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西医骨科发展概述

已有 8680 次阅读 2011-7-24 23:10 |个人分类:疾病控制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完美医疗, 疾病控制论, 骨科, 医学史

以古希腊医学为基础,融汇了古巴比伦、古罗马和古埃及的医学逐步形成西方医学。约公元前1800年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约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记录了创伤等一些骨科疾病治疗方法。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 370年)(图1-2)的《希波克拉底文集》记载了四肢骨折、关节脱位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肩关节脱位施行的手牵足蹬复位法(Hippocratic Reduction)至今还应用于临床。古希腊另一名医盖伦(Galen,约公元131- 201年)对骨骼系统、结构和数目都作了较正确的记录,奠定了西医骨科的解剖学基础。阿拉伯医学的代表人物阿尔布克斯(Albucasis,公元1013- 1106年)详细描述了脊柱骨折合并瘫痪。

1-2 希波克拉底像。

希波克拉底. [2011-02-07, 13:20.]http://baike.baidu.com/view/5711.htm

欧洲经过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自然科学逐渐兴起,西医骨科在西医迅速进步的大背景里进步。到17世纪,西医骨科在临证医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骨折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法及机械力的复位和局部的夹板固定,外科手术因疼痛、出血、感染而未得到广泛推广。

1741年,巴黎大学医学教授安德雷(Nicholas Andre)应用古希腊词根组合提出了“Orthopaedia”作为外科学中一门分科的名词,并以图形象地注解。(见图1- 3Orthopaedia的原意包括了骨骼系统创伤和疾病引起畸形的矫正,反应了当时西医骨科的学术动态,很快获得公认,标志着骨科作为外科学的分科已经成熟。就在这一时期以后,西医骨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3 安德雷Orthopaedia的图解(转摘自韦以宗《中国骨科技术史》2009, 6: 258.

1722年,瑞士的维纳尔(A Venel)建立儿童矫形医院,应用牵引床矫正脊柱的畸形。

1768年,英国的波特(P Pott1714- 1788年)发表《骨折与脱位》,确立了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为治疗原则,强调了制动的重要性,提倡包括上下关节的广泛固定法。

1810年,英国海伊提出瘘管扩创、死骨刮除治疗骨髓炎。

1814年,科雷报告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孟特季阿报告尺骨上1/3骨折并桡骨头脱位(Monteggia’s)。1939年,巴尔通报告桡骨下端涉及桡骨关节面、伴有桡腕关节脱位的骨折(Barton’s)。1847年,史密斯报告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Smith’s)。

1852年,比利时军医马泗森(A Mathigsen)推广石膏绷带外固定技术。

1845年,博耶(Boyer)首次描述了骨肉瘤,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恶性肿瘤;1860年,奈拉通把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1879年,格罗斯(Gross)对骨肉瘤的起源、病理和症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882年,德国的罗伯特.科赫(Robet Koch)分离出结核杆菌,之后,骨、关节结核逐步被认识。

1895年,德国Rocntgen WC发明X光机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骨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骨折脱位的分型分类逐步丰富和发展。

19世纪出现了一位著名的骨科医师对西医骨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是英国著名骨科医师托马斯(H O Thomas, 1843- 1891年),他继承了波特的学说,主张持续、不间断地广泛固定治疗骨折,将石膏固定由局部固定法革新为固定包括上下关节的广泛固定法,发明了一些列石膏外固定技术,如:托马斯夹板,石膏支架,U形行走石膏铁镫等。

进入20世纪,西医骨科治疗骨折开始出现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内固定。

1902年,兰布特(Lambotte)在动物实验和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中首先使用骨骼穿针外固定;后来,斯塔德(Stader)设计一根钢杆固定于钢针外端;安德森(R Anderson, 1934)和霍夫曼(Hoffmann, 1938年)除在骨断端分别插入3~5根钢针外,还附有加压器械以调节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1891年,哈德拉(Hadra)为一颈椎骨折脱位施行金属线穿过棘突内固定,开拓了脊柱骨折内固定的历史;1893年,兰恩(W A Lane, 1865- 1943年)首先应用钢制接骨板和螺丝钉固定骨折;1907年,兰布特用钢针作骨髓内固定。但是由于金属的反应和创口感染而没有得到推广。随着化学、微生物学和冶金学的迅速发展,抗菌方法实施、抗菌药应用、解决电解问题的合金内固定钢板的发明,从而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内固定技术得到迅速推广。40年代,在总结成功与失败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比利时医生Danis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内固定思想及骨折一期愈合理论。1958年,在瑞士,以Müller为首的15名瑞士外科医生聚在一起讨论骨折治疗所面临的问题,发起成立了内固定研究会(Association of osteosynthesis,简称AO学派,在英美被称为ASIFAssociation of steel intermalfixation)。AO学派设计了全套内固定用具和手术器械,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和系统随访,提出四条治疗原则:(1)骨折要求解剖对位;(2)坚强的内固定;(3)无创性手术操作;(4)无痛性功能活动,以及避免骨折并发症的生。

193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MixterBarr合著的“累及椎管的椎间盘破裂”一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经手术证实,19例腰背痛患者原因为髓核疝,并将疾病命名为“椎间盘破裂”。这一研究成果开创了“椎间盘朝代”(dynasty of the disc)。

20世纪50年代,髋臼再造和合金杯髋关节成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等手术取得成功(D’Aubigne, 1952),随后,人工关节陆续应用于临床。

随着显微镜应用于临床的发展,以及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40年代以后,肌腱、神经手术不断取得经验,特别是50年代,断肢(指)再植成功(陈忠伟,1953),推动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部分参考文献

1】韦以宗. 中国骨科技术史. 2.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6.

2】丁福保. 西洋医学史. 1.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7, 5.

3】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2.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3: 3- 6.

4】甄志亚. 中国医学史. 2.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399- 413.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6242-468073.html

上一篇:关于职业
下一篇:甬温铁路撞车的一点思考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