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minghu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aominghui

博文

人类的现代科学之路 第五十一章 科学思想的作坊

已有 1950 次阅读 2017-1-5 19:44 |个人分类:科学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第五十一章  科学思想的作坊

希腊的艺术品进入欧洲,激发了欧洲人的艺术鉴赏力。东方的丝绸、陶瓷、香料进入欧洲,使得欧洲人开始注重物质享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欧洲,刺激了欧洲人的想象力与行动力,促进了欧洲技术的发展。古代希腊人的科学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让欧洲人开始在思想上进行探索。这些思想与技术的进步让欧洲有了向外部扩张的能力。

欧洲人开始注重物质生产的技艺,皮革、金属、玻璃的制造技艺得到发展,欧洲的作坊里的能工巧匠将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并且技艺日进精湛。

科学也成为一个行业,在一代代人的接续中发展成长起来。

 

“那时学物理的学生在欧洲自由来去,以便寻找名师,正像他们的先辈学者和手艺人从中世纪以来所做的那样。” “科学从手艺传统中生长出来,在20世纪的头三分之一时间内它保留了——在某种程度上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种非正式的师徒体系,由此而产生了后来的欧洲大学研究院体系。”

1895年,卢瑟福从新西兰来到开文迪什,师从汤姆逊。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1907年,卢瑟福在曼彻斯特,指导盖革与马斯登研究α粒子的反射,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1911年,卢瑟福宣布了他的原子模型。

按照卢瑟福的新的原子模型,集中了原子质量的原子核位于中心,周围是绕核运转的电子,这是实验揭示出来的原子图像。但是,按照经典的物理理论计算,电子的绕核旋转是不稳定的,会发生振荡使原子解体。然而实际上的原子确实稳定存在的,否则这个世界就不会现实地存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与理论的矛盾应该如何解决?

这时候, 原子作坊的第三代传人,26岁的丹麦人玻尔出现了。

在玻尔1911年9月到达英国之前,他的研究兴趣从实验物理研究转向了理论物理研究。来到英国,玻尔开始先在汤姆逊的实验室,然而汤姆逊看重试验,而对于进行理论探讨没有多少兴趣。这令玻尔很不开心,他注定不能成为汤姆逊的徒弟,卢瑟福的师弟。因为已经有卢瑟福的第二代原子理论在那里。

不久以后,卢瑟福从曼彻斯特来到开文迪什,参加这里的年度聚会。卢瑟福的演讲吸引了玻尔,并引发了他对电子稳定性的思考。玻尔由此结识了卢瑟福,并且在次年转到了卢瑟福门下。玻尔在卢瑟福的激发下,从卢瑟福手中接过第二代原子理论的接力棒,创造了第三代原子理论。

玻尔师从卢瑟福,在从事放射性研究的同时,继续独自进行他的电子理论研究。

 

玻尔从放射性联想到原子核。依靠直觉,他理解到放射性质源于原子核。当元素发生放射性变化时,如果放出一个α粒子——氦核,元素的原子序数将会减少2,变为周期表中前两位的元素,因为氦的原子序数为2。如果放出一个β粒子——高能电子,元素变为周期表中后一位的元素,因为核内增加了一个正电荷。

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玻尔将量子理论引入原子内。量子理论将电子排列整齐,让电子不再是如一团云雾绕核旋转,而是分布在一些确定的轨道上运转。原子内部发生的变化遵循量子化原则,由此,原子发出的光中的谱线得到了解释。这样,由原子内部的量子化,到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再到普朗克的能量子,物质与能量都能被量子理论说明了。

由汤姆逊发现电子而产生的形象化的模型,到卢瑟福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的有核的原子模型,再到玻尔由直觉建立的量子模型。经历了三代科学家师徒的努力,原子结构建立起来了。然而那只是一个模型,还需要理性的解释,需要一种可计算的方法,使模型成为理论。

 

卢瑟福继续他的原子研究,1919年他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产生了氧的同位素,同时放出一个氢核(质子)。1920年,卢瑟福预言了中子的存在。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在开文迪什发现了中子,原子的图像完整了。

对于原子理论的研究与物质实体的研究同步进行。1922年,海森伯与玻尔相识,激发了他探索原子的理论。

 

在手艺人技艺的成长中形成的作坊传统成为一个行业的传承形式,这种师承传统成为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形式。手艺人的手艺代代相传,让手艺一代一代愈发精湛。科学实验与思辨的技艺同样一代一代传递下来,每一代人的头脑中都产生(发现)一些新的思想,让科学思想的知识库中愈加丰富,更加充实。

 

农业文明是粗疏的,从农业文明只能发展传统的实用技术,而不能发展以准确与精细为特点的现代实验技术。只有从个体作坊传统发展而来的追求精致的制作传统,才可以发展到现代科学的实验技术,科学作坊与手艺作坊的态度与追求是一脉相承的。

手艺作坊追求手艺精湛,发展特有的技艺,科学作坊追求实验精确,产生独有的理论,两者的共同点都是对名誉的追求,由这种追求达到行业中自我地位的保证。

在这里,没有止境,没有终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发现新的论据与理论。在这里,没有解答一切的权威,名誉与威望只是新的发现与新的思维。师傅的能力在于发现能做出新发现的徒弟,发现,尽可能多的新发现是作坊的目标。每一个发现都是通往更高更新发现的台阶,每一个发现都是在科学知识的累积中增加的新的一份贡献。

 

①《原子弹出世记》,L·罗兹著,李汇川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第6页。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76184-1025673.html

上一篇:人类的现代科学之路 第五十章 科学精神与社会力量
下一篇:人类的现代科学之路 第五十二章 宗教、人文与科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