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书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obob ---------且歌且酒 赴汤蹈火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博文

黑小伙与牧歌

已有 3812 次阅读 2009-12-15 23:41 |个人分类:肝肠一曲--不懂音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音乐, 草原, 蒙古族, 马头琴

题记:我是个乐盲,一窍不通,也因此深以为憾,羡慕古代的知识分子的全面发展,郁闷的时候他们可以弹奏一曲,也因此对能将蝌蚪文转化为美妙的乐曲的学音乐的始终报有一些神秘的敬佩。昨天无聊间听歌,跟C君感慨《克鲁伦河》真是美丽感人,恰好C君也喜欢得很,后来推荐我听一首马头琴曲《黑小伙》,第一次听到却‘一听钟情’,颇有感触,如此美丽的曲子,然后按捺不住,再重复地写点我,一个乐盲,对于蒙古族音乐的初浅的感受… …

我稍微开始听蒙古族歌曲大概是从高中时起,高中所在的城市毕竟也是盟府,因此蒙古色彩稍微浓些,于是我无需刻意大概可以偶尔听到蒙古歌曲。由于小时候不能欣赏而导致的一贯偏见,使得我很不喜欢蒙古歌曲,印象中就是那些咿咿呀呀的蒙古长调尤其难听,就像小孩子大概是不喜欢看爱情片的,直到长大后才会慢慢改变旧有的偏见。高中时候,偶尔本着不妨暂时摒弃偏见,静下心来认真听听试试看的态度,居然渐渐地感受到了蒙古族音乐的美丽和魅力,伴随着以后对蒙古文化的渐渐了解,直到现在,几乎可以说我很喜欢蒙古族音乐的地步了,有时候根深蒂固的偏见似乎是可以的改变的,只要给自己认真尝试的机会。

音乐大概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热爱一种音乐的同时也是热爱着那种文化;要了解一种音乐,大概也是要了解一种文化的。除了我一贯的空泛的历史知识,近些时间来,我先后读了两三本关于蒙古历史的书籍以及一部电视剧,对蒙古历史文化了解多了些。蒙古族的特色是一个尤其重感情的民族,而且感情似乎远远重要于智慧的,甚于很多民族,如果了解一下蒙古文化,就会有这种感觉。不像中原文化,智慧的重要性要比例大得多,因此中原文化充满了智慧角逐,高境界是以那种谈笑风生间克敌千里之外的高智慧为主的。因为感情真挚,所以蒙古人的性格尤其鲜明外露,有恩必报,有仇必报;恩仇必报几乎在蒙古历史中随处可见,而且表现得同样棱角分明。因此也不难理解后来人们和历史学家的惊叹,极度的宽容仁慈和极度的残暴野蛮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性居然不可思议地统一地出现在成吉思汗一个人的身上,他先后让母亲收养了很多孤儿,在那个环境下对妻子和长子给予的忍耐和大度,给予了恩人们丰厚的报答,也宽容了不同宗教信仰下的人们,宽容了多次背叛的安达和长辈,因为恩仇而荡平了十多个国家,蹂躏了那里的无辜的土地和人民。

蒙古族音乐也正是这样一个感情真挚民族的内心的完全呈现,伴随着历史的悄然驶去,仇恨已然褪去许多,至少音乐里留下的只有善良和美好,感情的真挚、善良和美丽是蒙古族歌曲的最大特点,其中真挚和深情最为突出。我听过的蒙古族音乐,大致不外乎三类主题:故乡情,亲情,爱情。对于故乡和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忠诚,《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从草原来》、《草原恋》、《乌兰巴托之夜》、《天堂》、《鹰之魂》、《克鲁伦河》等都是对故乡情的动人描述,没有一丁点修饰的痕迹,完全的自然流露,蓝蓝的天空,白云朵朵地飘,蓝天之下清清的湖水,一望无垠的绿绿的草地,点点的蒙古包,缓缓行驶的勒勒车,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骑手们骑马乘风奔驰在茫茫的绿色中,穿着马靴蒙古袍的马头琴手,挤着牛奶的妇女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天真无邪欢快的笑声、牛羊叫声、牧民的鞭声,神奇的呼麦,和或悠扬或欢快或沉稳或激荡的马头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草原图,《乌兰巴托之夜》是草原安详的夜晚图画,《天堂》高潮部分则是健壮的蒙古族小伙奔驰着尘土飞扬的套马图;那种对故乡大地的热爱大概超越了人们的一般想象,如果你知道蒙古人的古老的送葬方式,那是对大地的圣洁热恋,尽管很难为文化先进的中原人士理解。

其次是对亲情的歌颂和感恩,特别是对母亲的深情赞美,对博大宽容无私母爱的依恋,构成了蒙古族歌曲里相当的一部分,《母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雕花的马鞍》、《小摔跤手》、《摇篮曲》等或者表述了对慈母的眷恋和母性的认识,或者通过对儿时的欢乐时光回忆间接地表现亲情的温馨,或者通过对小摔跤手的描写表达对自己文化、土地和生活的热爱,其中的蕴涵的感情也是发于内心深处而无需雕饰的,因此能够做到打动人心,这也是为什么《吉祥三宝》这样简单的旋律却能广为传唱为人们喜欢的缘故,里面的自然的温馨带来的幸福感感动了人们。特别地以席慕容作词的《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歌词无不表达了对故乡和亲情的深情,二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中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席慕容作为一个移居台湾的蒙古族后代,已经不会母语,但是通过她对故乡向往和赞美的讴歌,让人感觉到蒙古人对于故乡的质朴的感情已深深地植入到了民族性格中,就像中原文化每个人大概骨子里都有着儒家的影响。

再次就是对爱情的赞美和表现,没有花言巧语和智慧掩盖下伪善,只有真诚,一片冰心在玉壶,哪怕是赤裸裸的真心显得有点笨拙,但却纯朴,让轻佻的人们不由地严肃起来而不容亵渎的真情;相比之下,很多流行歌曲,则显得矫揉造作许多,太假太肤浅,很多是无病呻吟或者‘感冒呻吟’之类的小恙呻吟,矫情肉麻撒娇居多,尽管很多歌曲流行的时候确实听起来也不错,但是缺乏持久的魅力,这大概就是流行二字的含义,我想大概现在没有人想听诸如《两只蝴蝶》或者《香水有毒》之前的流行歌曲了吧。《草原之夜》表达的是安详温暖的草原夜空下,一个小伙子在思念着远方的温柔善良的姑娘,通过这种悠悠的思念,朴素的语言,在悠扬的马头琴之中,我们似乎分明可以看到他的远方姑娘,和这个小伙子的一颗真心;《梦中的姑娘》、《蒙古姑娘》,在朦胧的梦中,白天思念着的姑娘出现了,或许朝他回眸一笑转身轻轻地离去,惹得他梦里满心欢喜又有些许失落和惆怅,那位蒙古姑娘静静地睡着了,或许是位睡美人,但是她似乎有些委屈或者伤心的,因为她脸庞上挂着泪珠儿,这会引起天生具有刚阳之情的男士们的怜悯爱恋之心呢;《天边》则同样是对心慕之人款款的深情,温柔的诉说,我很喜欢这样淡淡浅浅的纯朴的歌词,就是一幅自然画面,‘天边有一对双星,那是我梦中的眼睛/山中有一片晨雾,那是你昨夜的温柔/我要登上,登山山顶,去寻觅雾中的身影/我要跨上,跨上骏马,去追逐遥远的星星/天边有一棵大树,那是我心中的绿荫/远方有一座高山,那是你博大的胸襟/我要树下,树下采拮,去编织美丽的憧憬/我要山下,山下放牧,去追寻你的足迹/我愿与你策马同行,奔驰在草原的深处/我愿与你展翅飞翔,遨游在蓝天的穹谷。《万丽姑娘》,我虽然不知道这首民歌的歌词是什么表现怎样的情怀,但是就我听来似乎可以感觉到描述的应该不是一个姑娘,而是万丽很多的姑娘,这些姑娘们活泼热情善良,于是这首曲子大部分是很欢快的,用以表现她们活泼可爱;中间节奏慢了一些,大概是这位外地来的男子有些喜欢上这些本地姑娘,所以变得细腻柔和惆怅一点,后来又变得欢快激荡,大概是热情地歌颂这些姑娘们的热情好客,然后就是这种节奏重复,直到渐渐地消失,大概是这位男子被这些姑娘们吸引,有些依依不舍地离开......

提到蒙古族音乐,首先印象便是马头琴,因此似乎所有蒙古族歌曲都适合马头琴演奏的,马头琴声音优美动人,悠悠地诉说着蒙古族的故事,可以沙哑,可以欢快,可以流畅,可以激荡,极有表现力,听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没有大喜大悲,只有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思念,轻轻的惆怅,点点的欢乐,是母亲的呼唤,是快乐童年的回忆,是对心上人的思念,是外婆粗糙的大手,是奶奶的脸上的皱纹,是对幸福生活的体味,完全地放松地置身于广阔无边、包容博爱的大草原,灵魂受到了抚慰,如同小孩子投入母亲怀抱的安全和温暖,所有的委屈顷刻荡然无存,一任泪水滑落。我总觉得,一种文化的伟大和美妙应该看她如何认识‘母性’和给予‘母性’的地位。而显然地,蒙古族音乐处处体现出‘母性’的光辉和温暖,无论是对故乡、亲情还是爱情的赞美,都洋溢着这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情怀,而‘母性’大概就是世界的‘道’吧,‘母性’如天空般的原始自然通透,如大地般地博大宽容温暖。

马头琴演奏的《黑小伙》,有着同样的美妙,琴声单纯、悠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间完美地伴有蒙古长调,隐隐若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开始时候只是瞬间地出现一下,然后琴声继续悠扬,如诉如思,后段部分长调多了些,男声纯净,天然,悠扬,深情,绵长,甚至有点悲天悯人的意味,听了可以忘忧,大有灵魂受到涤荡抚慰的感觉,仿佛孤独的灵魂深处,有个天使在轻声说:孩子,我知道你的心思;那一刻泪水悄悄地滑落...正如Y兄说,蒙古人之所以能有长调,跟胸怀是有关的,胸怀不够宽广斤斤计较的文化氛围大概是产厂不出长调类似的唱法的。悠长的长调给人的就是如同置身于长天辽阔,茫茫大地的感觉。蒙古长调也是蒙古族的象征,倘若整首歌曲都用长调,我则不能欣赏,如果是适当的蒙古长调,则就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会大大地提升曲子效果的,当然是仅仅是对于我的角度来听。就像我不能一次看很多文言文的,看多了就会头疼,因为消化不了,看少点就等于享受美味,看多就等于吃撑之后再吃的感觉,我想大概对于蒙古长调也是这么个意思吧。我顺便推荐C君听听同样马头琴演奏的《牧歌》,也有相同的特点,不同的是中间是个女声,也是天籁之音,很高的高音,纯净自然,触及灵魂,也是恰到好处的蒙古长调,可以和这首《黑小伙》成对出现,交相映辉。C君听了说有想在那样的草地上打滚儿的感觉......

我开玩笑说,若是美国的教授多好啊,教授几年便有一年的休假,然后一年之中去呼和浩特学马头琴应该够了吧,专门了解蒙古族音乐。中国本来是个礼乐之乡的,古代的时候懂音乐的人很多,教育水平大概就可以反映出对音乐的了解程度,连刘备这样不喜读书的人都回弹琴的,不像现在多数受教育多年的人完全不懂音乐很正常。现在想来,过去被荒废的时间太多太多,哪里能够借点时间学样乐器呢,不懂音乐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不过我还是乐于推荐一下我听过的两张马头琴专辑,一张《归来的马》,一张《梦回》,里面收录的马头琴曲都堪称经典,若能多少了解点蒙古人的情怀大概更能有助于体验那样音乐的美妙动人之处。 
                                                                                                                           
2008-06-28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9899-278931.html

上一篇:黑面书生语录(2)
下一篇:纳米小说之翠花王二后生小夫妻系列(一)

1 赵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