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人流管理看促销 -- 苹果手机促销暂停中的人群管理 精选

已有 4576 次阅读 2012-1-16 07:26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class, center, 促销

人流管理看促销 -- 苹果手机促销暂停中的人群管理

 

2012113日,iPhone 4S正式在内地销售。在北京三里屯苹果店,因与黄牛之间发生冲突,为避免事态发展到无法控制,该店宣布停止出售iPhone 4S。显然,这是非常合理的选择,避免了另一次家乐福踩踏的悲剧(顾客受害),或者另一次沃尔玛踩踏的悲剧(雇员受害),所以从人流管理上说,为了保护顾客和雇员,北京三里屯苹果旗舰店成功采取了一次正确的行动,值得深入分析其中的厉害。

 


图1. 万民出动为苹果

 

从家乐福踩踏说起

家乐福踩踏是一次典型的求入型恐慌。根据顾客心理学,商场促销的目的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来鼓励某种程度的慌乱,在顾客患得患失(个体恐慌)的心理状态下,商家有可能得到意外的收益。一般来说,顾客有一种从众心理。当某人来的空荡荡的两家餐馆前,条件相同,就随机选择一家进去。结果他的选择影响了第二第三人的选择,以至于他选择的一家顾客盈门,而另一家则差很多。这种现象,心理学中称为信息瀑布(Information Cascade),意思是第一个选择影响所有的后续决策。商场打折扣,就是要营造这种事业兴、人气旺的局面,因此不希望排队。另一方面,由于并非所有的商品都打折,但顾客并不能了解内幕,在某种患得患失的情绪下,顾客有可能买回超出计划的商品。这是一种个体恐慌的结果,即由于害怕错过机会导致的人群失序。所以,商家总是希望打折来吸引海量的人群,带来群体灾难的风险。为此需要在促进个体恐慌并防止群体恐慌之间达到微妙平衡, 这是人群管理的主要难题。

但是,如果顾客过于关注刺激,有可能忘却周围的危险,当人群密度达到一定的水平,一次小小的刺激,有可能蔓延成为群体灾难,比如家乐福踩踏就是在外在的刺激下发生的。

显然,苹果公司在中国的“饥饿疗法”,有过头的倾向。对于一个崇尚攀比,喜欢时尚的社会来说,iPhone-4s虽然并不是很大的革命,可是由于苹果公司的有意拖延,导致中国市场要晚于美国市场2个月左右。这种延误,可以说是一种顾客心理学,但是对于人群管理来说,这是一次吊胃口,提高了人群的冲动,有造成群体灾难的倾向。

有人把促销行动的群体灾难看作是“粥棚效应”的结果,还是非常合理的。古代的踩踏主要发生在灾情严重的赈灾期间,好处是粥,环境是棚,而粥棚的组合,就是群体踩踏的结果了。即使现在人们求购IPhone-4s, 仍然可以看作是灾难期间的粥,甚至还不比粥对人的刺激更大。是农民工的错么?是黄牛的错么?是攀比文化的错,是舆论引导的问题。

 

导致群体灾难的恐慌发展过程

发生恐慌通常需要某种环境,高密度的人群是一种环境,由于某些商品(如食用油)的打折优厚,吸引了更多人流,这是造成现有逃生容量不足的重要原因。过量的人群本身,就是一种环境,处于高密度的人群参加者,有逃离人群的焦虑和冲动。

参加排队的人群,早已感受到情况的危险性,在后续的压力支持下,只想早一点解决战斗,这是加速恐慌的信念认识。另一方面,大家都担心恐慌的危害,有人跌倒,基于社会团体的认识,大家往两边让,造成更大的挤压。

触发事件可以有很多种,一般认为家乐福开门是触发事件。几乎所有的商场踩踏,都有突发性的开门因素在里面,让人一拥而入,在短时间内造成高度的人群密度,形成的失足和踩踏容易蔓延。

这里的后续事件有两种,一是入口有楼梯,拥挤中人们不会防备脚下的台阶,自然造成摔倒。平时人流不多时,人们可以看见台阶,而人流过多时,无法防备台阶。电影院经常处于黑暗中,所以用平缓的坡度代替台阶,防止客人摔倒。家乐福门口有台阶,这是预先认识和设计不足造成的。至少应当在重大人流来临前用临时板材铺成平坡,可以减少跌跤。第二,使用桌子来控制人流是非常外行的认识。在求生的欲望下,很多体育场的围墙被推到,这里桌子的控制人流的效果几乎没有,反而造成桌子倒塌作为后续事件,引发更大程度的恐慌。

从顾客心理学角度,商场是不希望客人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购物的,所以这一条是很容易实现,但不合促销的氛围。如果均匀分配优惠,没有带来兴旺的效果,就失去了促销的意义。但是,从人群管理角度来说,就是需要缓解优惠带来的人群焦虑感,需要缓解人群的冲动,为此需要加以控制和管理。

几乎所有的踩踏事故造成的伤亡都是窒息,而窒息是不会立即发生的,所以当外来控制及时发现险情,立即动手干预时,踩踏事故很容易缓解。所以应当在开门的瞬间准备足够的人手,这是家乐福踩踏造成踩踏伤亡的根本性原因。

针对商场踩踏,通常可以通过加固环境并加强外来控制来避免危机。好在冲击时段通常都比较短,打折期不过数日,高峰不过几十分钟, 完全有可能通过额外的安排实现。

 

看沃尔玛踩踏的人群控制

上述家乐福踩踏的恐慌发展过程,是典型的求入型恐慌的一般过程,需要现场有足够的力量来疏导和管理。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发生流动过程的恐慌,即控流型恐慌,发生在3(?)年前的美国沃尔玛超市。当时人们也是为了免费或低价的商品,大量聚集在店门口,等待开门。到时间开门时,由于海量人群的开门效应,导致负责控制引导人流的临时工,没有及时避让而被踩死,形成20年来美国又一次因为人群踩踏而发生的死亡悲剧。事后沃尔玛被有关方面狠狠地敲诈了一笔,现在很难看到抢购的队伍了,这是人群管理的压力。

沃尔玛的问题,还是人手不够的问题,临时招聘的员工,没有经过相当的培训,不懂得避让,也没有足够的人手来控制踩踏发生后的局面,导致救援延误的局面。对于控流型恐慌,总是要在外来救援队伍的反应和培训上下功夫。对此美国有一系列分析教训,笔者也懒得翻译罗列了。

 

针对求入型恐慌的人流控制

针对进入型恐慌,除了改善硬件环境,避免狭窄空间的拥挤之外,还可以有很多种管理方式,这里罗列一些,并不很完全。

使用小票,保证有货

顾客拥挤排队,最大的担心是好处没有了,所以有一种焦虑,这种焦虑是促使人们向前拥挤的动力。如果提前使用小票,让人们感到货物时充足的,焦虑心情可以大为缓解,这是赈灾中通常使用的办法。如果没有小票,也可以使用某种方式,如以前的购粮本,现在的身份证来提前锁定受益人。

二次排队,远程隔离

公共服务机构,担心顾客排队过长,通常使用二次排队的办法。第一次使用排队票,保证人人有份,不用站着排队,这样就避免了拥挤和可能的疏失。在二次点名时,也根据情况加以调整,如排队过长,就跳票进行,一人负责前十位,另一人从11开始,虽然部分牺牲了前十位的利益,但照顾了整体利益,让所有的人都使用差不多的时间,因而是整体有利的选择。

严格排队,加强管理

第三条,加强排队,仔细管理,是最简单的,也是商家最不愿从事的工作。简单是因为排队容易,不愿是因为这样做不符合顾客心理学,失去了促销的目的。美国在沃尔玛感恩节销售之后,加强了对促销手段的管理,所以现在很少发生拥挤采购的局面,主要是通过提前排队,长时间等候的办法来保证优惠顺利到达顾客的手中。

 

总之,北京三里屯苹果店发生的人流控制事件,对于商业行为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促销行动,对于人流管理来说,却是一次成功的人群管理行动,也是一次成功的应急管理。虽然当时的求入型恐慌蔓延,但是当地的人流管理力量有效地控制了控流型恐慌的发展,因此是一次成功的人流管理行动。对于那些幸苦排队一碗的农民工来说,这是一场闹剧;对于那些无辜的求购者来说,这是一次意外的踩踏风险,恐慌没有发展,灾难没有蔓延,实在是新年到来之际的万幸。 

有道是,大灾之年求碗粥,大喜之日求苹果,刺激过量有危险,及时回头防踩踏。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529303.html

上一篇:校车标准之我见
下一篇:逃生过程也伤亡? -- 意大利触礁事件中的恐慌

9 吕喆 周忠浩 杨秀海 张彦斌 刘全慧 贾利军 王春艳 crossludo niming007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