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浙江大学王跃教授团队:腰骶部移行椎导致腰椎退变——一项关于临床患者的磁共振研究 | MDPI JCM

已有 1742 次阅读 2023-1-9 13:57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第一作者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144.jpg

程林祥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博士在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改变,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跃教授。共计发表 SCI 论文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CM)、Acta Biomater 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文章3篇。


通讯作者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03.png

王跃 教授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主攻脊柱外科,擅长各类复杂脊柱疾患和脊柱畸形的诊治。专攻脊柱退行性疾患的流行病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研究,曾在多个国家学习交流。科研主攻腰痛、椎间盘突出和脊柱疾患的微创治疗。主持 AOSpine 国际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加科技部重大项目2项,省、厅级课题9项,参编全球首部椎间盘专著 The Intervertebral Disc《微创脊柱外科学》以及《外科学精编速览》等多部著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骨科顶级杂志发表 SCI 论文56篇。曾获脊柱研究最高国际学术荣誉、国际腰椎学会奖 ISSLS 奖,为 ISSLS 颁奖30余年以来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获奖者。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06.png

管明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2015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年于同济医院骨科硕博连读;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赴美国密歇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20年获博士学位。在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CM)、Euro Spine J 等国际著名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 SCI 论文10余篇,总影响因子>50,单篇最高被引30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厅级科研项目。


文章导读

腰骶部移行椎 (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LSTV) 是腰骶交界处一种常见的解剖学异常。研究表明,LSTV 可能与腰痛和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有关。根据 Castellvi 的定义,LSTV 有4个类型,但各型 LSTV 在腰椎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MR) 的影像学特征尚未阐明。近期,来自浙江大学的王跃教授及其团队在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JCM) 期刊发表了文章“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Contributed to Lumbar Spine Degeneration: An MR Study of Clinical Patients”。作者利用临床腰椎 MR 图像,探讨了 LSTV 的 MR 特征以及与腰椎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


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研究是一个以临床影像学图像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研究。作者利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影像系统,搜索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同时进行腰椎计算机断层扫描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和 MR 扫描的病例。


纳入标准

(1) 同时有该院腰椎 CT 和腰椎 MR 图像;

(2) 年龄18~70岁之间。


排除标准

(1) 有既往腰椎手术史;

(2) 图像质量差难以评估;

(3) 患有退行性脊柱侧弯,或可能会干扰腰椎退变性改变评估的一些腰椎非退行性病变,包括腰椎肿瘤、腰椎感染和外伤性腰椎骨折等。


移行椎 Castellvi 分型定义与评估

在 CT 的冠状位重建图像上评估患者是否存在 LSTV,若出现 LSTV,则将 LSTV 进一步分为 I-IV 型,如单侧标记为“a”,双侧标注为“b”。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10.png

图1. Castellvi 分型。


椎间盘退变评估

为避免腰椎节段的计数影响研究,将 LSTV 患者腰椎最尾端的完整椎间盘的定义为移行椎间盘;移行椎间盘近端的椎间盘称为头端椎间盘;头端椎间盘上一节段的椎间盘称为邻近椎间盘。LSTV 组的移行椎间盘、头端椎间盘和邻近椎间盘的各项评估结果分别与无 LSTV 组的 L5/S1、L4/5 和 L3/4 节段比较。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13.jpg

图2. 本研究评估的 LSTV 与无 LSTV 病例最尾端的三个椎间盘。


本研究共确定了635例同时含有腰椎 CT 和 MR 图像的患者,106例患者不符合研究要求予以排除。最终本研究纳入529名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其中,350名患者有 LSTV,包括182例 I 型,107例 II 型,43例 III 型,18例 IV 型,其余179名无 LSTV 的患者列为对照组。


各型移行椎与对照组的比较

I 型移行椎

I 型 LSTV 患者最尾端的三个椎间盘在影像学上所有的评估参数和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如图3和表1所示)。

II 型移行椎

相比于对照组,II 型 LSTV 的移行椎间盘有更多的椎间盘膨出、骨赘增生、终板缺损,以及更高的 Pfirrmann 评分和更严重的椎间隙狭窄。II 型 LSTV 的头端椎间盘有更多的椎间盘膨出、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Modic 改变、终板缺损,并且有更高的 Pfirrmann 评分,椎间隙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黄韧带肥厚和椎管狭窄也更为严重。II 型 LSTV 的邻近椎间盘有多的椎间盘膨出、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终板缺损,以及更高的 Pfirrmann 评分,更严重的黄韧带肥厚和椎管狭窄 (如图3和表1所示)。

III 型 LSTV

相比于对照组,III 型 LSTV 的移行椎间盘有较少的椎间盘膨出、骨赘增生、椎间盘突出、Modic 改变,并有较低的 Pfirrmann 评分和较轻的黄韧带肥厚,而椎间隙狭窄和关节突关节退变则更为严重。此外,III 型 LSTV 的移行节段的椎间盘、终板和关节突关节的退变情况较 II 型 LSTV 更轻。III 型 LSTV 的头端椎间盘有较多的椎间盘突出、终板缺损和腰椎滑脱,Pfirrmann 评分更高,椎间隙狭窄和椎管狭窄也更为严重。III 型 LSTV 的邻近椎间盘有较高比例的椎间盘膨出和腰椎滑脱,以及更高的 Pfirrmann 评分,更严重的椎间隙狭窄和椎管狭窄 (如图3和表1所示)。

IV 型 LSTV

IV 型 LSTV 的退变情况与 III 型 LSTV 相似,在移行椎间盘中退变较少,但在头端椎间盘中退变较多。IV 型和 III 型 LSTV 在最尾端的三个椎间盘上的所有退变结果都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IV 型 LSTV 的头端椎间盘有更高比例的椎间盘膨出、终板缺损和腰椎滑脱 (如图3和表1所示)。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16.png

图3. LSTV 各型和对照组的 Pfirrmann 评分、椎间隙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黄韧带肥厚和椎管狭窄评估情况。


表1. LSTV 患者与对照组在 MR 图像上的退变结果。

WeChat Image_20230109134219.png

研究总结

Castellvi III 型和 IV 型 LSTV 患者头端节段的脊柱结构更容易发生退变,而移行节段的脊柱结构则被保护,因此退变较少。II 型 LSTV 也可导致头端椎间盘发生退变,但退变程度不如 III 型或 IV 型 LSTV 严重。不同的是,II 型 LSTV 患者的移行节段也有更多的退变。I 型 LSTV 与腰椎退变无显著关联。


原文出自 JCM 期刊

Cheng, L.; Jiang, C.; Huang, J.; Jin, J.; Guan, M.; Wang, Y. Lumbosacral Transitional Vertebra Contributed to Lumbar Spine Degeneration: An MR Study of Clinical Patients. J. Clin. Med202211, 2339.


JCM 期刊介绍

主编:Emmanuel Andrès,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trasbourg, France; Michael G. Hennerici, 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 Germany

主要发表所有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方面的论文,涵盖但不限于心脏病学、胃肠病学和肝胰胆病学、临床神经病学、肿瘤学、骨科、内分泌与代谢、肾脏科和泌尿科、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口腔科、肺病学、眼科、妇产科、免疫学、血液学、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耳鼻喉科、皮肤科、临床药理学等研究领域。

2021 Impact Factor:4.964

2021 CiteScore:4.4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7.51 Days

科学网banner (1).jpg

Picture15.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16770-1371239.html

上一篇:MDPI 与大连理工大学建立开放获取项目合作关系 | MDPI News
下一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培磊、于治水教授团队:纯铜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 | MDPI Coatings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