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nielyan

博文

盖茨退休与第二次择业

已有 3053 次阅读 2008-8-22 17:32 |个人分类:管理随想|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职业发展, 职业规划

 
2008627日是比尔·盖茨作为微软全职雇员的最后一天。
52岁,他实现了精彩的转身,选择了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他决定把自己100%的财富(580亿美元)全部捐给名下的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从此,盖茨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份职业,作为一名慈善家,惠及亿万百姓。
盖茨这次转型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人们纷纷赞叹他的道德意义,并以此来要求国内的企业家。而在我看来,盖茨正在实践着他的基督教教义的价值观,与其高度评价他的善举,还不如说那是他在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正如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那本书中所说“那些尽最大可能去获取、去节俭的人,也应该是能够奉献一切的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恩宠,在天国备下一笔资财”。
在人生第一次择业的过程中,盖茨做的非常棒,他成就了自己的帝国。面对Google的激烈竞争,我不敢说盖茨已经“江郎才尽”,但是盖茨在微软董事长、总裁的位置上再有所突破,其难度无疑是相当地大。他选择在这个时候退休,从事第二份职业无疑是明智之举,因为作为一名慈善家,盖茨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从人口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讲,盖茨的年龄在美国尚属中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开始他的第二份事业,正是大好时候,他的精力、经验都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把近千亿美元(巴菲特于2006年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300亿美元)的财富花好、用好,投资到真正需要它的穷人身人。
事实上,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也面临着在退休之后进行第二次择业的问题。我们的身边经常上演着退休再就业的动人故事。在我服务的单位,就有不少老同志他们退休后继续工作着。他们工作得很敬业,因为他们还具有专长,他们还在为这个社会作贡献。他们还有人在做咨询,因为他们经验丰富。
记得彼得德鲁克在他的《21世纪管理的挑战》中就曾专门论述退休后再就业的问题,德鲁克本身就做的非常好,作为大师中的大师,他90高龄,还坚持写作。他建议我们普通人都要寻找到人生的乐趣,实现人生的志向。在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很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最爱。因为对于我们大多数而言,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非人生的乐趣之所在。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工作既是自己的乐趣之所在,又是谋生的手段,在我看来,是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最佳境界。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退休之后,在有生之年,就可以再去寻找。
其实退休后人生最大的乐趣,无外乎四个,1)享受天伦之乐;2)实现一些工作的时候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之类的事情,如外出旅游、垂钓等等,也许不叫愿望,而是乐趣,工作的时候没有时间去寻找这些乐趣,退休之后去做;3)做志愿者;4)进行第二次择业,这次择业是相对于上半生的工作而言的,第二次择业的选择,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如我们身边的一些人,退休返聘做本职工作;还有一些人做自由工作者;还有一些人选择创业,如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
所有这些方式,都可以实现我们对生命的认识,还原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上面的这些方式,你选择做什么本身并无所谓,但是我认为,你一定要选。
对于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来讲,从传统的意义上,都会享受天伦之乐,我们没有进行其他选择。但是社会发展之快,常常超出我们的想像,今天你想到之事,也许明天也就实现。10年前,我们谁又能想像到我们中国今天取得的成就呢?在没有看2008奥运会开幕式之前谁又能想像到开幕式上那华丽的乐章呢?
对于我们这一代以及未来的一代,我想中国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进行选择,而这对于我们父辈来说是不可能的。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生活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我们还需要再择业,为社会做出更多。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42-35783.html

上一篇:开博了
下一篇:施一公事件的罪与罚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