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 lif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xt3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万言文

博文

咱能这样上课不?——美行(三十)

已有 3757 次阅读 2014-1-22 14:26 |个人分类:行者足迹|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上课, 美行

上周二,重回大一,听了一节chemistry的绪论课,对于上课本身还没有特别的感受。

今天再听一节,是Chapter 3了,因上周四有其他安排,逃课了,呵呵。还是这位教授和一直不停代地敲打键盘的助教。

老师首先用鸡蛋做比喻,复习了第一章的单位换算。内容就是手写在纸上,用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此后的所有内容就是共计9页这样的手写教案。


然后开讲第三章,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内容如下:

(1)反应物、生成物的概念,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计量数、状态)

(2)反应式的配平(讲了两个例子,做一个练习)

(3)溶液中的反应(包括溶液、溶剂、溶质、浓度的概念)

(4)沉淀反应(以硝酸银和氯化钠的反应为例引入概念,进一步进入离子反应式;溶解性规则,列出要求记住的可溶性离子;常见的不溶性离子及例外;做一个练习)

(5)酸碱化学(要求记住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酸碱的定义;酸碱的电离、中和反应;做一个练习)


都是熟悉的内容,似乎不存在语言障碍。除了做笔记,也在观察些现象,思考些化学以外的问题,毕竟咱是教师,听课的目的不是学化学知识,而是体验教学过程。

今天一直萦绕在头脑中的是,咱能这样上课不?这个问题基于以下状况:

(1)学生基本都没教材,拿个巨大的笔记本做笔记。因此必须很清晰鲜明地表示出要掌握的内容和思路。

(2)内容繁多,能否以最简单的思路,将所有的内容串在一起?虽然都是讲基本概念,但所涉及的内容确实不少,要在80分钟内完成,还有有例子和练习。当然不知道学生的基础,按照国内学生的情况来看,今天的内容应该都是中学学过的。教授讲的节奏很慢,根据讲义上的内容,稍做解释,没有过多的展开。不过从学生不断的提问中看,他们似乎并没有都学过。

(3)与国内上课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的提问。一方面老师讲完一段后,会问是否有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没讲完,学生有时也会插话问问题。这对老师有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教学内容的挑战,不过我觉得在课堂上针对正在讲授的内容提问,老师应该是能够解释的,尤其在没有教材不预习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出现高深的问题;另一个挑战是课堂进程的问题,如何能在学生不断提问的情况下,按计划讲完内容。也许美国老师早已练就了这本领。

(4)学生在上课期间,就离开教室了,老师视而不见;也不会点名考勤。不知出勤率是否是考核的内容之一,不过从绪论中的成绩构成来看似乎不考核出勤率。


对照我校对教学的要求,有些是不能通过的,包括教师和学生。

(1)考勤是最重要的,是学生期末成绩的构成部分。不但要求任课教师点名,还有学院学风监督抽查,更有教务处的检查。当然教务处检查后会通报给学院,任课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出勤率负责。

(2)教案格式确定,要求写出进程和时间,例如某项内容讲几分钟,提问几分钟等。这是饱受诟病的要求,但不得不做。如果没有这样的教案是不行的。

(3)没有ppt,只是白纸写的教案也是不行的,不但学校通不过,学生这关也过不去。必须合理利用多媒体。所以这是很费功夫的事情,很多时间花费在ppt的形式上。造成的后果是停电了,教师几乎不会讲课了。

所以,回归教学的本源才是真,教学内容应该是最值得关注的事。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3156-761240.html

上一篇:体育强国是怎样炼成的?——美行(二十九)
下一篇:今儿真高兴:现场直播篮球赛——美行(三十一)

5 曹聪 陈湘明 刘庆宽 张骥 happylittlejo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