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古代的火灾气候经验

已有 5630 次阅读 2014-6-14 22:50 |个人分类:消防时评|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消防气候, 古代经验, 火灾动力学

 说说古代的火灾气候经验


中国古代,对火灾的迷信说法有很多,不仅有“海鳅着火”的传言,还有“老虎下山”的说法,更有“狗熊进城”的预兆,都是与火灾相关,其实也和当时的气候背景有关。那么,有没有气象条件带来火灾的说法呢?笔者搜罗古代文献,只找到典型的两则经验,明确与火灾多发相关联,一是““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而是“孟秋……行夏令,则国多火灾。,这里用火灾动力学来认识一下,为什么气象条件会带来多火灾的观察结果。顺便说一下,古代的国,是指城里,相对于野,所以国多火灾,就是社区多大火,因为古人木头多嘛。

 

两种不同的火灾物候

什么是“荔挺”?郑玄注云:荔挺,马薤也。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薤,荔也。通俗文亦云马蔺。后人《颜氏家训》又认为这是马齿苋,反正是一种草本植物。阳历的1217日至21日是“荔挺生”候应,也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古代据说这一天应当下雪,可是有一种植物会不受雪水的影响而生长出来,即“荔挺”。荔挺一出,就说明该年度风调雨顺,没有干旱和饥荒。而“荔挺不出”,就是干旱的标志了,所以古代也有“荔挺不生,卿士专权。” 的说法,为什么卿士会专权?可能是干旱需要应急管理,容易带来专权现象,最著名的干旱发生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结果古代最早的社区大火发生在共和14年。所以《颜氏家训·书证》:“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的说法,对于消防工作者来说,就是因为干旱造成环境燃料的风干物燥,容易点火,所以火灾容易失控。远古的火灾,往往与刀耕火种有关,如果不能按时按计划放火,就有可能来年饿肚子,所以放火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那么“多火灾“就非常让人注意了,尤其是那些仰赖刀耕火种,靠天气吃饭的远古祖先。所以”荔挺不出“,代表着一种干旱造成的冷相火灾,这种火灾虽然容易失控,可是因为缺乏风力的帮助,蔓延不快,所以危害并不大,仅仅是损失多而已。

 

另一则观察就非常古怪了,为什么“孟秋之月行夏令,则国多火灾”?这是一种气象条件,如果全球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局部蒸发旺盛,会带来很大的质能交换,产生大风。这些大风,往往能够加快火焰的蔓延速度,本来唾手可灭的火灾,因为风力的帮助,容易失控。所以“孟秋之月行夏令”,说的是夏天比较长,本来应该到了秋天,可是凉爽不下来,结果过度的蒸发带来过度的气流,于是火灾就益发难以控制了。这种天气现象,在沿海地区最明显,所以中国古代的城市大火,以浙江第一,福州第二。这两个地区本来是温暖潮湿的,不容易失火的。可是由于大风的因素,失火以后容易成灾,所以损失更大。最典型的“孟秋行夏令”带来的火灾,在中国是大兴安岭大火(1987),在缅甸是腊戍大火1988),在美国是黄石公园大火(1988)和奥克兰湾区大火(1991),四者共同的特征是火暴(火旋风)现象,说明当时的气象条件不稳定,有助于火焰的快速蔓延。前两场火灾强调人工干预,所以伤亡惨重,后两场火灾干脆放弃,财物损失严重。

 

大火失控的动力学原理

最后回到两个基本的问题上来,为什么干燥的时候(冷相气候)多火灾?为什么有风的时候(暖相气候)蔓延快?其实这是火灾动力学中关于固体燃料的失火常识,需要通过传热理论来解释。

当燃料表面接受都热辐射之后,首先有一部分立即被反射回去,如同镜子一样。扣除这一部分表面辐射的热损失,是燃料获取的净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向深度导热,另一种是就地升温。由于点火过程仅仅关注燃料的表面温度,一旦达到点火温度,就认为点火过程已经完成。所以向深度导热的部分,是不利于点火过程的,当然这是整体的预热过程,从长期来看,并没有损失。但仅就短时间内的点火过程来考量,导热系数越大,损失的能量越多,有效的升温用能量越少,结果就是升温慢,点火迟。比如,你点不着铁块,却能够点着铁粉,差别在于散热损失不同。所以,湿度大的燃料,因为表面损失的热量多,不容易点火。而湿度小(即干燥)的燃料,因为表面能量无法损失,只好加热表面,所以升温快,点火速。虽然燃料表面接受到的净能量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不同的能量走向,导致了不同的点火效果,这是“风干物燥“易着火的秘密。


a)干燥的燃料表面              (b)潮湿的燃料表面

1. 不同湿度环境中的燃料,其接受能量的最终走向也不相同,造成不同的点火效果。

 

通常火场的蔓延规律,有赖于经典的说法“火性炎上”,也就是说,由于浮力的作用是向上的,所以燃烧产物和能力对随着羽流向上跑了。而火焰本身相当于一个泵浦,不断从周围吸取气流(俗称卷吸),并向上散布能量,所以对于没有外来干扰(风)的场合,火灾蔓延是非常缓慢的,因为主要的传热模式是基于壁面导热,而导热是效率不高的一种传热方式。对于这种无风静止的火势蔓延,有时也称作逆风蔓延,因为卷吸造成的气流,与火势蔓延的方向是相反的,作用是抵消的,因此蔓延速度不大,整体表现为火势蔓延缓慢,容易控制。如图2a)所示,逆风蔓延是传热效率不高的一种蔓延方式,一般容易控制。而图2b)是典型的顺风蔓延模式,火焰向前方倒伏,在流场中拉伸拉长,火焰对前方新鲜燃料产生很大的辐射强度,用来预热燃料,结果火势的蔓延就是加速进行的了。


(a).逆风蔓延模式             (b). 顺风蔓延模式

2. 火灾蔓延的两种模式:逆风蔓延模式,火焰导向顺风方向(后方),前方预热效果很差,蔓延传热基本靠壁面导热,效率不高。顺风蔓延模式,火焰导向前方,火焰拉长,预热强烈,对流和辐射的换热效率高,所以火势蔓延迅速。

 

所以,冷相火灾的失控主要是因为干燥和缺水,暖相火灾的失控主要是因为气流不稳带来的风助火势。认识这两种火灾蔓延模式,对于认识火灾风险、理解古代消防经验有很大的帮助。

 今年是冷相气候高峰年,火灾也比较多,所以冬天的马齿苋会比较少,是否如此?读者更有发言权。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803423.html

上一篇:另眼看泄密照片
下一篇:说说中国文化的消防源头

7 刘全慧 任国玉 董侠 李健 王智文 王荣林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