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宏的聚焦解决之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luo Using SFBT to do my work, and do more what works.

博文

如何将“焦点解决模式”导入健康行为干预

已有 3553 次阅读 2013-3-16 07:12 |个人分类:焦点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焦点解决, 健康行为干预

          最近应邀在“杭州市社区慢性病防治首席管理医生培训班”上课,要求是给社区的全科医生讲点有用的心理干预知识和技能,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不要理论太多,操作性要强,要让大家学到一点东西,具有收获。


        思考下来,当然是用自己最擅长的SFBT说事,于是将这堂课名字确定为“焦点解决取向的健康行为干预”。


        焦点解决取向,对于从来没有系统接触心理学的全科医生,一定是个完全找不到北的名词。于是乎,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焦点解决的概念,即:将关注点聚焦在问题“如何解决”上的一种干预方式。“如何解决”,决定了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目前我们的全科医生,从知识结构上说还是偏“生物”为主。尽管知道心理的重要性,但对心理干预究竟在慢性病管理中有多大的意义和实际操作的可能,始终是持有怀疑的!基于自己的这点判断。我一共讲了三点理由。首先,心理问题在慢性病管理中成了关键。这里讲到的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不是说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对慢性病管理如何重要,而是说诸如缺乏信心、感觉不到希望、悲观地看待问题、缺乏抗挫能力等等,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慢病管理的效果。其次,知道做不到一直是慢病管理中的医患共同难题。许多健康知识我们医生自己都做不到,要让患者听从我们的建议去实践我们的建议,一个字“难”!再次,不得不说,慢性病管理改变不了患者的不健康行为,长期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


       至于为何要介绍焦点解决取向健康行为干预?免不了要去回顾一下传统心理干预方式在慢病管理中遭遇的问题。总结下来,过去我们使用的策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分析原因,摆事实讲道理。力求患者领悟后有所改变,但遭遇的困惑是,很多时候原因分析出来了,改变依旧不可能。比如,我们常说戒烟限酒,就有人说,道理都知道,但工作压力大,没办法戒也没办法限!第二,循循善诱,告知后果。后果很严重,一定要放下!可问题也有,人就是这么不理性,往往是没有感觉糟到极点,医生的金玉良言多半听不进去。第三,传道支招,提供方法。“你应该如何如何”,这是我们常用的。这个方法尴尬也不少。有时,我们把自己变成了“运动员”,患者成了“裁判”。你讲方法,他来点评。结果是你的方法由于不考虑他的生活情景、个性特点、实际情况,最后一条条都被枪毙了。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不那么奏效,什么才是健康行为干预的心理要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可以看看目前循证研究都提示我们了些什么,这里强调了两条(因为这两条特别凸显焦点解决取向的优势)——1)保持患者的希望感、收获感很重要;2)帮助患者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很重要。通俗地讲,不健康行为常常是多年的不良习惯的结果,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果没有足够正能量(希望感、收获感)维持,没有一步步地小成功积累,我们很难想想患者能够坚持下去。


       至于如何激发和维持正能量,如何推进患者小步前进。这恰恰是“焦点解决取向”的优势。焦点解决利用“正向建构”的理念来帮助患者提升心理能量,利用“小步前进”的滚雪球效应来支持患者专注改变。从这个角度说,焦点解决取向的健康行为干预值得我们探讨!


       焦点解决取向健康行为干预三部曲:

       第一,将问题抱怨转化为“具体的健康行为目标”。

       第二,扩大实现目标的资源意识增加行动力。

       第三,协商设计并最大促成实践最小行动方案。


       由此,将焦点解决取向的健康行为干预导入了全科医生慢病防治的培训。上课体会下来,通俗易懂很重要,有感而发很重要,例子幽默很重要。


       用焦点解决模式的理念去备课,也是一种工作之中的享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16-670716.html

上一篇:健康革命:从认识到行动~~~献给长者礼物
下一篇:焦点解决督导杂记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