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ming 水尝无华,相荡方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博文

IT人才培养—从“精英”走向“应用”

已有 4147 次阅读 2009-3-12 13:13 |个人分类:八关山遐思(心语)|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IT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是少数精英才能从事的领域,那时只需要较少数“专家型”人才。但随着IT产业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从事IT产业不再是少数“精英”的特权,IT人才的培养也不应该仅限于走“精英”路线,而更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应用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IT产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掌握和使用IT产业最新的技术。但是,IT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多年来并无大的变化,过分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和最新IT技术使用能力的培养。IT技术日新月异,但教材更新缓慢,大批国际流行的IT产业最新发展技术不能及时进入教学,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过时落后,社会及企业接收的毕业生要再接受较长时间的再教育才能胜任工作。

面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实际和IT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要高质量地培养大批IT创新型人才,必须创新IT人才培养理念,探索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急需的IT创新型人才。

1.规划专业课程体系。IT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产业的壮大,IT产业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学科分支,如:芯片设计、软件设计、数据库、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等。这些变化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IT教育系统的专业设置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导致培养的所谓“通才”不能适应IT产业对IT“专才”的需求。所以,应当及时对现有的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出更多的“专才”才是IT教育的发展方向。美国是世界上IT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2.倡导研究性学习。面对繁杂的社会,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有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包括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以及效果的思维创造型。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同时,研究性学习还要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人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授已有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思维与学习环境,要求学生拓宽思路与创意,在保证正确性与满足实践空间要求的前提下,对同一个问题有多种实现方法。新的想法也许就意味着新的开端,珍惜自己的每一个新想法并去实现它。

3.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声音、画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校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库,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压缩教学计划课内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钻研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注意从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型向关注创新的研究型教学转变,合理设计具有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布置具有研究性的作业,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关注个性培育。IT业要有进一步的突破,需要“专家型”人才。改革以往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模式化倾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坚持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原则,不能都是统一的模式。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个人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针对学生特点,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力,关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业,实现因材施教、精耕细作。

5. 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IT专业知识后,IT企业实习半年至一年, 这样学生能把所学的IT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 学到许多在学校、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以提高其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 积累有关的IT工作经验。当学生有了这些工作经验及在实践学习中发现一些问题后, 再回到学校学习时,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并付诸行动。

6.鼓励参与科研。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IT创新型人才,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IT相关的科研工作, 可以使他们尽早地有机会参与IT科研实验的训练, 了解和初步掌握IT科学研究的方法。基于IT知识更新特别快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更是十分重视让IT类本科生(包括低年级学生)参与研究工作,认为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一环。在美国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是指教学要与教师的研究相结合,而且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研究相结合。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的研究、站在新知识的前沿,是美国一流大学在本科教育方面最明显的竞争优势。

另外,形式生动的课堂教学、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在各式各样的IT活动中,使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IT创新能力。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47-219831.html

上一篇:牛年祈福
下一篇:春祭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