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enxiang 本博客的主要内容为学术出版,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

博文

学者的悲哀:为经费而研究,还是为社会而研究?

已有 3585 次阅读 2010-5-22 19:18 |个人分类:评论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术腐败, 科研经费, 社科院, 科研成果, 社会科学

有一次,跟一位文化研究领域的大牛人聊天。他说起了一段往事。曾经,该牛人与一位资深记者探讨——学者与记者在表述社会现象时的区别。那位记者发了如下高论:“如果一个社会事件发生,或者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摆在面前。我们记者一般用2000字就能把整个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原因、结果、影响说得一清二楚;而你们学者,至少要用20000字,甚至一本书的篇幅。”

我笑着回应,“学者擅长的,的确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样才能拉倒项目资金,才能符合学术范式。”

大牛人很严肃地接着说:“可是,遗憾的是,记者的2000字比学者的20000字要有影响得多。很多社会现象,社会规律,社会科学思想,其实都是通过记者的头脑发现的,通过记者的笔告诉社会的,而不是学者的。学者们所写的那些东西,那些自以为是的学术文章,往往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影响社会了。”

接下来,这次谈话进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那就是,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到底是为什么而研究?

是为了学术评价、学术基金,学术成果,还是为了影响社会,影响政策,影响人类的知识获取与积淀?

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太多学者抱着功利心态。多数研究是无病呻吟、纸上谈兵、脱离现实、谄媚政府、毫无用处。一切只为科研经费,一切只为成果项目,一切只为了在晋级的路上添砖加瓦,而忘记了科学研究的社会职责,科学应有的初始目的。

写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天真了。就像刚看过的《三国》中曹操杀死陈宫的一段。曹操说了一句,如果做正人君子的代价就是失败,就是被人诛杀,受人排挤,那我宁愿做一个奸雄。放到科研的语境中,如果秉持科学精神,坚持科学主旨就意味着拉不到项目,提不了职称,拿不到经费,那我宁愿做一个学痞,做一个学霸。

陈宫迂腐吗?他坚持一个君子的准则,可是在小人盛行的世界里无法生存。

曹操聪明吗?如果满世界都是曹操,那曹操们就谁也成不了奸雄!

世界的运转需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有用的事情。科学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界同样如此。如果人人都沽名钓誉,整个学科就会坍塌。

审视今天国内的社科研究,有多少影响社会的成果是来自我们经费支撑的项目?

有多少专家被老百姓指着鼻子骂十八代祖宗?因为他们不学无术,欺骗大众。

而老百姓对于社会的理解,又有多少来源于象牙塔内的学者们,又有多少是来源于记者和媒体呢?

如果,很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根本无法影响社会,那又有何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3928-327519.html

上一篇:谈谈“学术名人”:学者该不该“炒作”自己
下一篇:学术写作的误区:形式重于内容

6 武夷山 罗会仟 杨正瓴 侯成亚 唐常杰 zengfeng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