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科学无国界乎?

已有 3947 次阅读 2010-9-6 23:4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今日,看到科学网上“14名诺奖得主联名支持奥巴马空间政策”的消息,

 

大意为:奥巴马方案是取消“星座项目”,加大技术开发、商业空间飞行、学生科研和机器人研发等方面的投资。

但是,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方案是几乎取消了支持商业空间飞行员项目和技术研究的全部经费,减少对重型火箭研发的资助。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表示支持总统奥巴马的计划。加大在技术开发、商业空间飞行、学生科研和机器人研发等方面的投资,以确保美国在空间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那么,它的学术背景是什么呢?看一下物理学方面的重大项目,不难发现,美国的科学界有这样一批人:力图建立“最先进的科学成果”,把占领“未来的领先地位”做为主要投资方向,使“最新科学成就”成为其独占的领域。

       但是,这类“星座项目”研究工作远超越社会的中长期需求,而成为满足个人(或集团)野心或制造“奇迹”的心理需求。

 

       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担心的是:这种打着科学探索旗号的“星座项目”研究工作会导致与社会中长期需求的“商业空间飞行、学生科研和机器人研发等方面的投资”缺乏而影响美国的未来科技竞争力。

 

    所谓的“以确保美国在空间领域的领头羊地位”只不过是幌子。

 

    客观的说,如果美国长期的把大量的科技人才和资金用于“星座项目”,则尽管可以“证明”:这类投入会大大推动本国的科技进步,但是,最终的后果是:美国的科技领头地位的失去。

 

    这是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真正担心的问题。

 

    不管媒体如何一边倒的把美国描绘成科技创新大国,但是,原创的科学发源地依然是以欧洲为主。美国无非是利用了资本的优势和市场的优势在技术上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欧共体的压力下,尤其是亚洲介入后,在满足社会的中长期需求方面,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就人类文明史来看,科学如果远离社会需求,则必将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如果以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来压制社会需求,则完全可能导致美国本身的崩裂。

 

       目前,如果亚洲和非洲保持高速的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并因此而获得长期性的经济持续增长,则美国的“在空间领域的领头羊地位”就只剩下军备竞赛功能和“霸权主义”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有民用工业价值的成果将不可控制的向世界各地转移,因而,这种在空间领域的领头羊地位”将成为美国败落的导火线。

 

    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真正担心的问题是为它国乎?还是为美国乎?

 

    就学术而言,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真正担心的问题是其它学术的发展。学科的过度倾斜将破坏美国的学术生态。这种破坏一旦形成,则科技重心完全可能回到欧州。而与此同时,亚洲的地位也将大为提升。

 

    而如果欧洲也紧跟美国,则亚洲将成为下个世纪的科技重心,非洲则连带的摆脱困境。

 

    就这一格局来看,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呼吁书将得到少数欧洲国家的支持。但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科学家会不加评论。与此同时,欧洲国家的大多数科学家将加快本身的研究步伐,把美国甩在后面的机会已经到来。

 

    而亚洲国家则有可能张网以待。

 

    总而言之,一场全球性的科技大混战在模模糊糊的意识下由于美国14名诺贝尔奖得主的呼吁书而挑开了一丝光亮。

 

    这是因为,这份呼吁书对美国而言是毫无效应的。而对其它国家,则是一种兴奋剂,一份刺激科学研究的兴奋剂。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419-360163.html

上一篇:论钱先生与理性力学
下一篇:由牛顿与胡克之争论看理性力学

7 刘进平 黄晓磊 侯成亚 许培扬 唐常杰 卢东强 cgy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