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xiwei 主观的客观的,物质的意识的,一切都可建模;想象的虚拟的,估计的预测的,万般皆有可能。

博文

看新闻再评北京地铁-用“堵”还是“疏导”

已有 3235 次阅读 2009-12-3 12:58 |个人分类:人机交互|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北京地铁, 人系统交互

北京晨报今天发表了一则消息题为:北京地铁5号线重点站本周限流 加开区间车

部分正文如下:

--------------------------------start--------------

 5号线初期设计每日客流量40万人次,可现在,工作日已达70万人次左右,最高时突破82万。“最近一次的客流统计显示,高峰时段每趟车运载乘客超出额定人数600人左右,高出定员42%。”负责5号线运营的北京地铁运营一分公司副经理高利军告诉记者,仅从早上7点半到8点半,天通苑北站和天通苑站进站客流已分别达到1.3万人和1.6万人。


  措施 围栏限流 加开区间车


  据高利军介绍,为保证安全,5号线本周起早高峰采取了一些限流措施。早高峰期间,天通苑北站和天通苑站利用入口外的导流围栏减缓乘客进站速度,减少站台上乘客的数量。天通苑南、立水桥、立水桥南、北苑路北这4站,采取改变闸机方向、减少进站闸机数量以减轻进站客流的压力,并人为减缓售票速度,必要时关闭一个售票室。其他重点车站如刘家窑、东单、惠新西街南口、惠新西街北口站也将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限流措施。

---------------------------------------------end----------------------------

相对日本,北京地铁里大家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好,从来没有被挤晕倒的。不少人甚至为自己撑出一小块空间。5号线的拥挤程度跟东京神奈川之间的田园都市线相比还差得远。先不说这些,就看采取的措施就知道,是以“堵塞”人流为主,老祖宗治水已经证明“堵”的方法失败了,为什么不积极疏导人流呢。先说站台设计,日本一般是站台在中间,列车跑两边,这样双向乘车的人在站台交叉排队,充分利用了空间。此外列车可以分级别,5号线慧新西街被扣,北苑路北等站点上车的人不多,设计快车不停通过,就能提高一些效率。尽量增加列车的容载量也是一个措施,比如高峰时期可以把座位折叠,大家都站着乘车。

看起来,我们需要改进的不只是硬件环境还有思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3718-275792.html

上一篇:人机交互研究种种
下一篇:交叉学科研究者的尴尬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