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ceanside

博文

Grassland Research | 高羊茅和高冰草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分蘖统计学

已有 640 次阅读 2023-11-5 10:31 |个人分类:科技期刊|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草地研究GR草地研究GR

Grassland Research草业科学领域国际学术期刊

动图

文章信息
期刊名称:Grassland Research(草地研究)
中文标题:高羊茅和高冰草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分蘖统计学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Jorge O. Scheneiter(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北国立大学)
编译者:牟乐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在读博士生

说明:该文仅代表编译者对论文的理解,如需参考和引用相关内容,请查阅原文。

摘 要

背景:高羊茅(TF)和高冰草(TW)是阿根廷潘帕斯地区主要的用于放牧的多年生温带牧草。在该地区,以这些牧草为基础的牧场分蘖密度低,冬季土壤裸露。
方法:试验在室外盆栽中进行。TF和TW植株分别在550°C天和700°C天刈割一次。每个物种分蘖在生殖期不同时间被移除:(i)每次刈割时;(ii)当它们达到旗叶阶段时;(iii)当它们达到盛花期时。测定了分蘖外观、分蘖死亡和分蘖芽类型(基部生或腋生)。
结果:7-4月分蘖出现减少。TF和TW的最小值分别为0.2和1.1分蘖100 tillers−1 day−1。TF分蘖死亡开始于9-10月,3-4月开始增加,分蘖数从0.2增加到0.8分蘖100 tillers−1 day−1。TW分蘖死亡开始于10-11月,2-4月开始增加,分蘖数从0.6增加到0.8~1.0分蘖 100 tillers−1 day−1。
结论:TF生育期分蘖的脱落影响了春、秋两季的分蘖密度。在TW中,处理没有改变植株的分蘖密度。

关键词:多年生策略,高羊茅,高冰草,分蘖动态

引 言

高羊茅(TF) (Lolium arundinaceum, syn. Schedonorus arundinaceous, Festuca arundinacea)和高小麦草(TW) (Thinopyrum ponticum)是阿根廷潮湿潘帕斯草原用于畜牧生产的主要温带草种。除了保水能力非常低的土壤外,TF在各种土壤中都能茁壮生长(Maddaloni & Ferrari, 2005),而TW则适用于因盐度或碱度和短暂洪水而受到限制的土壤。湿润的潘帕斯草原约有23.7万km2的气候条件适合生物多样性的生长(Scheneiter等人,2016),19.5万km2的土壤具有高碱度和高盐度,可以建立生物多样性(Gorgas和Bustos, 2008)。在该地区,以TF和TW为基础的草地在冬季普遍表现为分蘖密度低和土壤裸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年中放牧的不平衡(冬季和夏季重度放牧,春季和秋季轻度放牧)、草地氮供应不足(低施肥或豆科植物丰度低)、建立失败以及播种机的特性。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播种机行距从15cm增加到21cm。
分蘖密度(TPD)是决定叶面积指数并对牧草生长产生影响的草地结构成分之一(Chapman & Lemaire, 1993)。在没有水分和养分限制的情况下,TPD受叶片出现率和叶面积指数的支配(Simon & Lemaire, 1987),而叶面积指数又决定分蘖的填充率。叶片的数量越多,腋芽的数量就越多,因此,发育成分蘖的潜在位点也就越多(Davies, 1988; Langer, 1963)。在TF中,叶期约为175°C天(Colabelli et al.,1998),叶片半衰期约为550°C天。而在TW中,叶期为220°C天(Borrajo & Alonso, 2014),叶半衰期为700°C天,因此,两个物种之间分蘖出现率的差异是可以预料的。
在TF中,TPD具有周期性,秋冬季增加,春季周转,夏季减少(Matthew et al, 2013)。在TW,分蘖主要发生在冬季,只有五分之一的分蘖在春季后存活,TPD在次年夏末开始恢复(Salguez & Lutz, 2005a)。
考虑到多年生牧草的持续性是由新生和死亡的分蘖的连续更替决定的(Robson et al.,1988),在一定的时间,TPD取决于分蘖出现率和分蘖死亡率之间的净结果(Matthew et al.,2000)。在TF中,3-8月分蘖出现率高于死亡率,TPD增加,而晚春和初夏分蘖出现率则相反。在这几个月里,植物同化物优先分配给生长中的生殖茎,在一段时间内,生殖分蘖的死亡数量超过了新分蘖的出现数量,因此草地的密度在12月至1月降为最小值(Scheneiter & Améndola, 2012)。
在阿根廷Buenos Aires省北部潮湿的潘帕斯草原,TF(欧洲北部形态型)的生殖分蘖在8月初开始延长(Bertín, 1988),而TW的生殖分蘖在9月底开始延长(Maddaloni & Ferrari, 2005)。在TF中,在2-5月出现的年龄组中,14%~20%的分蘖进入生殖阶段(Bertín, 1988),反过来,在11月至12月,占分蘖总数的30%~35%。在TW中,Borrajo和Alonso(2002)发现生殖分蘖占TPD的18%~45%,而Castaño(2005)发现通过不同施氮水平,这一比例在35%~60%。同样,Salguez和Lutz(2005b)确定TW中86%的生殖分蘖对应在3-6月出现。从数量上讲,分蘖死亡率受进入生殖阶段的分蘖比例的影响,而分蘖死亡的时间则取决于植株进入生殖阶段的时间。因此,在分蘖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方面,TF和TW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
在早期分蘖种群动态研究中,Jewiss(1972)注意到生殖阶段茎伸长和开花对分蘖率的不利影响。这种生殖发育对分蘖的负面影响是由于与植物体内碳分配和激素活性有关的因素导致分蘖地点填充率较低(Jewish, 1972; Skinner & Nelson, 199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温带牧草TPD有积极影响的春季重放牧管理策略。这种做法被称为开花控制,旨在减少或消除有花分蘖,从而防止花结构竞争对子分蘖发育和生存的负面影响(Agnusdei et al.,2014)。传统上,在以TF和TW为基础的牧场,建议的做法是在夏末进行清理(Castaño, 2001),而最近的研究建议通过在冬末和早春大量放牧来“早花控制”(Agnusdei & Castaño, 2012)。前者的目的是有利于秋季分蘖,从而提高草地的TPD,后者的目的是提高春夏牧草的质量,从而提高单畜产量。然而,在田间尺度上,先前的研究表明,TW的TPD对生殖状态的控制不敏感(Kussrow, 2018),而TF的TPD通过春季放牧后刈割去除生殖分蘖而略有增加(Scheneiter et al.,2019)。Jáuregui等(2016)也表明,这种做法的结果可能取决于环境。
在当地,当生殖发育在植物生育期的不同阶段中断时,关于TF和TW的详细分蘖统计研究不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植物发育的不同阶段去除生殖分蘖后,TF和TW的分蘖统计学特征。结果将有助于改进管理建议,以获得更密集的TF和TW。

材料与方法

研究地点该研究是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INTA)的Pergamino试验站 (33°56' S, 60°34' W, 海拔66 m) 开展,试验在室外盆栽中进行。试验点年降水量为987 mm(1910-2018年平均值),其中77%发生在10 - 4月。年平均气温16.6°C,冬季10.4°C,夏季22.6°C(1967-2018年平均值)。试验期间降水量为1369 mm,其中55%发生在11-1月。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平均气温无差异。数据由佩加米诺实验站农业气象组提供。

试验处理对于TF和TW,植物的落叶频率分别为550°C和700°C天(基础温度0°C) (Colabelli et al.,1998)。这种刈割频率使植物在春天达到繁殖阶段。
每茬刈割,每个物种进行以下处理:
1. 完全控制(FC):所有分蘖的落叶。
2. 早期控制(EC):营养分蘖和生殖分蘖到达旗叶阶段时的落叶。
3.后期控制(LC):营养分蘖和生殖分蘖达到完全开花阶段时的落叶。
根据之前的资料(Hamilton et al., 2013; Kerrisk & Thomson, 1990; Stroh & Law, 1967),我们选择了7cm的留茬高度,这有利于两个物种的持续性生产。

试验管理2014年3月,TF品种Taita®大陆型和TW品种Hulk®的种子在育苗托盘中播种。在每个格子中播种两粒种子,出芽后,每个格子中播种一粒种子。6月,在2-3分蘖期,将幼苗移栽到10L的花盆中。
TF和TW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TF植物在pH值为10的土壤中无法生存,而TW在pH值为6的土壤中与其他物种没有竞争关系。因此,每个物种对应的花盆都填满了适宜它们的普通土壤,在此基础上,没有尝试对TF和TW进行统计比较。
TF盆栽装填典型Argiudoll土表层20 cm处的土壤,而TW盆栽装填典型Natraqualf土。对土壤进行化学分析,并用磷酸二铵施肥,以纠正初始磷水平,以确保它不会限制植物的建立和生长(表1)。必要时浇盆,每次刈割后施40 kg N ha-1。

表1 高羊茅(Typic Argiudoll)和高冰草(Typic Natraqualf)试验开始时盆栽土壤的化学特性a

a0-20cm土壤表层数据。b施肥后。资料来源: INTA佩加米诺实验站食品、土壤和水质实验室(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测定指标

一旦达到每个物种的目标温度,就用剪刀修剪植物。
2014年6月15日,每个花盆的所有分蘖都用彩色环标记。此后,每30天对新出现的分蘖进行标记,并对死亡的分蘖进行计数。新分蘖是指至少有一片完全展开的叶子的分蘖。
在每次刈割时,记录鲜重,在65°C的恒温烘箱中干燥48h后,获得每次处理的干重。这些数据用于确定每个试验单位的干物质百分比和饲料积累量(数据未显示)。
相对分蘖出苗率(每100个成熟分蘖每天的新分蘖)根据以前的方法(Scheneiter & amsamundola, 2012)按月计算,即新分蘖与上一个测量期结束时存在的分蘖之间的比率。相对分蘖死亡率(每100个成年分蘖每天死亡的分蘖数)计算为死亡分蘖数与同一测量期开始时的分蘖数之比。
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每月进行破坏性取样,确定分蘖的来源,方法如下:每个处理提取3盆植株,监测每个活分蘖母本分蘖的分蘖年龄组,确定活分蘖的芽源是腋生还是基部生。
在2014年6月至12月的分蘖年龄组中,确定了分蘖年龄组的半衰期。该变量估计为2015年4月14日之前分蘖出现和死亡之间的加权平均时间(以天为单位)。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TF和TW数据分别分析,每个物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影响因素为生育期的落叶处理和取样月份。
根据模型,采用传统方差分析技术对每个采样月的TPD、组别和芽进行分析
yij=μ+βi+αj+eij (1)
其中,在任意测量日期,yij为各变量,μ为一般均值,βi为随机效应,αj为处理效应,eij为误差项。假设误差项是独立的,并且是均值为零且方差恒定的正态分布。
2014年6月至12月,每个处理15个重复分析TPD,此后每月减少3个重复,直至2015年4月。
在每次处理的三个重复中分析了亲本分蘖的分蘖年龄组对1月至5月间测得的TPD的贡献,以及分蘖年龄组的芽起源和半衰期。为了简单起见,分蘖的起源是根据前一年7月至9月间出现的亲本分蘖在3月和4月的测量结果确定的。
采用Infosta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i Rienzo et al.,2008)。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和SAS混合程序(2003)评估处理对相对分蘖外观和死亡的影响,考虑到在同一实验单元上随时间重复的测量。一般模型是
yijk=μ+βi+αj+τk+(ατ)jk+eijk (2)
其中,yijk为相对分蘖外观和相对分蘖死亡的每个变量,每次一个,μ为一般均值,βi为随机块效应(n = 3), αj为处理效应,τk为时间效应,(ατ)jk为处理×时间相互作用,eijk为假设独立且均值为零,方差为常数的正态分布的误差项。
当检测到显著性差异时,采用Fisher'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检验分离均数,显著性水平为p<0.05。试验结果

TF

由图可知,TF的TPD表现为三个阶段(图1):(i)直到10月,所有处理的TPD都在增加;(ii)直到1月,各处理之间相对稳定但存在差异;(iii)2-4月,TPD普遍下降。10-12月,早期防治(EC)对TF的TPD最高,8-11月对LC的TPD最低。在4月份,EC比FC表现出更高的趋势(p<0.1)。

图1 生殖发育不同时期刈割的高羊茅单株分蘖数。给定月份的误差条的存在表明刈割处理与LSD值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LSD,差异最小。

相对分蘖出现率和分蘖死亡率受处理和测量日期的交互作用影响(p < 0.001)。相对分蘖出现率在6-7月和7-8月最高(分别为9.0和5.9分蘖100 tillers−1 day−1),图2a),在1-3月最低(0.1分蘖100 tillers−1 day−1)。在6-7月,EC的相对分蘖出现率高于LC(10.0 vs. 7.4分蘖100 tillers−1 day−1),在8-9月,LC的相对分蘖出现率高于FC (1.8 vs. 1.4 分蘖100 tillers−1 day−1),10-11月,LC的相对分蘖出现率高于EC(0.8 vs. 0.5分蘖100 tillers−1 day−1))。分蘖死亡始于9-10月(图2b),3-4月最高(0.8分蘖100 tillers−1 day−1),9-10月最低(0.2分蘖100 tillers−1 day−1))。在9-10月,FC处理的相对分蘖死亡率高于EC和LC(分别为0.4和0.03分蘖100 tillers−1 day−1))。
分蘖的半衰期受测量月份的影响(p<0.001)。半衰期从6-12月依次减少(289、213、150、126、104、102和73天,p<0.05, LSD Fisher=37)。
在3月和4月,68%和71%的TPD来自上一年7-9月出现的亲本分蘖(表2)。刈割处理与亲本分蘖出现月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P<0.001)。8月出现的亲本分蘖(任何处理)和9月出现的EC处理是3月至4月对TPD贡献最大的亲本分蘖。此外,3月和4月出现的分蘖分别有4%和5%来自基芽,各处理之间没有差异。

表2 7-9月亲本分蘖年龄组对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的高羊茅植株3-4月分蘖种群密度的贡献(%)

注:带有相同字母的平均值无差异p<0.05 (LSD Fisher 5.5)。缩写: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a 3月和4月数据的平均值。

图2 生殖生长期不同时间刈割的高羊茅的相对分蘖外观(a)和分蘖死亡率(b)。给定月份的误差条的存在表明切割处理与LSD值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LSD,差异最小。

TW

在TW中,TPD在6-10月呈上升趋势,峰值为43.0±3.2分蘖pot−1(图3),12月下降,一直保持到4月。处理间无差异。

图3 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的高冰草植株的单株分蘖数。各月刈割处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LSD棒没有出现。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LSD,差异最小。

相对分蘖出现率和分蘖死亡率受处理和测量日期的交互作用影响(p<0.001,图4)。相对分蘖出现率在6-7月和7-8月最高(分别为5.8和7.2分蘖100 tillers−1 day−1),最低在11-12月(0.2分蘖100 tillers−1 day−1),中间在3-4月(1.2分蘖100 tillers−1 day−1)(图4a)。6-7月(LC和EC分别为6.6和5.0分蘖100 tillers−1 day−1)和3-4月(LC和EC分别为1.6和0.7分蘖,100 tillers−1 day−1)处理间存在差异。分蘖死亡开始于10-11月。分蘖相对死亡率最高的季节是11-12月、12-1月和2-3月(分蘖数分别为0.9、1.0和0.9分蘖100 tillers−1 day−1),处理间无差异(图4b)。1-2月,EC的相对分蘖死亡率高于FC(分别为1.1和0.5分蘖100 tillers−1 day−1),而3-4月,FC的相对分蘖死亡率高于LC(分别为1.3和0.4分蘖100 tillers−1 day−1)。

图4 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的高冰草分蘖率(a)和死亡率(b)。给定月份的误差条的存在表明刈割处理与LSD值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LSD,差异最小。
6-12月分蘖年龄群的半衰期受月-次-处理交互作用的影响(p<0.001)。6-12月,所有处理的半衰期均有所下降(表3)。9-12月,LC半衰期最短,10-11月,FC半衰期最长。

表3 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的高麦草植株6-12月分蘖年龄群的半衰期(天)。


注:以相同字母表示的平均值无差异p<0.05 (LSD Fisher 37)。缩写:EC,早期控制;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
在3月和4月,TW的TPD有73%来自上一年7-9月出现的亲本分蘖(表4)。亲本分蘖的分蘖年龄群与刈割处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TPD测量月份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TPD测量月份与刈割处理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1)。

表4 7-9月亲本分蘖年龄组对生殖期不同时间刈割高冰草植株3-4月分蘖种群密度的贡献(%)


注:平均值同字母无差异P<0.05 (LSD Fisher 5.2),缩写:EC,早期对照;FC,完全控制;LC,后期控制。a 3月和4月数据的平均值。
7-9月出现的亲本分蘖年龄群对3-4月的TPD贡献最大。同样,8月出现的亲本分蘖年龄群对TPD的贡献小于7月和9月出现的分蘖年龄群。3-4月,FC处理7-9月亲本分蘖龄组对TPD的贡献小于EC和LC处理。3月和4月,基芽分蘖分别占TPD的8%和14%,处理间无差异。

讨 论

我们目前的结果表明,TF的TPD具有季节性模式,正如前人在试验中所描述的那样(Scheneiter & Améndola,2012)。这种模式包括在牧场营养生长期间,相对分蘖出现率高和而相对分蘖死亡率低,因此分蘖增加,然后是分蘖更替率高的时期,最后由于分蘖死亡率高而分蘖出现率低,导致分蘖在殖期结束时减少。
在TW,TPD的季节模式显示,直到10月分蘖数量增加,从11月到3月减少。然后,在EC和LC处理中,TPD似乎增加了,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处理比FC更高的相对分蘖出现和更低的相对分蘖死亡。正如预期的那样,在实验开始时,分蘖随着植物密度和大小的增加而减少(Borrajo et al.,1998;Robson et al.,1988)。相反,分蘖死亡在实验开始4个月后开始,从繁殖阶段结束开始,在不同的处理之间保持较高和相似。
不同时期生殖状态的控制对TPD的影响是短暂的,可归纳为:控制生殖分蘖发育越早,TPD越高。Korte(1986)在多年生黑麦草中也观察到类似的模式。在生殖末期,LC处理下的TPD与FC和EC处理下的TPD相匹配,具有特别有趣的动态:LC处理之前的A高于FC和EC处理,D相同。与其他处理相比,较高的A可能是LC的TPD较低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牧草质量还没有高到足以限制分蘖,这种动态就会发生(Matthew et al., 1996)。
FC和EC处理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在生殖期当生殖分蘖达到完全开花时对分蘖的影响更明显(Korte, 1986)。
TW有很高比例的分蘖进入生殖阶段(Borrajo & Alonso, 2014)。10-12月分蘖相对出现率和死亡率较低,夏初分蘖出现率和死亡率较前几个月上升,TPD略有下降。这表明,在生殖发育后,所有处理的分蘖周转率都很高,同时分蘖出现率和死亡率也很高,TPD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生殖分蘖和小营养分蘖的死亡(Ong et al.,2006)和基芽的部分激活造成的。
在试验开始时,可以观察到分蘖出现和死亡之间的时间解耦,甚至在营养期也是如此。分蘖死亡随TPD的增加而增加,TPD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高值。数据表明,最初具有最高分蘖出现率的处理是后来首先表现出最高分蘖死亡率的处理。
研究发现,在接下来的生长季开始时(2015年4月),TF分蘖对后期出现的分蘖的依赖性较小,对7-9月(营养期)出现的营养分蘖有较强的依赖性,对10-11月(生殖期)出现的营养分蘖有较小的依赖性。前者在4月份贡献了70%的分蘖。在此情况下,FC处理在早期表现出最高的TPD,也是对4月份分蘖的贡献最大的处理。这表明,促进秋冬分蘖和部分控制生殖状态,按此顺序,将是开始下一个秋季分蘖离散种群的关键。
此外,在繁殖阶段,TW的TPD对分蘖控制没有显著的响应。事实上,现场实验表明,在12月切除生殖茎后,TDP有所下降(Kussrow, 2018)。如果大部分子蘖来自幼龄群体的腋芽,而基部芽在夏季后分蘖中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那么生殖分蘖去除的时机就失去了重要性。
在研究区,TF的开花和成熟分别在11月和12月结束(Dell’agostino, 2008)。然而,与较老的植株相比,1年龄的TF植株的繁殖阶段推迟了1个月(Bertín, 1988)。根据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早期研究(Korte, 1986),分蘖可以在这段时间之后重新开始。然而,分蘖周转率低,没有迹象表明TPD净增加,即A值大于D值。因此,除生殖发育外,夏季高温和负水分平衡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主动分蘖延迟至初秋(4月)。
在TW中,在实验结束时,大多数分蘖来自实验开始时产生的群体,尽管TW是一个分蘖伸长和开花的比例很大的物种,但我们没有发现很大比例的分蘖来自死开花分蘖的芽的证据。

比较动态

每种草都有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情况下持续存在特定的策略 (Matthew et al, 2013)。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分蘖统计学特征和刈割有利于保留TPD,TPD是根据每个物种和环境的潜力实现草地生长速率的结构变量之一。首先,即使有充足的供水,碱性土壤(典型的TW环境)的限制也限制了TW分蘖(Acuña, 2019)。其次,TF比TW有更高的叶片周转率(Borrajo & Alonso, 2014;Colabelli et al., 1998)。第三,TW在进入繁殖阶段的总分蘖中所占的比例很高。例如,在Buenos Aires省北部(33°57' S,60°33' W),根据种质,TF最大有25%的TPD延长,且17%在圆锥花序中发育(O.D.Bertin,个人通讯,2013年12月),而在该省东南部(37°46′ S,58°18′ W),TW有35%~91%的TPD继续进入繁殖阶段,这取决于氮肥水平(CastañO,2005)或种质因素(Borrajo et al.,1998)。第四,TF比TW开花更早(Dell'Agostino, 2008)。例如,进入繁殖阶段的TF分蘖在2-6月形成(Bertín, 1988),而TW分蘖在4-7月形成(Salguez & Lutz, 2005b)。这些特征可以解释TF和TW分蘖量和分蘖季节格局的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增加分蘖和早期控制生殖发育的做法有利于TF和TW分蘖的种群。

结 论

不同发育阶段生殖分蘖的刈割对TF春季分蘖密度有显著影响,对秋季分蘖密度影响较小。在TW中,刈割没有改变植株的分蘖密度。
在这两个种中,冬季产生的分蘖群对第二年的密度贡献最大,而基部芽产生的分蘖群对第二年的密度贡献很小。


原文链接:onlinelibrary.wiley.com

内容来源:Grassland Research(草地研究)Early View(投稿:2023-01-07;接收:2023-03-19;刊发:2023-05-24)
引用格式:Scheneiter, J. O., Sacoccia,M., Beribe, M. J., & Barletta, P. (2023). Tiller
demography of tall fescue and tall wheatgrass cut at different times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hase.Grassland Research, 2(2), 120–128.

排版:甘露雪 王楚怡
统筹:王新宇
声明:该编译文章仅代表编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如需参考和引用相关内容,请查阅原文。编译文章由GR团队制作仅供学术交流,转载须注明转载自Grassland Research微信公众号及编译作者信息。

期刊介绍

Grassland Research是我国草业科学领域第一本国际学术期刊,季刊,由中国草学会和兰州大学共同主办。该刊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支持,由国际出版集团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提供出版及宣传服务,于2022年正式出版。

Grassland Research论文刊发范围广,综合性强。从分子到全球变化层面,全维度聚焦草业科学及其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期刊将刊登天然草原,栽培草地、草坪和生物能源作物,以及草地生态系统三大板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成果、综述、论点等类型的文章。优先考虑发表青年学者优秀研究成果,期待成为青年科学家喜爱的国际学术交流主阵地。

在创刊前三年,Grassland Research将免收版面费,以OA形式通过全球化出版平台Wiley Online Library出版。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68995-1408524.html

上一篇:Grassland Research |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测定高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早期生长阶段中内生菌的存在
下一篇:Grassland Research | 高寒嵩草草甸不同放牧条件下植物群落自稳定性维持过程分析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