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饶毅的case

已有 3912 次阅读 2011-8-25 09:04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饶毅

从“隐学”到“显学”的“相变”。饶毅的case。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4/2011 19:41:13

网上有人“考证”饶毅的学术职称问题。从“搞研究”的角度看,挺有意思的。

依镜某的理解,到2004年为止,饶老师的研究是“隐学”,2007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后就是“显学”了。2004-2007期间是个过渡:中国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
Quote

主要研究果蝇、小鼠和人。
在果蝇和小鼠,目前集中研究争斗、求偶、和母性行为。用可定量的实验模型,检测行为的模式和变化。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规范基因的活性(双规基因)、在特定时间和区域控制神经活动(双规神经细胞),以确立脑中参与特定行为的区域、神经细胞和分子,希望理解执行特定行为需要的分子和神经通路。

就凭“目前集中研究争斗、求偶、和母性行为”一句,这个研究室(领域)的在学术圈儿里的定位基本上就可以搞定了。因此,在镜某看来,饶老师第一轮出局的结果并非意外。相比之下,施一公做的是关于“细胞调亡”的研究,从基因的层次。显然,施一公的工作比饶的更实在。但是搞学术研究,总不能“扎堆”。要有饶派、也要有施派。至于哪个运气更好,还不好说。正所谓有心栽花和无心插柳。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生命科学显然是个“显学”,而神经则不是。那时是个与“解剖学”捆在一起的学问。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4/2011 20:39:18

这一点,镜某“考证”过。解剖学在学问体系里,是个已经完成了的东西。应用上可以有法医学等。但是毕竟 是个古老的学问了。而结构生物学就大不一样了。那是个蒸蒸日上,日在中天的领域。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玩儿政治不在京城里混,先就输了一半。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4/2011 20:34:51

“神经科学”也古老了些。可见光显微镜下的解剖学与分子级别的蛋白质之间,观察手段有个空白 区域。这些年来没有进展。

如果有个技术手段上的突破,这个领域就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北大好象有个队伍在搞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作仪器,恐怕北大没有这样的传统。北大的缺点就是对新技术相当的不敏感。这类事情也急不得,只有靠积累经验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79327.html

上一篇:《语录》之十一: “信仰科学”与“信教”是一样的
下一篇:好酒、坏酒

1 Zero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