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P设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csys 没有逆向思维就没有科技原创。 不自信是科技创新的大敌。

博文

中国人到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要比英语系国家的人困难

已有 2474 次阅读 2015-10-4 15:11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英语, 母语

中国人到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要比英语系其他国家的人困难

姜咏江

中国人不聪明吗?不是。只是因为所谓的高水平国际期刊非得英语发表不可,这实在是中国人的悲哀。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中学时学的是俄语,在哈尔滨八中,还有外教。学了6年,最后一场上山下乡,特别是跟苏联的关系不好之后,没有语言环境学的那点不适用的俄语,也就随波逐流,渐渐地淡忘了。还好。1977年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开的外语课是英语。从头学吧。我的专业是数学,英语课程自然是陪衬。四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专业课的紧张,不可能全身投入英语的学习,实际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82年毕业后,根据教学需要,又搞起了计算机。我对计算机的兴趣极高,那时基本上找不到像样的计算机老师,主要靠自学。还不错,编程还是需要一些英语的,但学计算机的人都知道,那点英语实在是少得可怜。几十年虽然一直想把英语拿下,但实在不是我研究的主要问题,因而英语就是一个糊弄事儿。

母语的语言环境是得天独厚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用母语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顺利成章的事情,而不必而外话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我觉得用汉语思考,问题容易研究得深刻透彻,而不会生搬硬套。用汉语表达问题准确到位,我时常赞美汉语表达的精确。这也许是所有使用母语进行科学研究的人的美好感觉。

我时常想,我们中国人要用十年的时间学习英语,并且要投入极大的精力。英国人,美国人,用这十年的时间去搞科研,人家怎么不会走在我们的前面?说句实话,我一向认为英语不代表科研水平(除非是专门研究英语的人),但我们的许多人不这样认为,按照职称评定的规定,没有英语水平,自然教授的职称与你无关。我们那个时候,为了能够评上职称,放下研究的内容,专攻英语的经历,恐怕不在少数。

现在是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学习英语,跑到英语环境中混的,可能会快一些,而那些在国内利用大量时间学习英语的人,能够把英语弄得跟汉语一样精通的能有几人?搞科研,想问题,能够用英语思考的能有几人?能够用英语思考的那些中国人,能不能比得上人家的中学生的语言言语能力?不知有没有人进行考证。

放下母语深邃的思考,而蹩脚地用英语写科研论文,除了跟随人家说过的东西之外,能够自己发明新的英语词汇吗?靠美国人、英国人去评价不熟悉英语的中国人搞出的科技原创,可能吗?用汉语说,他们不明白。用我们不熟悉的英语说,他们还是不明白!窘啊。。。

一个国际没有了话语权,那是很悲哀的事情。科学技术研究中没有话语权,同样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从科技语言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办好母语的科研刊物,用深邃的中华民族语言表达出我们的科技原创,那才是真正的科技原创!中国人不应该忽视汉语,因为那是最古老的书写人类历史发展的语言之一。那曾是科技兴旺发达的语言之一。

科技先进国家的语言值得我们去研究,但就因为一时的科技落后,而把先进国家的语言做为科技先进来学,那无疑是世界上最愚蠢地认识。

 

2015-10-4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0399-925229.html

上一篇:3-SAT关联段子句消去法(详细解法)
下一篇:3-SAT分段子句消去法求唯一解例题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