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clj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hzcljz

博文

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评价

已有 1537 次阅读 2018-9-29 11:0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甘南州, 天然林资源, 保护工程, 阶段性, 评价

              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评价

                          虎英海1    李俊臻2            

1甘肃省甘南州农林局 747000      2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747200)

甘南林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林区,甘南森林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也曾经是甘南州发展经济的优势资源。但在1998年以前的几十年中,由于林业投入的严重不足,重采轻育、重取轻予,森林的年采伐限额很大,但后备资源培育的力度和森林管护力度不大,加上超采超运、乱砍滥伐等非法消耗,导致全林区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林线后移、林分质量下降,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牧场的生态功能大大减弱,旱、涝、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对我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全州县(市)属13林场中,有8个林场出现资源危机、资金危困的“两危”现状,一些林场长期拖欠职工的工资。

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采伐,全力搞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英明决策。省人民政府决定于1998年10月1日全面停止全省十大林区天然林资源采伐。甘南州委、州人民政府坚决执行中央和省上的决定,迅速行动,成立了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于当年9月底斧锯入库、准时压杆,全面停采、停运,昔日的砍树人全部变成了种树人和护林员。林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受到了林区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甘南州是一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十分落后,天保工程的实施,也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为了用时、客观、全面地评价天保工程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评价工程建设成效和国定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根据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的安排部署,我州组成《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评价和展望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适合我州情况的调研方案和提纲,抽调财政、林业部门的干部和林业科技人员组成课题组,按照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阶段性评价和展望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的“各县(市)财政、林业部门走访林区干部、职工和群众,调查了解提供第一手资料,州上在对县(市)基层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核实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政策和制定后续政策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调研方案,对我州实施天保工程以前1997年及实施天保工程以后1998—2002年五年的社会经济、森林资源、职工情况、木材生产、森林管护、富余职工安置、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政策和制定后续政策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甘南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评价

1.木材产量调减情况:

州属林业企业的商品材产量,由1997年的3 .72万立方米减少到了1998年以后的零立方米。州属林区的森林资源全额消耗量也从1997年的18.93万立方米减少到了1998年以后的3.01万立方米。

2.森林资源管护情况:

实施天保工程后,州县进一步加强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一是州政府出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然林资源保护条例》;二是州上成立了森林公安局和森林警察分队,八个县(市)也成立了森林公安分局和森林警察大队,增设了林业派出所,增加了林业公安干警;三是国有林场的“砍树人”变为“种树人”和“护林人”,第一线的护林力量得到了加强。由于州县(市)政府的重视和林业部门的不懈努力,林区社会治安稳定,乱砍滥伐和盗运木材的不法行为基本得到了遏制,森林资源管护出现了历史上最好的局面。

3.林下资源开发情况:

甘南林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由于资源开发资金不足,加上交通、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野生动物训养繁殖还没有起步;山野菜、森林药材的开发规模较小,年产值大约在40万元左右;森林旅游的发展较快,年产值大约在120万元左右。

4.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情况:

2002年7月完成一次性安置富余人员150名,安置费416.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33.42万元。完成下岗待安置富余人员840名,下岗人员生活保障费897.1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17.71万元。

5.政策性社会性支出机构、人员、支出及运转情况:

在我州主要是森林公安机构和干警,到2002年全州共有县级森林公安局1个,科级森林公安局8个,林业派出所17个,林业公安干警156名。森林公安经费为每年223.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8.8

6.离退体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情况:

在职职工都参加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每年的统筹资金为169.3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135.46万元。

7.公益林建设情况:

我州仅有封山育林一项,总任务2.915公顷(43.72 万亩),截止2002年已完成封山育林0.868 公顷(13.02万亩),建设资金911.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729.1万元。封山育林地块大多进行了人工补植,设置了标牌和必要的围栏,1998年—2000年封育的疏林地已基本郁闭成林。

8.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育苗基地:卓尼县育苗基地2000年投资95万元, 2001年投资70万元,合作市育苗基地2002年投资40万元,夏河县育苗基地2002年投资20万元,州中心实验苗圃2002年投资40万元。

(2)种了基地建设:卓尼县良种基地2002年投资30万元,迭部县采种基地2002年投资20万元,州质检站2002年投资15万元。

由于天保资金的支持,目前州县育苗基地的育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种了生产基地扩大,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9.资金运行、管理情况:

由于州县财政困难,前些年有的县曾出现过用天保资金给县上其它系统的职工发工资的现象,为了有效的管理天保资金,州政府决定天保资金直接由州财政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拨给县(市)林业主管部门,这一资金管理措施基本保证了天保资金全部用在天保工程项目上。

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1.社会效益评价:

(1)地方财政状况:

1998年以前,甘南林区年商品材总产量为30万立方米左右,林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为5149万元,约占地方财政收的50—60%,自2000年起国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形式,每年支付甘南州县(市)地方财政3000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州县(市)地方财政的困难状况。

(2) 就业变化情况:

    随着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森林旅游、多种经营的开展,840名下岗的富余人员正在逐步得到安置,他们有的从事封山育林,有的从事苗木培育、有的从事养殖业和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有的从事森林旅游。

    (3) 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天然林停采后,州县(市)政府大力扶持森林旅游、电力开发等财源建设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是积极争取尼傲峡水电站、拱坝河水电站等白龙江梯级水电站的立项建设,其中尼傲峡电站已经建成发电;

二是积极争取并已建成尼傲峡硅铁厂,使尼傲峡水电站的电力有了用武之地,发挥了经济效益;

三是积极争取资金,用于碌曲则岔、卓尼三角石、临潭冶力关、舟曲大海沟、夏河桑科滩、合作当周沟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是积极支持山野菜、林药的开发。

2.生态效益评价:

(1) 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停采前,县(市)地方林场,省属林业企业每年的森林皆伐面积约为2500公顷,实施天保工程的五年中减少森林消耗面积14000公顷。

    实施天保工程后,县(市)地方林场封山育林的8680公顷疏林地中的约5000公顷已经郁闭成林,森林管护面积中的7000公顷未成林地也已经郁闭成林;省属林业企业封山育林的疏林地中的约6000公顷已经郁闭成林,森林管护面积中的2000公顷未成林地也已经郁闭成林;全林区有林地的郁闭度也有了很大提高。

    总之,经过五年时间的森林管护和封山育林,全林区累计减少森林消耗14000公顷,增加有林地20000地公顷,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水土流失面积:

天保工程前,全州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18万公顷,实施天保后,州县(市)由于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新增有林地面积13380公顷,加上省属林业企业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新增的有林地面积大约30000公顷,再加上州县(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县(市)工程、长防林工程新增的有林地面积,全州总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约6万公顷。

(3)土壤侵蚀模数:

    天保工程前,全州的侵蚀模数为60吨/Km2·年,根据推算目前的土壤侵蚀模数约为54吨/Km2·年。

    (4)  河流泥沙流出量:

    天保工程前,全州的河流泥沙流出量约为34860吨/年,根据推算目前的河流泥沙流出量约为32000吨/年。

    (5) 生物性多样性变化:

    据林区群众反映,在实施天保工程的五年中,由于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得到了彻底遏制,采代林木的斧锯声、集运木材的机器声以及噪杂的人声,使得野生动物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小。实施天保工程后这些不利的环境基本没有了,马熊、棕熊、大熊猫、林麝、马麝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植物资源方面也是如此,水曲柳、椴树等珍稀植物资源正在逐步恢复。


    此文曾于2004年在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0654-1137729.html

上一篇:甘南州人工养麝试验示范的探讨
下一篇:甘南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建议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