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真?

已有 3543 次阅读 2010-2-5 08:46 |个人分类:生活百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沟通, 人际关系

人们沟通时有不同的模式,即沟通的目的。是不是应该较真,就和当时的目的有关。在我看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闲谈:谈话的目的不是交流信息,而是表达双方的good will。这时就根本不应该较真。如果对方说“今天天气很好”,你说“看你怎么定义今天。早上一点至两点之间曾下过阵雨”,那就不好玩了。 

教育:谈话的目的是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对方。那么是不是较真就要看对方的情况。既要足够较真免得对方误解,又不能太较真反而把对方弄糊涂了。很多人犯错误就在这一点,特别是教孩子时。有时追求概念绝对严格,绝对全面,反而把对方turn off。

显摆:谈话的目的是显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面谈时。在社交场合也有这种需要。这时是否较真,就看自己的感觉和需要了。

抬杠:谈话的目的就是看谁赢得争论,真正的是非倒不是主要的。这时不但要较真,而且还可以强辩,狡辩。其中的乐趣就在于思辩练习。

以上几种沟通模式都是可以接受的社交行为。但是如果双方处于不同的模式,就会造成问题。最明显的是一方在“抬杠”模式,而另一方在其他模式。

另外,“教育”和“显摆”之间也常会混淆。比如一方说:“这个很简单,你自己去查一下吧。”这是在显摆:我是知道答案的,但我没有兴趣帮助你知道。如果对方是在“教育”模式,确实想学习,就会有挫折感了。有一次我访问一个教授,他对我解释他的研究。我听了想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我开始说“So what you did is just ...”谁知他不等我说完就勃然大怒,差点拂袖而去。我连忙解释我用just这个词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才算把谈话继续下去。现在想来,其中问题就在于沟通模式不同。我是在“教育”模式,把确认自己的理解正确看得比show respect更重要。而教授是在“显摆”模式,而认为我的反应一定是评价,而不是讨论。

而且,模式在沟通过程中还会变。经常是在教育和显摆之间。如果本来的目的是“教育”对方,而演变成了“显摆”,那就叫"carried away",而对方就难免一头雾水了。

所以要有成功的沟通,一定要对当前的模式有敏感的理解。把握“较真”与“装闷”的尺度,关键也在于此。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9766-292760.html

上一篇: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世主》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