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找工作的经历和体会

已有 3772 次阅读 2012-1-31 15:00 |个人分类:栏目:走向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北京市, 中心, 网上, 简历, 招聘会

文/王 华
      2010年11月初,我即开始投简历,但基本没有收到回应。2011年2月,我又大量地投简历,这时开始有了各种笔试、面试的机会。在这个阶段,我每天打开计算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看有没有新的职位出来,只要有合适的就投递简历。同时,经常关注已投简历的进展,以邮件或电话方式咨询下一阶段的笔试什么时候开始、需要准备什么等。此外,与同学互相学习也很重要,大家一起分享找工作的网站、招聘信息、简历撰写等,可以大大提高找工作的效率。我看了同学的简历,发觉自己的简历很粗糙,于是重新写了简历。在新的版本中,把具备的技能、参与的项目、研究经历、发表文章、获得奖项、性格特点等都一一列出。之后投出的简历大都有了回应。可见,简历对于找工作很重要,得花些心思,以较好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研究经历等。
      除了网上投递简历,我还参加了一些招聘会,比如北京市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会、清华大学的招聘会等。有人说现在单位都在网上挂了招聘信息,所以不用去招聘会了。我的体会是尽管招聘会上各个专业的招聘启事都有,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可能不多,但是面对面的交流比网上的简历更有说服力。有一次我参加招聘会,科学出版社的招聘吸引了我,我放下简历以后,又和招聘的老师聊了一下。老师问了我一些专业的问题,也问了我对于薪金的期望等,最后还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后来我接到了面试通知。回头想想,每个职位都有很多人投简历,在招聘会上的几句谈话,也许能给用人单位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果用人单位觉得你合适,你就获得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投递简历有回应了,就要应对以后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了。最深刻的体会是准备笔试和面试要花很多心思,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现场临时发挥。由于招聘单位的需求与个人的研究经历可能不完全吻合,在接到笔试或面试的通知后,要按照通知的要求认真准备,还要浏览一下招聘单位网站等相关信息,具体到招人的导师,他的研究经历、主持的课题、发表的文章等也要看一下。找工作有几个月的密集期,可能在同一个时间段,会接到好几个笔试或面试通知,应尽量认真对待每一个机会。当然,在时间不充裕的条件下,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自身的专业背景与职位的契合度,重点选择几个职位进行准备。
      有几次笔试和面试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我应聘国家林业局某项目办公室的职位,面试的过程比较轻松,没有问专业上的细节问题,不强调发表科研论文,更多的是对方介绍项目办公室主要是做什么的。因为经常与国外的专业人士打交道,所以这个职位对专业英语能力要求较高,还用英语进行了面试。我的理解是项目办公室接触各种项目的机会比较多,与国外的交流也多,所以有利于锻炼个人的能力。还应聘了一个和我的研究方向非常接近的科研院所。笔试内容和专业相关,倒不是很难,根据平时的积累,基本也能答得差不多。我感觉面试的老师对我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问的问题很少。不出所料,没有被录取。后来,我应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也就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笔试的内容从专业的基础概念,到宏观的问答题都有,也会结合北京市的一些情况。经过初试,7个人被选出进行面试,用PPT介绍个人的研究经历和未来的工作计划。我用了20多分钟进行了介绍,之后各位老师又提问了20多分钟,其中既包括一些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也包括特别宏观的问题。我的体会是:首先要灵活,不管是什么问题,即使不是特别熟悉的,也要尽可能地说一些;其次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回答,不能不懂装懂;最后要体现自己的能力,尽最大的努力说服各位老师对自己认可。最后,我参加了院里的复试,这时的评审人员为院里的领导和老师,时间没有所里面试这么长。同时,跟所里面试有所不同,面试的问题对于研究领域有更为宏观的考量。
      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读博士期间应该心中有一个意念,就是自己想要怎么样。我心中清楚:以后要从事和科研相关的工作,必须要有扎实的科研素养,包括严谨的实验、好的科研论文、流利的专业英语读写表达能力等。因此,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首先,我攻读博士学位时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有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比如实验设施、丰富的数据库、各个领域的报告会等,所以我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学习机会,哪怕与自己研究的方向不是特别相关的学习机会也不放过。工作以后,常常发现以前无意中学习的东西会有很多用处。其次,要发表好的科研论文。以前并没有特别花心思去想论文的事情,总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实验上,总想着做出点新东西或等实验结果成系统以后再发表。但是后来找工作时,发现科研论文是科研院所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当然,面试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的时间都用于做实验了,你的“牛”文章很快就出来了,但是这些都不够有说服力。所以,在忙碌的博士学习期间,尽量及时地把实验结果整理出来,而不要想着工作以后还有时间处理博士期间的数据,因为工作以后会更加忙碌。再次,在学期间多参与科研项目,从中积累经验、培养能力。有些应用型的项目或横向项目难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但工作以后发现这些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对于科研职业的发展非常有益,工作中不知什么时候就用到了。最后,完成博士期间的科研、找工作、参加工作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在忙于学业时,不要忘记灌溉心灵、处好人际关系。
(责任编辑   陈广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33003.html

上一篇:·读者之声·
下一篇:技术创新的思路从何而来?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