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6)

已有 2800 次阅读 2011-12-9 15:33 |个人分类:栏目:主编心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论文, 博士生, 工作, 机构, 学生会

文/冯长根
——帮助和指导博士论文评审和答辩
      上文[1]讲了博士生导师怎样为博士生提供博士论文的写作建议,本文谈谈如何帮助和指导博士论文评审和答辩。
      从博士生的角度看,答辩以前,会从两个方面得到对论文的评价。首先,拿给导师的博士论文稿,意味着博士生会从导师那里得到对论文的评价,这当然是对学生论文反馈最有价值最直接的机会。导师应该让学生把你的每一句话都当回事,上
文[1]讲了这方面的情况。此后,在把学位论文送评阅人时会得到评阅人的意见。找到熟悉课题的评阅人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多时候这样的专家不好找,再说许多学术机构执行“盲审”机制,这样选择的专家就不一定熟悉课题。通常他们会从不同于导师自己的角度提出对论文的评价,博士生和你实际上对他们究竟提什么样的意见建议是一点不知情的,学生会忐忑不安。导师在这时给予学生对自己工作的信心十分重要。“做着有份量有质量的研究就不用害怕评阅人不让你答辩”,有时我这样对博士生说。
      在选择答辩委员会成员时,情况要主动多了,导师可以和博士生一起决定谁应该被请来作为答辩专家。导师要告诉学生,不论请什么样的专家,他们在提“意见”上都会是行家,而且有些专家会是十分有个性的人,但他们又往往最忠实于“科学”和“真理”。博士生真正应该做好的,是把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故事”讲好,尽管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专家们来评审“给予你博士学位是否合适”。把自己研究中的“事实”和“论据”准备充分是重要的,因为“科学”和“真理”最讲究的就是这两者。
      导师可以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呢?最重要的是让博士生在答辩期间树立信心。不知名的评审人也好,答辩专家也好,看起来,他们和导师决定着博士生的最后评价。其实不然。如果问:对论文评价最重要的人物是谁?答案是博士生自己。是他或她搞的研究,不是评阅人和答辩专家,甚至也不是导师——你指导了研究,投入了许多精力,可能还一起做了实验。导师强调论文是博士生做的,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一位本课题的专家,十分重要。“是你做的项目研究吧!是你写的博士论文吧!那还有什么要怕呢?”我有时这样说。
      在答辩时,博士生们害怕的地方,主要是答辩专家们的提问,大家怕回答不了问题。导师在这方面的帮助,当然是要化解博士生的恐惧。东方文化以让对方“语塞”为一种“胜利”的标志,而日常之中问答又被归入了这一范畴。这当然是落后带来的心态。博士生教育应该远离这种状态。可以让博士生知道,在答辩时,专家们提这个问题那个问题,目的之一不在于答案本身,而在于了解你在批评面前,能否用合适的科学语言进行论辩。更进一步,从中了解博士生对课题的信心。只要博士生完全彻底地了解自己的学位论文,回答这些问题是不难的。在答辩时,专家们提问的另一目的是要了解,在碰到一个没有准备的问题时,博士生能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从而给出理由充分的回答。换句话说,你(博士生)是一名学者吗?
      的确,导师培养博士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博士生进入本专业学者们的圈子。比方说,有时答辩专家的确提出了远超出学生实验之外的问题,或者明显属学生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这之中,导师知道问题的答案的情况不少。那么,导师能替博士生回答吗?最好不要这样做。东方文化是“面子”文化,学生答不上来,老师会觉得若不帮助就“太丢面子了”。但这对于博士生自己成为圈子内的专家并不无帮助。具有某些个性的博士生会在此时大谈其实他并不了解的问题的答案。导师要在事先告诉学生不能采用“假装知道”的办法。专家们会很快看出破绽,然后穷追猛问,最后必定是学生不可招架,败下阵来。遇到难题时,要让学生把当前的讨论返回学生所希望讲的问题上来,这就是博士论文的内容。采用实事求是的姿态,让专家们知道你实际上并不知道那些问题的回答,会有好的结果,因为答辩专家们最终看到的是博士生做的和他们一直在做的,也没有不一致。这其实就是科学共同体日常演义着的故事。
      为什么要让博士生好好撰写学位论文?为什么要好好作好答辩准备?这是因为答辩,其实是同行们接纳这位博士的神圣仪式。任何与此相反的举动,都表明这位博士其实不在乎这个“科学共同体”的存在,这才是导师要帮助博士生在答辩中避免的最大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冯长根. 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15)[J]. 科技导报, 2011, 29(30): 83.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16622.html

上一篇:2011-32读者之声
下一篇:谈谈职业期望值和面试紧张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