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回乡记趣:对联的遗憾

已有 2864 次阅读 2013-7-29 10:1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对联, 窑洞

    侄儿在村里老家旧窑洞附近新修了房子,作为长辈,乔迁之喜我是一定要参加的。依当地乡俗,老辈人去得多,逗留的时间长,则愈吉也。侄子要我为大门起草一付对联,这没问题,老秦这有现成的,我说,咱村是八路军在太行山最早的根据地之一,咱们老秦家与老八路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上联就用:承八路余绪代代达人;下联就对:迎四方瑞气岁岁给力!横批:太行秦家。我对侄儿们说对联我起草可以,书法就见不得人了,你在村中找个毛笔写得好的族人吧。一切就绪,侄儿说厨房还得来一幅,这可就难为老秦我了,怎么着总得与“吃”扯上点关系,写什么呢?大伙正等着呢,先应付一个上联吧,我随手写下:幸福花开满眼春。这下联怎能对出“吃”?没办法,干脆来个“人间烟火第一味”应付了事。看来老秦的智慧,还达不到急就出好“章”来的程度。回来的路上倒是想过,如果当时用“山村淡饭滋味长”或“乡土美味扑鼻来”或许会好得多,这不,急对对出的对子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前面说老秦家与老八路有些特殊的渊源,也的确与房子有关。曾听父辈们说,大清国时祖上曾有一族人事业发达,在河北开了煤矿。有了钱就回老家平顺龙镇村建了一排豪宅级的窑洞,看官不要以为窑洞都是穷人挖的山洞,其实也有非常考究足以与当下一些电视剧展示的什么“王家大院”媲美的,至少,这几孔窑洞就很养眼。抗战期间,这位族人的后代或许是考虑到“成分”等问题,将若干孔窑洞分给了族中穷人,其中一孔就给了我父亲。这排窑洞应该是当时村中(可能也是平顺县)最好的房子了,八路军的一个团部曾在此驻扎,日本人也获此情报,一次扫荡就针对这批八路军。八路是没有被消灭(诸位如有机会到实地一游,不用进到村中,就可理解当年日本人要想实际控制这些地方几乎不可能的缘由,只能是放一把火就走),窑洞被日本鬼子烧了,老秦家的家谱也此劫难中灰飞烟灭,所以我现在也无法说清这排窑洞到底是谁建的,我的父祖究竟是哪一支以及一世祖何时落地于此等等。

       窑洞是让鬼子烧了,但基本结构还在,尤其是外立面堪称石与砖的“雕梁画栋”,加上一个青石板的院落,迄今雄风依旧,可见老祖宗当年的心血与古人的智慧,吾辈惟有叹服而已。如今这排窑洞已经数年无人居住,再度探访,院门上一幅老旧的中式大锁在风中晃荡,仿佛有话要对我说,我立刻与侄儿及几位族兄商议,住不住人没关系,无论如何,一定要设法将这排窑洞保护住。我说,你们新修的房子都是有价的,唯有这窑洞是无价的,不仅在龙镇村是惟一,可能在若大一个太行山里,也是仅存。能够留下它,子孙后代一定会感谢各位。

 

       秦即日于平顺图书馆(周一开门,老秦又开始了蹭网的日子,一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8-712180.html

上一篇:女儿婚礼上的讲话
下一篇:回乡记趣:麻秆儿也疯狂

2 张忆文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