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转折正在开始

已有 2172 次阅读 2011-6-2 15:43 |个人分类:科技风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卫生部, 艾滋病病毒, 中国新闻网, 艾滋病发病, 艾滋病患者

文/杨书卷
      5月中旬,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直面艾滋病”的影片《最爱》正在各大影院上映,故事聚焦的艾滋病患者生活在这一随时可能死亡的“末世诅咒”中,与外界隔绝的同时与希望隔绝,所展现的“一个撕裂的世界和无处躲藏的痛苦”,令人身同亲受,潸然泪下。
      而一份刚刚发布的中国卫生部疫情报告更加重了这种沉重的情绪:2010年全国报告艾滋病发病15982例,死亡7743例,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名列第一,从2008年开始,艾滋病死亡病例已连续3年居于传染病死亡的“第一凶手”(5月16日中国新闻网)。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约有6000万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国还远非艾滋病的“重灾区”。
      在全世界的注视目光中,有关艾滋病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会引发震动。美国研究
人员在5月出版的Nature杂志发表报告称,一种试验性疫苗可以帮助携带一种“艾滋病病毒”的猴子在1年多的时间里控制感染。更令人激动的是,论文作者之一、美国俄勒冈全国灵长目研究中心的Luis Pickel博士认为,用于人类试验的疫苗有可能在3年内问世。
      虽然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最佳手段之一,但由于艾滋病病毒的“超级”变异性,艾滋病疫苗的研制道路异常艰难,经历无数次失败后,在2008年时甚至有一些艾滋病研究的顶级专家发出了“永远无法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的悲观言论,放弃了用疫苗控制艾滋病毒的想法。有幸的是,从这一实验结果看来,这种言论可能只是科学家精疲力竭的“一时感慨”而非真正的“有效结论”,艾滋病疫苗的研制正在重新回到议程中来。
      其实,让科学家们屡屡“撞上南墙”的疫苗失败实验中,已经埋下了转变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方向的“希望种子”。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利用注射一种改良的“细胞巨化病毒”,就能使免疫系统始终对艾滋病毒保持警惕,即用一种危害并不强烈的病毒阻止一种致命的病毒。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给感染“艾滋”的恒河猴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超过半数接受治疗的恒河猴体内的猴艾滋病毒消失,该发现显示,这种疫苗能彻底清除体内的艾滋病毒,而传统的抗病毒治疗也能控制艾滋病毒感染,但却无法清除隐藏在免疫系统的白细胞的隐藏区里的病毒。
      “这是第一次有一种疫苗能完全控制一些动物体内的病毒。”面对这一艾滋疫苗研制的“转折点”,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首席科学官Wayne Cove博士兴奋不已,“疫苗发展的下一步是在人类的临床实验。作为人类疫苗,细胞巨化病毒的应该更加优秀改良,令其在不会引发疾病的同时,能够有效防御艾滋病毒。”(5月13日《参考消息》)
      除了艾滋病疫苗的研制,研究人员还在寻求多种全新的方式来彻底消灭这种致命感染。一项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研究就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在患病初期就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V)治疗,则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的几率可以减少96%。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Anthony Fauci表示,这一“巨大数字”的研究结果对艾滋病治疗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再一次凸显了艾滋病早期治疗的多重含义”(5月18日《科学时报》)。
      不仅仅在医疗领域,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行动,也出现了新的方式。如果成功,很有可能成为“世纪大发现”的转折点。
      在地球上寻找外星人,其实就是寻找太空中可能发来的讯号。现代第一个寻找地外文明的计划是奥兹玛计划,它始于1960年,最初只有一个频道监听外太空信号。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电射电望远镜——格林班克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在美国投入搜索,被用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之家”。技术发展到现在,格林班克望远镜的灵敏度绝非同日而语,这座43层楼房高、圆盘大于足球场的“巨镜”,其处理数据量已达到每秒1G的天文数字。
      这样的计算速度,普通的大型计算机都无法承受。不过,借助互联网的聚合力量,美国科学家想出了最“流行”的方式——号召全球网友参与搜寻外星人讯号,即发动全世界100万个天文爱好者在家处理这些数据。
      曾是遥不可及的科学家的课题,变为全球天文爱好者的梦想聚集地!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到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登录注册,分配一个端口进行运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呼吁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中国网友,也加入到这一激动人心的搜寻队伍中来(5月19日中国新闻网)。
      有时候,行星也会来个“不按牌理出牌”的“转折”行为。美国西北大学的天文学家Frederick Laxiao及其同事在5月10日出版的Nature杂志撰文称,在系外恒星周围发现的500多颗行星中,大部分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但一些系外行星却是“反向旋转”的古怪行星,通常是被称作“热木星”的气态巨星。Laxiao对此深感奇怪:“怎么可能恒星朝一个方向旋转,而距离如此之近的行星却朝另一个方向公转?这显然违反了我们对行星和恒星结构的基本认识。”而他们研究后对此的解释是,当行星系统内包含有一颗以上的行星时,除了恒星外,每颗行星也会产生自己的万有引力,导致行星间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将一些气态巨星拉向恒星,甚至改变它的运行轨道,成为“反向”行星,这一研究加深了我们对宇宙的多层次认知。
      在科学中,转折即意味着改变,迥异常规的出击是一种智力挑战,也总是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在某些领域,如对抗艾滋病的战争中,最好的办法仍然是预防,从开始就阻止它的发生。也许,人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治愈旧疾病、抵抗新疾病上,永远是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450893.html

上一篇: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
下一篇:科技新闻媒体关注指数排行榜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