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油 偶一为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q

博文

回乡记趣:麻秆儿也疯狂

已有 3066 次阅读 2013-8-5 10:46 |个人分类:世事杂谭|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麻秆儿,芝麻秆也。俗话说,麻秆打狗——两头怕!老秦前日就遇上一回。我喜欢走街(村)窜巷,常常会与狗儿相遇,常言谓,会叫唤的狗不咬人,通常是我走我的道,狗儿在自家领地里叫它的,彼此相安。但前日在一山脚小路上遇上三条土狗占道冲我吠叫,如果是一条狗,我是不在乎的,一张狗嘴,我一只脚足以对付(当然,如果是藏某,我就没有绝对把握了),这回是三只,掉头吧,有失(曾经)军人“风范”,看了看路边,有一根疑似芝麻秆的草本植物,早已枯干朽坏,但想起了老祖宗上头的那句话,还是硬着头皮,小心翼翼拾了起来,冲着狗群晃了晃,径直前行。果不其然,狗儿们很快就掉转身子跑开了。

      近来媒体上关于恶犬伤及幼儿的报道不少,但似乎都是城里有钱人精心加重金豢养的爱犬名狗惹的事,很少听说小地方或乡村里的土狗有如此疯狂的举动,“存在即合理”,普通中国人养来看家护院的黄狗黑狗能够生生不息与老百姓共生共荣,当然也一定维持着一种有趣的“生态平衡”,即一般不会在大白天冲到(公共)道上攻击人,尤其是攻击小朋友,否则,它们早玩完了!

       我之所以对狗的吠叫与一般性“威胁”不太当回事,实在是此类经历已有不少,对其习性也多少有点了解,对陶潜“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巅”的意境也十分欣赏。我曾经历过最刺激也最有趣的是若干年前在汕大水库对面庙门的一次遭遇,同此亲历者还有十几位研究生与张睿丽老师。那天下午攀爬桑浦山回来已晚,我想抄个近路,就带着大家准备从庙的后门折回学校水库的另一侧。我知道庙里养着一头德国大狼狗,但关在一道铁栅栏之后,偶尔也会对人摆出一付“恶狠狠”的狗模样。或许是天色已晚,庙里的人以为不会再有香客进来,就将狗放到院子里溜达。这狗一见到我们,立刻咆哮着向我们扑过来,我与张老师走在最前面,张老师当即花容失色,下意识地大叫:秦老师……。可有什么办法呢?我也是手无寸铁啊,说实话,当时大家都惊呆了,个个木头般直立着……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大狗即将扑到我们身上时它突然双前肢扑地,后背高高弓起来了个高难度的急刹车,紧接着掉转身子夹着尾巴跑进了院子(看过迪斯尼动漫的可以想象一下)。我等先是大为惊恐,继而是大大地释然,再接着是大笑不已。这就叫“人多势众”,狗儿不就是“仗势欺人”嘛,面对着十几位成年男女,虽女多男少,但其“势”之盛,足以压垮一头人见人畏的德国大狼狗(立起来,估计比我还高)。呆有时也有呆的好处,诸君试想,如果当时老秦自以为聪明地大喊一声:大家快跑!且掉头就撒开腿,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套用那句话,“后果真是不敢设想”。跑在最后的不论是谁,都有可能被它扑倒,老秦则罪莫大也!

       张老师也是“轻轻地走了正如同轻轻地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知她如今在何处高就,希望此一亲历给她留下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包括对那头狗)。

       又是周一,县里的图书馆开门了,老秦急急忙又记下一则,许多地方酷热难当,这大山里倒是透心凉,趣闻一则,或许有益于解暑,一笑。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8-714264.html

上一篇:回乡记趣:对联的遗憾
下一篇:回乡记趣:清蒸“披萨”

4 刘全慧 朱晓刚 翟自洋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