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一个最常见,最敏感的问题就是价格。“你们的新技术价格太贵”,成了最常听到的抱怨。

如果因为贵就不去深入了解这个技术,那你就会“主动”放弃很多发展的机会。

物有所值,贵,都有自身的原因,应该辩证地看:

(1)贵,可能是因为新技术研发难度大,时间长,投入大,因此厂家需要较高的利润率才能收回投入。许多新药贵的原因都是如此,要趁专利还没有过期,把研发费用赚回来,还要把下一个药的研发费用赚出来,同时还要给投资的股民们把相应的利润赚出来。“山寨”一把,拷贝别人的技术,就没有前期投入,也没有后续研发和股民收入的顾虑,所以价格才能便宜。

(2)贵,可能是有人愿意出高价。有些产品本来的目标客户就是“有钱人”,比如各种各样的高端体检项目,瞄准的就是“有钱无闲”阶级。

(3)贵,更可能是有潜在的,不很直接的市场价值。这类的“贵”技术恰恰就是孕育着很多机会。

拿我们的多重PCR分子鉴别诊断技术为例,大概一年前我们和当地一家医院合作,做了一个临床验证。这个研究结果最近发表了:



这个临床研究发现,利用分子鉴别诊断检测血源感染的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同时检测耐药性,可以使医生对近30%的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优化(根据快速分子检验的结果改变调整抗菌素治疗方案),结果每个病人平均节省$100美元的药费,更精彩的是因为尽早地得到了比较正确的病原菌和耐药信息,病人康复更快,平均每个重症病人减少三天住院时间,美国ICU (重症病房)住院费用平均每天三千五百美元,这就节省了一万多美金。

检测费用三百美金,很贵,但是因为有快速准确,能直接指导治疗的诊断,结果可以节省一万多美金的医疗费用。

一个看上去很贵的检验应该是很难找到市场的,但是在美国,因为它可以给医院带来一万多美金的盈利,所以综合考虑下来医院是合算的,于是这个项目的开展就很顺利。

在美国,病人和雇主平时把医疗保险的费用交给保险公司,有病去医院看,得到诊断后保险公司把治疗该病的一笔平均费用交给医院,如果医院尽早把病人只好,早日出院,省下来的钱就是医院的盈利。所以,他们奖励的是效率和疗效。所以只要能又快又好地治好病人的病,让病人早日出院,医院就多盈利。他们也比较愿意投资提高诊断水平和效率。贵一点的诊断技术,在平衡考虑各种因素以后就不算贵了。

在中国,住院时间长,用药多,用药贵,医院和医生的盈利就更高。贵一些的诊断与医院,医生的利益有直接冲突;病人因为不知道其中奥妙,宁可花钱买冤枉无效的治疗,也不愿意花钱先做诊断。

随便走进一个国内的儿童医院,有多少小孩在“打吊针”?一个普普通通的感冒一般都要几百块才能“治”。可是,绝大多数的病人可能得的是病毒感染,抗菌素根本没有疗效。结果,家长花钱买没用的药,还要承担(有时是)很重的副作用的风险(耳聋,再生障碍贫血等)。

如果一个(医疗)体制不奖励效率和疗效,是合理的吗?在这种情况下是该先抱怨诊断技术贵?还是先抱怨体制不能容纳创新产品?

新技术卖不动,可能不全是因为技术本身贵。贵,很可能是因为新技术的优势不能在一个新的市场(中国市场)环境中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善于动脑筋的人,很可能就能为新技术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把新技术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把新技术引入一个新的市场,这种市场运作也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要一听到贵就把自己的思路关闭了。最好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别人嫌贵的东西里面就孕育着你的机会。相反,大家都觉得便宜的东西,可能属于你的机会反而不多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052-314958.html

上一篇:五星级酒店的诱惑
下一篇:购买仪器的误区

8 陈儒军 曹聪 张亮生 苏红 陈静 唐常杰 何红伟 侯振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