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沪指技术性简评(2011年5月)

已有 3190 次阅读 2011-5-17 17:12 |个人分类:家庭理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家庭理财, 沪指趋势, 技术性评估

免责声明 :本文不构成他人投资决策依据。
 
后记(2011-6-1):沪指5月份收盘于2744,比本博期待的下限还差了1点。周线可能的对称性趋势如图,后势不容乐观。
后记(2011-5-26):今天沪指收盘创3067以来新低,其CWR月线出现了死叉。若本月最后3个交易日不能收到2745以上,则其死叉成立,大盘后市堪忧。  今日再仔细看过沪指周线(CWR已修改为原文图形数据-100,以便阅读方便),其实冲不过3070,其形态便已关于2661与去年11月的3187实现了近似的对称。而这个对称点之后的高风险,是自己自3月以来一直关注的,结果竟然错失了发出警示的时机,真该死,呵呵!

从指标和图形的技术分析来看,沪指周线后续存在两种可能的支撑线:图中的A和B。A线是目前大家期望的,B线则是大家惧怕的。市场往往很残酷,若本月最后三个交易日沪指不能重返2745点之上,则B线就很可能与我们见面的时光不会久远,而且去年国庆节后留下的那个高开缺口(2661之下尚余数点)也将全部补上。

    
------原文      
沪指最近一个月的实际走势,有些意外:虽然仍运行在自今年1月下旬2661以来的反弹行情里,但其上涨速率很低,而且因国家采取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控制信贷规模等抗通胀措施,在4月18日摸及3067后开始一波急速的回调。到最近一个月内第2次上交提高银行存款准备率(累积已达到21%,离本博半年前估计的上调目标22.5%更近了)前一日的今天,沪指下探2821,累积回调幅度已接近2661-3067累积涨幅的0.618倍。按以往的数浪,最近一个月的调整很可能是第3-(3)-2子浪【4月份博文小浪编号须变更,3067是第3-(3)-1子浪顶】。
         
与第3-(1)-1浪相比,沪指的第3-(3)-1浪历时长了不少,而自3067开始至今的第3-(3)-2浪耗时已出在它的0.382-0.500倍。从上述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来综合估计,第3-(3)-2浪回调基本告一段落。若无新的重大利空政策和事件发生,后续将转为第3-(3)-3浪主升,理论目标2821+(3067-2661)=3227,略高于去年11月的高点3187。
             
若按第3-(1)浪(2319-3187)历时等值估计,自2661以来的第第3-(3)浪大致到6月10日前后期满。第3-(3)-2浪急跌是在自2661以来的第55个交易日前后发生的,而其敏感的第89个交易日比6月10日仅迟数日。另一方面,自去年2319以来,沪指每一波行情,基本都是3子浪结构,而第3-(3)-3浪结束,沪指也就完成了自2319以来的三大浪结构,其后是否会启动对2319以来的总回调,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今年的6月中旬,或许是一个不能忽视仔细观察和评估系统风险的时间节点!
     
如下给出到今天收盘时的沪指日K线和周K线图,其各自下方的曲线是本博新近构造的一个技术性指标:CWR,它由多尺寸周期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和当前价按威廉指标进行计算后加权平均而得,可称为“复合威廉指标”。在本文图中,白线是CWR的日线,黄线则是其5日均线。经初步对最近一年以来K线图的比较发现,当白线在高位下穿黄线并形成趋势时,上涨行情确立;当白线在低位上穿黄线并形成趋势时,下跌行情确立。由沪指日线图对应的CWR曲线来看,在无新的重大利空袭击的前提下,沪指基本具备了止跌回升的技术性条件;但周K线的CWR曲线显示,沪指离进入超卖区尚有一段距离。因此,本周走势非常重要:多、空临界博弈,谁胜将决定后续几周的市场方向,不得大意!
   
           
另外,从沪指周K线图形关于2319的近似对称来看,即使近期大盘确实能够回升,但也不能就此认为开始了一轮大牛市,还得谨防一波较大幅度的回调-或许就是上述的对2319以来行情的总回调。【注:沪指周K线图在2319两侧的波段历时是有区别的,左侧是跌-快,右侧是升-慢,但其波段结构形态是具有较好的对称性(严格地说,是相似性)】
      
             
股指是个股走势的综合反映,而其真实走势由市场基本面和群体行为决定。顺势而为,是资本市场中的生存哲学。
   
与中国股市唯唯诺诺停滞不前不同的是,由如下图形可见,美国道指仍处于自去年低点以来的第3浪上升之中。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70-445134.html

上一篇:在南通走马观花
下一篇:退耕还林与减轻洪水灾害

3 黄志伟 zzjtcm ycjyf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