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clj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hzcljz

博文

读《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有感

已有 1766 次阅读 2018-9-26 13:11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绿林, 荒漠, 转变

读《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有感

 

一九七九年上学期间,我读过一篇名叫《土壤》的小说,说的是五十年代未北京农业大学一对青年男女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的却是那个时代促人奋发上进的社会氛围和简朴而又重要的农业科学道理,读起来既感到亲切、振奋、引人入胜,读后又让人学到了许多科学道理,很有教育意义,真是受益非浅。以后许多年,我一直梦想着能读到反映林业科学的文学作品。

后来一个绝好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作家葛•嘉洋益喜(何世昌)先生的散文《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终于圆了这个彩色的梦。文章说,拉仓村过去曾有林子、有牧场、有肥沃的农田,风调雨顺,林木葱郁,牧草茂盛,庄稼丰收,村民生活虽说不上小康,倒也丰衣足食。不知从那一天开始村里的一些人把致富的目光盯在了村庄上头的山林上,后来终于引起了村里大部分人甚至外县一些人都来这里伐木卖钱致富的现象。结果,钱倒是赚了一些,却因砍完了山林,引起了水土流失、生态条件恶化、草场退化、农田春旱秋涝的恶果。村里人不仅盖房、做饭要从山下很远的地方取材(),而且牛羊减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大多数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人们这才后悔何必当初呢?,才谋划如何重新育苗、造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以重塑当日辉煌。

散文说的虽然是一个山区小村父老乡亲的故事,反映的却是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说服力强;散文说的虽然只是一个村庄的事,受教育的难道不是生活在林区和林缘地区的全体人民吗!

甘南林区是长江、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甘南森林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也具有生产木材的经济效益。由于种种原因,数十年来人们像拉仓村的大多数父老乡亲一样,忽视森林的生态效益,先是拼资源、拼消耗、讲贡献、无节制地开发森林资源,近十多年林业企业又千方百计超限额采伐,以保证上万职工的工资发放;一些林区群众也试图靠伐木致富;不仅林业企业和林区群众砍伐,非林区甚至州外群众也来伐,造成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使得一些林场出现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双危”局面,同时也引起了许多生态问题。据有关资料,白龙江、洮河、大夏河水系的降水量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江河径流量减少很快,而河水含沙量却成倍增长,一些水利设施也因河床降低而失去作用,许多原来的水地也变成了旱地。出现旱、涝灾害增多的严重局面。

愿我们的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象拉仓村那位德高望重的智慧老人一样,眼光放远一点,心胸开阔一些,再不要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滥伐、乱砍森林了;愿我们的林业职工和林区群众以拉仓村的教训为鉴,急早保护森林、科学培育、科学利用,实现我州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美好前景。谨防舟曲变拉仓!谨防迭部变舟曲!

愿我们的国家从修水库、建电站、搞提灌的巨大投资中拿出一点资金,加快长江、黄河上游林区群众脱贫和“两危”林业企业的转产步伐,以便减少林区职工和群众对森林资源的压力,尽快改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状况;同时增大育林投资,扩大森林资源,让森林涵养更多的水源!让电站发更多的电!让水利设施灌溉更多的农地!

愿这些年靠木材致了富、发了财的“老板”弟兄姐妹们适可而止,坐享清福,如能拿出资金搞投资,建项目,为振兴林区经济作些贡献,其功德将永载史册!

利用文艺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林业科学的作品并不多见,我愿看到更多反映林业科学道理的散文、小说、诗词和影视作品!

                 

李俊臻1999101日合作,此文在甘南日报发表

 

附:                 从绿林走向荒漠的感慨

葛•嘉洋益西(何世昌)

拉仑村,地处白龙江南岸的半山,这里原来是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宝地。高高的山顶上,除了夏天之外,几乎常能见到皑皑的白雪。半高山上,则森林茂密,有古树奇木,有珍花异草,到处大树参天蔽日,正是松翠竹青,郁郁葱葱,山花烂熳,清香扑鼻,别是一番新气象。什么马鸡、锦鸡、雪鸡之类的飞鸟,和熊呀、虎呀、豹呀等各种飞禽走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低半山的林线下面,有几万亩林间草坡,是个水草丰美的好牧场。紧连着草坡下边,有五千多亩平坦肥沃的良田,加之山上的一股汩汩的清泉从村边、良田中间流过,因而拉仑村的这百来户人家过着林、牧、农的富裕生活。不知是老天有眼,给这百来户人家赐予了如此优美的条件,还是远古的老祖宗们有眼光,才选择了这样优越的环境,庄后山坡上五彩的经幡猎猎,村边弹拨的布望琴音,颤响着那奔流的山泉,村里人欢马叫, 一派生气。于是祖祖辈辈都过着安祥恬静、幸福富足的好生活,犹如人人都在做着一种悠远的绚丽美梦。

然而到了他们这一代人,岁月流逝得太快太多,渐渐见不到大山的巍峨粗放和豪爽,见不到碧浪荡山野的绮丽风光,见不到葱茏接高天的森林,听不到那豪放细腻,欢快流畅的歌喉。却像朔风劲吹着一片荒漠,很快被数不清的刀斧吞噬掉了这片苍翠的原始森林。不知是他们这代人的文化落后,人们的素质太差,还是聪明的人心灵深处没有闪亮智慧的灵光,才导致了愚昧无知的盲目举动中,失去了那片曾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提供绿色财富的原始森林。若不是大家无止尽地去用刀斧砍这片绿色的森林,那片祖辈曾拥有的原始森林也不会很快消失掉。有人曾回顾当时,他们不仅自己乱砍滥伐,还让山下人也成群结对上山来,到森林里乱砍滥伐,砍个不停。 眼看着林线在后移,森林在消失,资源在枯竭, 人们快要失去这片森林时,村里有个年长的老人,他很诚恳地劝说众乡亲们:“不要这么消耗自己的这片森林,这片森林是咱全村人的生命林。你们自己眼下为赚几个钱,自己砍了且不说,还让山下人 也来乱砍滥伐,他们现在砍的是林, 将来还会拐走村里人的老婆。”可村里的人们听了却哈哈大笑, 觉得他只知道讲些老糊涂话,便置之不理。

这事仅隔二十多年的岁月,渐渐的林砍光了,树不见了,原来的一片片林间草坡退化了,到处都变成光秃秃的荒寂空地,树也没有了,花也不开了。飞禽走兽也无踪影,剩下来的只是凋零的岁月。因此到了雨天,水土开始流失,遇到旱天,地里不长庄稼,富饶的宝地慢慢变穷了,富裕户每况愈下, 村里也与日冷落了起来。穷人越来越多,尽管国家扶贫, 富户还是寥寥无几。人们透过冷漠的日子,回眸遥远流逝的岁月,但留下的只是遗憾。这时村里的姑娘还没被人拐去一个, 可她们望着全村的可怜穷相,艰辛的生活,故乡变异的土地,严酷的条件,眼睛开始盯着山下村里的小伙子,一个个成了“飞鸽牌”,飞向了异地它乡的梧桐树。自然,本村的光棍汉,却越来越多了起来,他们只是用苍鹰俯冲般的目光望着这贫瘠的山野,才回忆起了那个年长的老人的诚恳忠告,可惜为时太晚了。 只不过忏悔、忏悔而已。

而今他们面对自己人为造成的灾难、愚昧的苦果,人人都说:“知道现在,何必当初呢?”现在不说别的,只说修房,就显得特别费劲,那老人们当年只从山上往山下窜木料的方便条件,早已不复存在,倒变成了现在由山下往山上峰回路转地人背、畜驮、甚至两人扛,或几个人联合起来往山上抬木头的艰辛恶果。不论是人背、畜驮、还是几个人抬,个个都唉声叹气,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感慨和难言之处,他们究竟是在唉什么声?叹什么气呢?原来都在心底里埋怨自己的前辈和自己过去太不慎重,才导致了今天的后果。他们回顾着从前从山上往庄里窜木料修房子的好光景,望着今天从山下往山上背木头修房的反差和历史悲剧。的确是感慨万分,后悔莫及。

柳暗花明重开头,“铁树自有开花时。 ”既然已到了如此地步,那么这村的后起之秀们,能不能通过重新整地、育苗、植树造林、抚育、封山育林等等举措,再使此山此地恢复原有的绿林呢?我想,只要这村里的干部群众有志气、有能耐,有改造大自然的壮志,不怕在这样气候温暖、土层较厚, 雨水充沛的高山上,长不起树,披不上绿装。只要有雄心、有恒心在,再加上勤奋劳动严格管护的新举措,此山此地定会回归原有大自然的绿浪中,也定会从无林的荒漠,又走向那绿浪翻卷,银澄碧绿,鸟语花香的未来,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衷心祝福拉仑村的父老兄妹们,为使自己的故乡, 松竹高万丈, 青绿无尽头,到处山花似火,春笋绿如绣, 早日顺着父辈们骨骼一般坚硬的山峰,沿着母亲乳房般丰满的绿原,踏着自己的肌肤样肥嫩的沃土,把自己的命运,再次推向新的曙光和新的富足,那新的未来仍是灿烂辉煌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654-1137122.html

上一篇:为保护大夏河森林资源建言献策
下一篇:[实用新型专利]人工鸟巢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