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上的博导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jx45 狂犬病、流感、结核病和人类遗传学科普园地。 提供根治 “狂犬病恐惧症” 的灵丹妙药。 奉献在中国彻底消除狂犬病的锦囊妙计。

博文

抗体能经胎盘从母体转移到胎儿体内吗? 精选

已有 8356 次阅读 2019-12-18 16:48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抗体, 胎盘, 孕妇, 疫苗, NK细胞

抗体能经胎盘从母体转移到胎儿体内吗?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一项研究确定了孕妇的疫苗诱导免疫是如何转移到她的孩子体内的,这对开发更有效的孕妇疫苗有意义。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成功减少传染病的干预措施之一,疫苗接种在保护一组患者——新生婴儿方面的效果仍然有限。现在,麻省理工学院(MIT)哈佛大学(Harvard)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 of MGH)的一项研究确定了孕妇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是如何传递给孩子的,这对开发更有效的孕妇疫苗具有重要意义。该报告发表在6月27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新生儿出生开始生命的第一天,携带着全新的免疫系统,就像孩子们自己,该系统也需要学会应对环境中有益和有害微生物,“ ,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的该研究论文的共同作者,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医学系拉根研究所Galit Alter博士,为了帮助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学会区分朋友和敌人,母亲通过胎盘将抗体传递给婴儿。胎盘发挥这一绝对重要功能的规还不为人知,但如果能破解密码,就可能掌握生产更有效疫苗的关键,从而更好保护这些最宝贵的病人

虽然已知母亲针对麻疹等疾病的抗体可以从母亲传给婴儿,提供一些保护,直到孩子长大到可以单独接种疫苗为止,但针对脊髓灰质炎等其它严重疾病的抗体的传递效率较低。为了研究抗体从母亲转移到孩子身上的机制,Alter和她的团队——包括该论文的者,以前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妇产科学系、现在是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的Laura Riley博士,使用了一种新颖的工具,称为系统血清学system serology,来比较分别来自母亲和脐带的血液样品中的百日咳抗体的数量和质量,脐带负责将血液、营养和免疫因子从胎盘输送给胎儿

他们的研究显示,胎盘会优先筛选并将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的抗体传递给胎儿,这是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元素。虽然新生儿体内有几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尚不成熟,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但NK细胞是新生儿出生后最丰富、最有用的免疫细胞之一。研究小组在儿童的常见疾病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体内,也发现类似的偏爱胎盘转移NK激活抗体,同时鉴别调节胎盘选择特性的抗体,这些知识可能应用于下一代疫苗设计中,将有助于改善母婴抗体转移。

该论文的共同资深作者Riley说:“我们现在有机会创造出更好的孕产妇疫苗,并在怀孕期间的理想时间提供,在新生儿最脆弱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 Riley和 Alter将积极研究孕产妇的其他方面:婴儿免疫,为开发改良的孕产妇疫苗铺平道路。

 Galit Alter是哈佛医学院的医学教授,Laura E. Riley是康奈尔医学院妇产科的Given基金教授。《细胞》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拉根研究所Madeleine F. Jennewein。

参考文献:

Madeleine F. Jennewein, et alFc Glycan-Mediated Regulation of Placental Antibody Transfer.Cell, 2019; DOI: 10.1016/j.cell.2019.05.044

Breaking the code: How is a mother's immunity transferred to her bab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placental transfer of antibodies (破解密码:母亲的免疫力是如何转移到婴儿身上的?导致胎盘中抗体转移的因素)ScienceDaily, 13 June 2019.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6/190613143509.htm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7754-1210567.html

上一篇:关于蝙蝠的若干谣言和事实
下一篇:法新社:疯牛病的原因可能已经找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