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大师——陆志方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stone2009 云水随缘,清明在心 何妨向红尘深处借青山

博文

结语与致谢 精选

已有 11078 次阅读 2013-6-12 21:12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博士后, 记录, 报告

5月30日,我顺利通过了答辩,这样,我的二站博士后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余下的事情便是办理出站手续。我在研究报告的“结语”和“致谢”中,记述了有关研究和遭遇的一些事情,我认真地书写每一句话、每一段文字,这是构建一段透明人生的重要资料。我把这两部分文字录于此,以便随时查阅。

   

我在研究生阶段从事了五年的临床解剖学研究,那时候从导师的其他研究小组了解了一些关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信息。200811月至20105月间,我在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士后流动站主要从事医疗服务流程研究,这个阶段,我接受了系统论、控制论方面的一些知识。20107月,我到南京市第二医院工作不久,即确立了组织工程骨的研究方向,我希望这一课题作为我今后的研究重点。

就我的研究经历而言,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对我显然是全新的考验,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愿意迎难而上。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我与几位青年学者达成了合作研究的意向。他们分别是南方医科大学骨科主任医师闵少雄博士,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同时对骨生物材料研究了十余年;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后赵晓燕博士,她十分擅长材料学研究;南通大学的严美娟博士,她不仅是一名出色的学报编辑,还擅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这样一个多学科背景构成的研究团队,使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十分顺利。首先,我们经过几次讨论,廓清了组织工程骨研究的总体框架,我在本研究报告的第一章进行了必要描述。其次,我们确立了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研究目标,期望逐步获得中间产品(如蛋白控释系统)、最终产品(组织工程骨)。我们还确定了首先从蛋白控释系统着手研究,摸清制备工艺,建立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

当我们解决了研究方向和目标问题后,开始着手为务实的研究做准备。一方面开始大量查阅文献,闵少雄博士十分慷慨地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给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在山东农科院赵晓燕博士的研究室基础上,建立了十分简单的骨生物材料研究室。

20114月,我办理好进入苏州大学骨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手续,此时,南京市第二医院对我的学习提出了异议,不久,终止了我的职位、工资、其他一切工作条件。进入流动站以后,我首先进行了近半年的临床学习,随后,在我的导师杨惠林教授的同意和指导下,2011年秋天,在我十分艰难和研究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我开始了PELA/rhBMP-2微纳米微球控释系统的研究。

我和研究团队花费了近半年时间进行预实验和制备工艺的摸索。由于研究经费的限制,这些实验我们没有使用rhBMP-2,而是使用分子量相近的蛋白:木聚糖酶和BSA。我把部分工作整理成第二章。用专业的眼光看,这部分工作实在没有必要放在这份报告里,但我希望人们理解,一项庞大的研究计划,实际上每一步工作都十分重要,都可以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有益的基石。另外,这些工作同样花费了我们很多精力、心血,我们并没有当做只是学习式的实验。这些信息,可能无法在严肃的期刊上以论文形式发表,但在一份需要完整和严谨的研究报告中,我决定作为一个整章。这一点解释,我很希望每个严谨的学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经过必要的讨论和决策之后,我们开始了下一步重要的研究,即PELA三嵌段共聚体包埋rhBMP-2制备工艺的研究(我把它作为本研究报告的第三章),也是此阶段实验的关键部分。我们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试验,获得了优化的制备参数。我要做点说明的是,响应面试验是一种统计优化技术,在多因子实验中寻找其最佳条件时,比较适宜和有效。这项研究十分顺利,经过近四个月的时间,到201211月,我们已经获得了完整的数据,随后,我们花了两个来月整理数据和撰写研究论文、专利报告。

20131月开始,在征得大家同意的情况下,我利用这些集体劳动的成果开始写作本研究报告。由于博士后研究期间的时间限制和研究团队实验员难觅,我们的研究进展到上述为止,离我们的计划还相去很远。就rhBMP-2控释系统的研究而言,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壁材的选择工作需要我们拿更多的材料进行实验,对不同壁材与rhBMP-2的结合,不仅工艺需要摸索,评价机制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我们已经设计了以植物蛋白(初步考虑首选大豆蛋白)作为壁材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是我们进行壁材广泛选择即将跨出的第一步。实验尚未启动,我决定将初步的实验设计作为本报告的补充内容列为第四章,以充实报告内容。

有关评价机制建立的工作,除了已经在第三章中提及的部分测量工作,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包括更为细致的材料学表征研究、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学效应等细胞生物学检测、及动物实验等等。我原计划将有关间充质细胞(MSCs)与PELA/rhBMP-2微球共培养的部分研究结果列为另一章,整理为验证机制的初步报告。由于这一组研究工作开展较晚(拿到自制的PELA/rhBMP-2微球样本的时间已经到20131月了),还没有获得比较完整的结果,经过商量,决定不再列入,似乎有些遗憾。

至此,研究报告接近尾声。有关研究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了南京市第二医院的人才引进资助,这部分经费总计为20万元,但事实上只使用了约8万元,此后单位终止了我的使用权。其他的经费来源包括汉德公司卫生科研资助5万元、苏州大学博士后日常经费3万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万元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的5万元。在这里要表达我和研究团队的真诚感谢!特别要感谢苏州工业园区汉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多年来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汉德公司卫生科研资助是一项纯粹的公益计划,力量虽然微薄,但与其他许多愿意致力于各种公益事业的企业一样,构成了整个社会体系的一道美丽风景。

另外,临时加入这项课题计划的李夏林博士研究生和孙秀平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具体的实验研究和资料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完成了相应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以后,他们先后离开了实验室。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出色成绩,值得我们给予诚挚的谢意,并将被记入我们的研究史志。

 

   

20107月,离开清华大学前,我接受了南京市第二医院的邀请,担任骨科主任。此时,南京市第二医院的骨科尚未成立,基础十分薄弱,鉴于我以前从事的临床工作主要在手足外科专业,对骨科其他亚专业缺乏系统培训,医院领导同意我在适当时候进行骨科学博士后研究的请求,并亲自写了推荐信。此后的近十个月时间里,我与同事们一道,很快将骨科筹建起来,骨科门诊、骨科病区、显微外科手术室等逐一建立起来,住院患者占床一度达到近30张。在这过程中,我办理好了清华大学的博士后出站手续,户口和人事关系均调入南京,同时与苏州大学联系妥了开展骨科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4月初,当我十分高兴地向医院领导汇报已经收到录用通知的时候,我被告知要么放弃珍贵的学习机会,要么放弃骨科主任的工作。经过努力沟通和认真思考,我选择了后者。十分的遗憾的是,我不仅很快被解除了骨科主任的职务,而且停发了一切工资、福利待遇。

我是在这样十分艰难的时刻,开始了在苏州大学骨科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我回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是要表达对导师杨惠林教授特别的感激之情。杨老师给我做了一次简洁而深刻的心理辅导,鼓励我要看长远,使我迅速从不良情绪中解放出来。在今后两年时间里,导师通过言传身教,给予了我学习和研究中的诸多支持和帮助。两年时间太短,但导师的严谨治学、高尚医德,已经深深地烙在我的血脉里,并将指引我未来的人生道路。

20114月下旬至9月底,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学习上。我跟随导师和他的医疗组出门诊、查房、参加手术等,在这期间,我得到了许多同事和研究生们的真诚帮助,他们的友好、耐心,使我这阶段的学习很顺利,也让我彻底从南京经历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在此,我要对他们表达真诚的感谢。

201110月,开始进入研究阶段,我决定延续在南京工作期间初步建立起来的“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计划。在这个研究计划里,最主要的是一个新组建的科研团队,我在其中主要承担课题设计、总体协调工作,其他几位合作者分别是赵晓燕博士(主要负责材料学研究)、闵少雄博士(已经从事骨生物材料研究十余年,在课题设计方面,提出了重要建议)和严美娟(主要负责细胞生物学研究)。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李夏林博士研究生和孙秀平硕士研究生做了大量工作。对他们的努力工作和热情支持,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我还要衷心地感谢苏州工业园区汉德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朋友们,在这些年里,他们一直满怀激情地支持着我的学业,他们的智慧和勤奋深深地感染着我,给我以工作和学习的勇气,催我奋进!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鼓励、期待永远是我学习和前行的动力。特别是我的女儿陆续,这两年里,她从两岁半到四岁半,从幼儿园小班到中班,她正在迅速地接受这个美丽的世界,诸种优秀品质正在她的生命里逐步萌芽、成长!每每伴着她、看到她、想念她,我的心底总会不由地涌起无限的幸福!

 20134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6242-698889.html

上一篇:医疗之“黎明前的黑暗”
下一篇:地方债问题

16 林树海 陈圆圆 陈安 董彬 彭真明 赵星 徐大彬 魏东平 刘艳红 徐耀 褚昭明 吉宗祥 武夷山 qqlisten lifescience1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