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科学共同体要闻·

已有 1759 次阅读 2009-11-5 11:51 |个人分类:栏目:科学共同体要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我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

  呈现六大特点

  3月20日,中国科协发布《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7-2008)》。《报告》通过对我国物理学等20个学科的发展进行研究后指出,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相关学科发展呈现出六大特点和趋势:基础研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潜能;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重大突破尚待理论方法创新。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指出,回顾科学技术进步历程,每一次重大突破、重大跨越、重要发现和重大发明,都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密切相关;重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将对我国各学科更高水平地迅猛发展,涌现更多重大的科技突破起到重要作用。据悉,该系列报告共21卷、600余万字,由中国科协组织的40多位院士和60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完成。

  本刊编辑部

  精品战略助力中国科协

  科技期刊发展

  2007年度,中国科协的精品战略大力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3月20日召开的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状况。到2007年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和参与主办的科技期刊共计898种。2006-2007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发展与中国科技期刊同步,各项指标的增长幅度达到甚至超过了中国科技期刊总体增长幅度。此外,2007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评选发布的首届“百篇国内优秀学术论文”分别来自85种期刊,其中有56篇来自中国科协所属的48种期刊,中国科协学术期刊入选论文和入选期刊均超过半数。冯长根指出,2007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优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国际化也取得新进展、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本次发布会期刊发展状况内容主要来自《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8)》,中国科协自2006年开始编制发布《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目前已编制完成并出版发布2007版和2008版两部。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2008-03-21]

  中国科协启动“5个10”系列评选

  3月24日,中国科协在北京召开“5个10”系列评选活动发布会,包括“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和“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等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根据评选程序安排,公众可在4月1日-5月31日依据评选范围,广泛、自由推荐候选对象。经专家组评审后,每个评选项目确定30个候选项。7月1日-8月31日期间,公众可根据候选题目投票评选。经专家组审议后,评出5个单项各10个评选结果。最终评选结果将在11月举办的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布。

  本刊编辑部

  2008年科学基金拟安排

  资助计划62亿元

  3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指出,2008年科学基金的财政拨款将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经费将达到53.58亿元,增长幅度在24%以上。拟安排资助计划62亿元左右。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已于3月20日下午结束。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孟宪平介绍,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经费是1986年基金设立时8 000万元的66.25倍。截至3月20日16点,今年集中接收期共收到各类项目申请8万余项,超过了2007年的73 800余项。

  《科学时报》 [2008-03-25],

  《科技日报》 [2008-03-21]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

  成立理事会推进改革

  3月21日,《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成立“两刊”理事会,以借此提高“两刊”的国际影响力。这两个期刊创办于1950年,是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中学术水平最高的综合性期刊。据悉,这次改革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科技部等国家管理部门和高校院所领导担任“两刊”理事。改革主要包括:将《中国科学》杂志社从科学出版社剥离,成立《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改革“两刊”组织结构;遴选各辑主编和组建国际化编委会;实行主编学术负责制;重组各辑编辑部等等。

  据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仅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就有近5 000种,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期刊第二大国。“但从整体上讲,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程度低,影响力不足,知名期刊极少,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和科研实力极不相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技进步的进程和国际影响力。”这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两刊”首届理事会上提到的。

  《科技日报》 [2008-03-22]

  陈佳洱院士获德意志联邦

  共和国功勋十字勋章

  3月19日,德国驻华使馆公使代表联邦政府向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市科协名誉主席陈佳洱颁发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十字勋章,以表彰陈佳洱院士长期以来为推动中德两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做出的重要贡献。

  德国联邦共和国功勋十字勋章由德国首任总统豪伊斯在1951年设立,主要表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德国杰出人士,也表彰对促进双边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国际人士。目前我国已有20余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

  《北京市科协一周情况》 [2008-03-19]

  西宁市第五届自然科学

  论文奖评出

  1月16日,青海省西宁市政府召开第五届自然科学论文表彰大会,对扈生彪等32篇优秀论文作者、西宁市林业局等12个优秀组织单位进行了表彰。

  据悉,此次评奖工作共征集到符合参评要求论文442篇,经初评,共有246篇论文进入复评。西宁市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青海大学科技处成立了专家复评组,对246篇论文进行了评审,32篇论文被确定了等次,占参评论文的7%,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

  《青海科协简报》 2008年第1期

  杂交水稻在新世纪将

  对世界粮食安全起重要作用

  杂交水稻在新世纪对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将发挥重大作用,如果全世界50%的稻田种植杂交水稻, 每年可增产1.5亿吨粮食,可多养活4亿人口。超级杂交稻能为节约耕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使农民致富创造条件。这是3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在广东科协论坛第19场报告会上指出的。

  据悉,袁隆平在超级杂交稻的研究中提出了“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总产。五年内(到2011年)全国推广发展6 000万亩稻田,产出8 000万亩的粮食,节约1/4的粮食耕地,即等于增加了2 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 000多万人。该工程于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目前已验收并达标的有18个县的示范片。

  广东省科协网 [2008-03-21]

  旅美科学家郝慰民获

  200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IPCC(联合国的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成员一道荣获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旅美华裔科学家郝慰民先生,最近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该活动是由北京青年报社、中国新闻社、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明报企业及亚洲周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凤凰卫视及凤凰新媒体、新加坡联合早报、搜狐、香港文汇报、世界日报(北美)、欧洲时报及美国侨报、北京大学共12家在内地、香港、东南亚、美加及欧洲地区富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和机构共同主办的。

  郝慰民表示,“影响世界”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自己的领域、从事的工作中踏实努力,以求带给身边、带给社区、带给社会积极的影响。

  中新网 [2008-03-23]

  世界首个数字地球领域

  国际期刊在京首发

  3月19日,《国际数字地球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创刊号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学报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和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共同出版,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地球领域的国际期刊。该刊主要关注数字地球原理、数字地球构架、数字地球构建与标准等16个研究领域,以及对地观测等关键技术和光学与微波遥感等相关领域。该刊为英文季刊,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任主编。

  数字地球的概念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虚拟表现,包含了人类社会在内的所有系统和形式,并以多维数和多尺度、多时相、多层面的信息手段表现出来。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由中国科学院联合该领域国内外机构、学者发起成立的国际非政府学术组织,于2006年5月正式成立。

  本刊编辑部

  2007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科学技术奖”颁发

  1月14日,2007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赵争鸣等人共同研发的“基于IGCT的高压大容量三电平高频调速系统”等3项技术获得一等奖。“高压SF6断路器气流控制研究”等7项技术获得二等奖。

  据悉,该奖项是根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规定,经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报请理事长批准颁发的。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讯》2008年第1期

  三维技术普及化是必然趋势

  专家指出,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应用三维设计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企业界,仍有很多企业以手工或二维CAD设计为主,在学历和职业教育领域,三维CAD还未真正进入工程教育的核心体系。三维技术普及化是必然趋势,三维培训必须在全国铺开。这是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孙家广院士在2007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中提出的观点。

  3月20日,由中国工程图学学会、《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杂志、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07第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以“设计创新、数字建模”为主题,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出席了颁奖典礼。

  中国科协网 [2008-03-24]

  大连理工博士生李东升

  获模态分析领域国际大奖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博士生李东升在2月4-7日于美国奥兰多召开的第26届国际模态分析会议上获得2008年迪克·德米西埃勒奖(D.J. DeMichele Scholarship Award)。李东升为本年度唯一获奖人。该奖是为表彰其论文“Extended MinMAC algorithm and comparison of sensor placement methods”在健康监测中传感器布设研究方面的贡献,其指导教师为李宏男教授。

  国际模态分析会议由美国实验力学学会主办,已成功召开过26届会议,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四五百人参加,为该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大会。迪克·德米西埃勒奖自2003年开始,为纪念国际模态分析会议奠基人Dick DeMichele先生而设立的。该奖项资助获奖者参加国际模态分析会议的一切费用,并颁发证书。此奖每年评选一人,李东升是首获此奖的中国人。

  大连理工大学网 [2008-03-21]

  (本栏目欢迎各级科协和

  全国学会推荐或自荐稿件)

  (责任编辑 李 娜(实习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268112.html

上一篇:·科学共同体要闻·
下一篇:·科学共同体要闻·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