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2012-35读者之声

已有 1891 次阅读 2012-12-25 14:15 |个人分类:栏目:读者之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读者

走向自然   成长自我
因为研究工作的需要,我过去几年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毛乌素沙地、内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的野外度过的,而正是这几年的基层锻炼,让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最近在与新入校研究生的交往中,我更加感受到,走向自然、到野外接受历练对于从事地学研究的人,尤其是年轻学生的重要性。它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自我的成长:
      1) 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增强认真负责的意识。到了野外,首先就面临衣食住行问题,考察和实验期间经常需要自带干粮,有时还要住帐篷、自己做饭。这时如果责任心不够,仍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要受冻挨饿。除此之外,在野外往往需要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处理各种事情。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也就在无形中敦促大家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2)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记得2007年在毛乌素沙地开展野外实验,仪器安装需要挖一个2米深的坑,荒郊野外没有雇工,只能我们三个学生自己动手,最后整整一天才弄好。虽然手磨破了、全身泥土、疲倦不堪,但成就感也油然而生。经过这样的多次磨练,步入社会后面对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能很好地胜任。
      3)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训练严谨创新的思维。一些局部差异往往导致结果完全不同,这就要求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开展过程中都必须严谨细致,把握大自然的基本规律。同时,野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大家在严谨细致的同时,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只有解决了一个个问题,才能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
      4)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浩瀚无穷的知识。对于从事地学研究的人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在这里以往学习的各种书本知识都得到了最好的展示和融合,而书本知识又不能完全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需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不断钻研、勇于探索。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各种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极大推动了地学研究的发展。但走向自然作为从事地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坚实基础,对于促进自我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   马育军
基金发榜随想:
泰然面对,愿赌服输
2012年国家基金委的评审结果发榜了。每年平均大约20%左右的资助率,注定80%左右的申请者不能上榜。获资助者,应该是有实力的;没获得资助的,不能说没有实力,但会有欠缺或不足。既然申请,就要有两方面的心理准备。参与了游戏,就要面对结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和定力,实在感到冤屈的,吼几嗓子,发泄一下,尤其年轻人,完全可以理解。但谩骂评委、否定评审的公平性,没有任何作用。学术人,尤其是高学历的人,更需要一种理性。如果能针对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展开讨论,促进基金委工作的完善,是很有益的。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甚至是顶尖期刊的论文,就一定能获得基金资助?谁都不敢保证,只能说胜算多一些而已。没有论文能够获得资助吗?不能说没有,但肯定不占多数。现实中,被普通刊物拒稿的,却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了;被中文期刊拒稿了,在SCI期刊上刊登了,这就是专家负责制的必然结果。虽有缺陷,学术问题由专家自己负责,毕竟比官员负责好多了。看看周围获得资助的,无疑是只要学术做得出色的,一般总会获得资助的。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年轻人,学术论文是硬通货,无论基金申请还是职称晋升,没有论文应该说是举步维艰。如果一个博士、博士后,没有几篇高质量的文章,也很难说得过去。
      年轻学者,要避免成为“万金油”,没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很危险的。开辟新领域,最好是基于自己博士、博士后的基础,从零开始的领域要慎重。重要的是,年轻人经过博士、博后阶段后,到了地方大学或研究所,学术氛围有了改变,但自己不能停止科研工作,不能随波逐流,要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途径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要忌讳做短平快的工作,忌讳做蜻蜓点水的工作,一定要做有质量的工作、上档次的工作。这有点难,但科研就是迎难而上的,不应该去做那些低层次的重复性的工作,劳民伤财、毫无用处,浪费自己的精力、财力,更会耽误自己的学业。说得重一点,有些申请书的确是浪费了专家的时间——申请人根本没有独立主持课题的能力,也不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这些申请人即使侥幸获得了基金资助,也是勉为其难,或者说自找苦吃。如果不是糟蹋经费,那也真是坑苦了自己。做自己力不从心的事情,是不会快乐的。一个国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人不需要很多。在博士泛滥的今天,也不是每个博士都具有科研的能力。资助最优秀的,应该是正确的理念。如何选优,如何避免优秀者被忽略,才是专家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得知自己今年的重点项目申请再一次失利后,有过一些思考。我能猜到自己失利的原因,也知道如果评审专家以CNS说事,你会哑口无言。我也清楚像生理学这些较为传统、成熟的学科,要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我们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很好的积累。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的工作能够延续到今天,队伍能够不断壮大,很感谢基金委和国内外同行专家的支持。所以,同行专家的进一步要求也是合理的,是值得考虑的。几年来我感觉每次申请都是在下赌注,期盼上苍的惠顾。当馅饼没到手的时候,虽不快乐,但也会泰然面对。不管你相信不相信,NSFC是国内从事基础研究的普通学者、青年学者们最可以依靠的基金会了。
      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只要有竞争,就有胜负。愿赌,就要有服输的勇气。公平机制的建立,取决于我们这个群体,取决于参与游戏的人们。我们自己要首先做到公平,凭良心,凭责任,凭原则,凭底线。认真完成基金任务,踏踏实实工作。做像样的、有新意的、挑战性的工作,发高质量的论文,才是最重要的。相信公平的专家是多数的,苍天也会保佑那些默默工作的、勤奋的、兢兢业业的和对科学执着追求的人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德华
(责任编辑   秦政,张杰青)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646246.html

上一篇:做一名纯粹的科研工作者真好
下一篇: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34)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