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世博会踩踏

已有 6600 次阅读 2010-5-31 23:33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应急管理, 踩踏事故, 人群管理

                  说说世博会踩踏

 

530日,上海世博会发生踩踏,看上去很普通,因为发现及时,救援迅速,避免了灾难的扩大。在这一事件中,我看到了国外类似事故的潜在苗头,但最终没有发生灾难性的后果,也可以让我放心大胆地分析一下人流管理的细节。

 

但凡群体恐慌的发生,往往是资源发生紧缺时,人人争先恐后,忽视了对周围环境危险的体察。我在网上看不到现场的照片(国内盛行问责制,所以从来不会刊登灾难细节),因此不能从《生命安全规定》的角度来判断环境的危险。但从人流密度判断,场址选择考虑不周,没有预期到如此大的观众人群,这是所有音乐会踩踏事件的主要原因。如果预期到了,简单地增加人手,就可以及时处理,避免踩踏事件了。2008年春节的广州火车站踩踏事件发生之后,有关方面总结的经验教训是以人墙对付人流,是一种应急措施,为了弥补硬件设备的不足。人墙是灵活的,避免了挤压发生的可能性;人墙是穿制服的,对人群有一定的镇定作用;人墙是人组成的,眼睛是最好的探测和报警器,一旦发生意外,果断处理,就没有问题了。

 

所有踩踏事件的伤亡结果,都是由于观察疏漏,反应迟缓,救助无力造成的。例如,1990年造成1426人踩死的圣地麦加朝觐人群踩踏,因为地下隧道照明不足而引发大规模的踩踏。管理当局没有发现人群一直向隧道进去,却没有人出来,救助工作延误了两个小时,导致大规模的伤亡。20088月的印度神庙(Naina Devi)踩踏,踩踏着朝觐者排队时因为关于泥石流的谣言而发生,外来救助也是几个小时以后才到来,造成167人死亡。我国校园踩踏发生死亡的事故,无一例外地发生在晚上,何故?救助延误或不力。所以,这一次踩踏发生在白天,救助非常迅速,没有死亡也是很正常的结果。

 

1980年,美国辛辛那提市发生The Who音乐会踩踏事件,海量的歌迷在门外焦急地等待。因为偶然事件导致的踩踏,发生6人被踩死的悲剧,关键一点是,悲剧发生的地点刚好在警察的视线以外,警察也无法迅速赶过去,所以造成了死亡的事故。自此之后,美国的音乐会严格管理,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故了。

 

一般音乐会发生踩踏之后,通常会照常进行。因为主办者面对海量的人群,稍有不慎,就是群体骚动,意味着更大的人群风险。所以伤亡都不会影响音乐会的进程。一般群体踩踏的受害者是妇孺(80%左右),因为妇孺易惊慌。这里韩国的歌手的粉丝大概都是女歌迷,没有悲剧,实属万幸。5000人的规模对于人群管理来说,实在不算重大的挑战,只能说准备不充分,沟通不及时而已,但愿有关方面能够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在今后发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道是,物集招火险,人聚防踩踏;应急当预防,出手需果断。

又,刚刚看了现场的录像,人群管理的最大昏招是突然开放人群,导致人群突然发动,里外都措手不及,这是英国希尔斯堡体育场踩踏事件(1989年7月2日,96死400伤)的根本原因,也是韩国2005年10月3日发生的尚州体育馆踩踏事件(11死50伤)的直接原因。显然,有关方面没有意识到“开门效应”对焦虑人群造成的潜在危险。为什么没有发生伤亡?当时的人流还算规模小,密度低,不足以造成灾难,仅仅是管理失当而已。

再根据CNN的说法,踩踏发生的触发原因是谣言有人被踩死了” ,真实原因是人流密度过高,背景原因是人群管理不善。大致不差。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330763.html

上一篇:大明灭亡因消防
下一篇:漏油处理面面观

8 武夷山 梁进 吕喆 孔晓飞 侯成亚 张旭 侯振宇 vtw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