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逃生过程也伤亡? -- 意大利触礁事件中的恐慌 精选

已有 5808 次阅读 2012-1-17 03:02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美国, 意大利, 逃生, 游轮

逃生过程也伤亡? -- 认识美国邮轮的意大利触礁事件

 

美国歌诗达Costa公司的协和号 Concordia  轮,1月13日在意大利罗马附近的海滩发生触礁事故,船体倾斜,逃生过程发生至少5人死亡,70人受伤,另有近20人仍然失踪的悲剧。这里利用恐慌理论来认识这一群体事件的结果,认识导致群体恐慌,发生逃生伤亡的六大要素,遂有此短文。意大利触礁事件,和深圳舞王大火类似,主要的危险被无限放大(其实并不存在,或不会造成伤亡),而逃生过程发生的次发性伤害导致多人死亡。认识逃生过程的恐慌发生之条件,有助于认清逃生过程的人群反应,改进逃生过程的人流管理。

 

导致群体恐慌的原因之一:环境条件

“协和号出事地点位于离意大利西海岸吉廖岛(Giglio)的港口几百米处。邮轮左侧出现一条长达70米的裂缝。目击者表示,邮轮显然触礁。电视画面显示,船身出现严重倾斜。意大利格罗塞托省(Grosseto)省长利纳尔迪(Giuseppe Linardi)说,船体发生倾斜后,数名乘客在慌乱中跳入海中,因此可能会有失踪者。”也就是说,环境的倾斜,导致人们相信船体即将沉没的关键。另外发生时间为晚上10点,环境黑暗,人们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也是导致恐慌蔓延的要素。

根据资料,协和号最大的载客量是3780人(总床位 ,船员数1100人,而当晚有4229人需要逃生,因此可以说当时较为满员,是导致群体恐慌的重要条件。人多,就害怕资源不足。按照Quarantelli的恐慌理论,绝望的人不会恐慌,如泰坦尼克号的当事者,完全绝望。而协和号的游客还有很多逃生的可能,所以恐慌蔓延。什么“妇孺老弱先行”,在群体恐慌面前被抛到爪哇国去了。不要以为外国人在灾难来临时多么有礼貌,有序逃生发生在没有恐慌发展的场合,一旦恐慌蔓延,人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一次很好的逃生恐慌样板,让我们看到逃生中自私但又平等的那一面。

 

导致群体恐慌的条件之二:人群条件

“乘客之一、38岁的德国人皮特·洪维尔曼(Peter Honvehlmann)在"协和号"周五(113日)晚上10点搁浅时接受了德新社电话采访。他说,当时船体受到猛烈撞击,船身很快就出现倾斜,花瓶从桌上滑下来,吧台上各种东西噼里啪啦掉到地上。"很难置信,就象电影泰坦尼克号一样。"洪维尔曼说,乘客们被告知出现技术故障,船上组员试图让人们平静下来。与此同时,协和号继续向海岸前行。”也就是说,把这一事故与泰坦尼克号相联系,是人们发生群体恐慌的重要条件。由于畅销电影的潜在影响,人们对于大型轮船的安全性感到怀疑,虽然协和号航行中近海,但是人们依然止不住怀疑该船沉没的可能性。

笔者所知的航空领域逃生过程中发生死亡的唯一案例,发生在2005年伊拉克群体踩踏(8月30日)后的第9天(98日)。当时是伊拉克人体炸弹频发的高峰时段,在斯里兰卡飞往沙特的飞机上,接到炸弹警告,虽然这是虚惊,但紧急疏散逃生过程发生一例死亡,是笔者收集的成千上万例恐慌受害者中唯一的飞机逃生死亡之例,原因是人群的信念,或者当时的氛围有助于恐慌蔓延。对此,我们要了解人群(的害怕点),防止人群盲动。

 

导致群体恐慌的条件之三:触发条件

“乘客之一、38岁的德国人皮特·洪维尔曼(Peter Honvehlmann)在"协和号"周五(113日)晚上10点搁浅时接受了德新社电话采访。他说,当时船体受到猛烈撞击,船身很快就出现倾斜,花瓶从桌上滑下来,吧台上各种东西噼里啪啦掉到地上。”,也就是说,船体受到震动,导致船体倾斜,是引发恐慌的触发原因。

 

导致群体恐慌的条件之四:后续条件

“轮触礁并发生倾斜后,船上的人们惊恐万分,救生艇的舵手只是不停地鸣笛,大家都抢别人的救生圈”,这是导致恐慌不断发展蔓延的后续条件,原因是培训不当,处理不当,反应不当。在这些后发性的不断刺激之下,再镇定的人,也不免发生恐慌性的反应。

 

导致群体恐慌的条件之五:外来救援

“许多获救乘客昨皆怒轰遇事时,船长居然在乘客悉数疏散之前「早早弃船」,船员既无提供妥善逃生指示,救生艇不够用又故障多多,甚至发生船员不懂开救生艇等荒谬情?意大利当局昨已以涉嫌导致船舶沉没、弃船不顾以及多重杀人罪,拘捕船长和大副调查。”也就是说,有关方面的管理缺失,没有提供有效的外来救助,是没有控制恐慌蔓延,导致群体灾难的的重要因素。


导致群体恐慌的条件之六:时间要素

“消息指邮轮乘客迄周六清晨6时始大致疏散完毕,但船长却早在7小时前,即周五晚1140分,已在岸上出现,明显有弃乘客不顾自行逃命之嫌。”,也就是说,船长过早离船,对于恐慌的后期蔓延有很大的贡献。还有一些外来救援的时效性问题,由于新闻报道不详,不能深入分析。无论如何,如果发生群体恐慌与灾难,外来控制的时效性总是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及时有效的干涉,是化解恐慌情绪,保持逃生过程的有序和安全的关键。 

 

意大利发生的  轮倾倒并逃生伤亡事件,彻底打破了对外国人在逃生过程中没有恐慌的迷思。笔者收集了400次群体灾难,从来没有对逃生过程中人性的讨论,因为人人都有逃生的权利,在灾难面前,人人平等。只有国内的媒体,对于受害者的失误喋喋不休,对于管理者的过失视而不见。人祸论,遮蔽了对灾难和制度的深入认识。其实,在灾难或逃生面前,国人的反应与外国人的反应没有什么不同。如果结果出现差别,那是因为导致恐慌的条件不一样而已。不能正确区别灾难的性质,是我们不愿意原谅范美忠的主要原因。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人人都有可能成为范美忠。如此,我们还会通过谴责范美忠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么?无知者责人,自知者律己。

 

有道是,灾难电影历历目,深夜触礁人人慌;缺乏救助逃生乱,组织不当逃生亡。

如果发生在白天,如果船长指挥有方,如果供电正常, 美国游轮不会发生5人死亡70人受伤的悲剧。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529555.html

上一篇:人流管理看促销 -- 苹果手机促销暂停中的人群管理
下一篇:说说盗版与教材 -- 评美国国会与白宫的反盗版之争

14 许培扬 刘全慧 鲍海飞 谢鑫 王春艳 孙学军 刘玉仙 张玉秀 袁军法 邸利会 吕喆 hangzhou crossludo vtw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