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剑走偏锋 最大的优点是追求完美,最大的缺点是好管闲事

博文

两个浙江农民的忧心事

已有 4034 次阅读 2009-8-19 14: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房子, 浙江农民, 忧心

 
老吴与他的儿子、房子、票子
 
    老吴59年前生在浙南泰顺县的一个小山村,读完了初中就没再上学了。那时候初中生在小村子里也不多见的。所以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便也兼了队里的会计。1979年实行承包责任责后,一家四口分到二亩半承包田,还有几块种菜的园子。老婆在家每年养二头猪,十几只鸡,猪当然是卖的,鸡主要自己吃,鸡蛋有时会拿些到集市去卖。老吴年轻时跟父亲作过石匠、泥水工,每年,有机会也会在本地或外地找些泥工、石匠的活干。日子虽不富足,但也无温饱之虞。但随着两个儿子一天天长大,老吴越来越感受到肩上的压力。
大儿子10年前在杭州读了交通学校,但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小儿子读完了初中也没再上高中。两个儿子在家务农了二年后,便再也不安份了。在人均只有六分田的小山村,如果成年了还呆在家里种地,实际上是无所事事,是会被人瞧不起的。90年代初以后,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到义乌、杭州、温州等地做鞋,有的出道早的都发了,回家盖了小洋楼。
经过老吴的了解与请求,一个近亲终于答应带带两个儿子到外面闯闯。儿子跟着亲友学会了做鞋,半年后便出师了,自备了行伍,也开起了小店,做起鞋来。开始两个儿子一起在富阳一个镇里开,但毕竟是小镇,定做皮鞋的村民有限,小儿子便到了萧山一个镇自己开了一家。虽然发不了家,但一年赚个二三万还是没问题。眼看着家里慢慢好起来了,大儿子也找了个邻村的媳妇。但这五六年来,做鞋这行当生意越来越难了,城镇里的人越来越多自己到店里买有牌子的皮鞋,物美价又廉,定做皮鞋的人越来越少。一年里难得下半年有些生意,上半年便几乎难有客人上门。大儿子便只在下半年做做皮鞋。二儿子动了心思,索性不再做鞋了,跟几个同行老乡跑到山东一个鞋城,包了摊位,开起鞋店。但结局却有点惨。鞋城在市郊,客源少,生意不好,结果连摊位租金也没赚回来,亏损了二万多,小儿子败退回来,最后在亲友的介绍下,去当了厨师学徒,第二年出师后到了青海一个温州人开的饭店里做帮厨,一月3000的月薪,包吃住,也不算差。
    老吴家里10年前就有了一台双门冰箱,有一台彩电、一台双缸洗衣机。农村里冰箱用得不多,老吴也不准备更换了。如果不是因为两个儿子,老吴觉得日子过得还蛮不错了,家里吃的粮食、蔬菜都是自给有余。养猪虽然辛苦,但猪吃的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余料,一头猪养得好的话也能卖个2000元左右。自己每年也能找些泥工活,前几年每年可赚个3000以上,现在老了,也能做些轻活,一年也能赚个一千、二千。大儿子半年做鞋,半年在家帮忙种点地,也可养家糊口。现在二儿子每年也能带回三万元。前几年两个儿子做鞋积累的10万元,借贷给他人,一年利息收入也有二三万。但老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想到房子老吴就会紧皱眉头。
    老吴住的是父辈时盖的旧房子,只有50多平米的地基,二层的木房。大儿子一家三口没分家,加上二儿子,就显得太挤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旧房子大媳妇住不惯,一年大半时间她都是带着孙女住在娘家。没新房子,二儿子都快30了,还没有媳妇上门。
    不是说自己房子盖不起,如果是老房拆了重建,10万元,足够盖好二间三层的楼房了。但是,两个儿子出去在外久了,眼界也高了,想法就大不一样。大儿子反对新房盖在现在的村子里,他想把房子建在不远的中心镇去,甚至想在县城里买房。二儿子也反对建在村里,说是小山村没前途。老吴与两个儿子几年前就到边上的中心镇看过地基了,当时一间40多平米的地基是5万元,二间地基就要10万。老吴觉得太贵了点,自己村里地是不要钱的啊,到了镇里就要10万,买了地皮,那盖房子的钱哪来啊。结果就拖下来了,没想到镇里的地皮价格一直在涨,现在要10万一间了。县城的偏点的公寓,45年前只要1000左右一平米,现在要3000多了!城镇里建房的梦,似乎越来越远!每每想到这,老吴就要吃不香睡不好,家电将就着不换了,衣服就省省了,但这样节省着过日子,要凑足建房的钱,还远呢。 
    老吴现在就是有三点希望,一是希望经济好起来,大儿子这二两年做皮鞋的生意是越来越差了,但跑遍了上海杭州温州,想开店经营,但成本太高,竞争太厉害,没办法创业。还有,两个儿子借贷给人家(都是搞房产的小公司)的钱不会遇到血本无归的风险,希望经济好、房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那可是多年的积蓄啊。二是希望政府能提高粮价,听说中国石油价格跟国际接轨了,而中国的大米价格只有国际价格的13,觉得想不通,希望中国的大米价格也尽快跟国际接轨,这可不是富了几家大石油公司,而是富了全国几亿农民啊。粮食价格提高一些,城里人也完全承担得起。市场上粮食涨点价,政府千万不要慌得不成样子,城里人一年吃不了多少粮食;三是希望政府对村民建房能拉一把,对村民到城镇建房的,能提供平价的地基,或者提供经济适用房。自己的承包地与老房子地基,就转给政府,政府给点补助。这样,建新房、二儿子娶媳妇,就不用愁了。以后住在城里,机会总比较多,两个儿子总会谋到职业的,随他们去了,自己的担子轻了,家电就可以更新换代,自己就可以穿得好些、吃得好些,可以放心养老了。
 

 
老凌的苦恼
 
老凌今年50出头,生在长在浙北富阳县场口镇的A村,初中毕业后,老凌到村合作社工作。虽然工作轻闲,待遇比起农民要好不少,但毛头小伙子总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二年后终于按奈不住激情,报名当了志愿兵。一当就当了七年的炮兵,退伍后回乡当了村干部,村干部并不纳入财政体系的,每个月只拿点补贴。在队里,老凌也经常参加集体农活,拿点工分。
由于少年丧父,老凌与哥哥是母亲一人拉扯大的,家境在村里一直比较贫寒。改革开放后,老凌成了家,很快有了一子一女。妻子是本村人,在家里做些家务,也养些鸡、鸭、羊什么的,二个小孩子大了些,放学后也帮着放羊。80年代村里有几家集体企业,有时妻子也到厂里打点零工。后来,自己还承包过村里的河口摆渡,也到城里开过杂货店,一家子虽然过得不富足,但也温饱安闲。
子女逐渐长大,老凌与哥哥仍住在破旧的房子里。8年前,老凌兄弟俩咬咬牙,拆除了旧房子,在原地基上各自盖了二间三层的砖瓦房。但6万多元的建房款,不仅耗尽了所有的储蓄,还负上了二万元的债。债还没还清,儿子又考上了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要一万元,儿子刚读大三,女儿又考上大学。为了二个小孩的教育,旧债也没办法还了。
老凌长时间在村里当干部,每月拿几百元的补贴,不过村里的事不多,平时老凌就和老婆两人在家里务农。也是被钱逼的,老凌经常动脑筋,总是琢磨怎么多搞点收入。想去外面打工,自己都50多了,实在当不了工人了;去城里开个小店,自己与老婆也干过,赚的钱大部分交了租金;要投资办厂嘛,自己没这份钱也没这个能耐,10多年来,市场竞争剧烈,村里的集体工业都倒闭了,私营小厂子也差不多关了,好的私营企业都搬到了城里;村里几户跑运输,好象也没赚到什么钱,风险很大。看起来,农民还是只能靠土地来生活。但人均7分地(一家四口二亩八分地)想靠农业生产提高收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村里大半的田都荒着,太可惜了。这几年,老凌与老婆把村邻抛荒的地,承包了好几亩,有的是邻居免费送给自己种的,有的是每年200元租的。前几年,老凌种了几亩苗木,主要供给城里,头二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第三年开始才有点成效。现在好的时候苗木收入一年可以上万,差的时候也有六七千。前两年还试种二三亩西瓜,每亩收入有个三四千,但就是市场难找,有一年大半都卖不掉。现在只种个一亩,就不愁卖不了,一年也有个3000多元的收入。同时,也种点口粮田、菜类的,家里养了些鸡,吃的基本上就不要自己花钱了。这样总算把子女的教育经费和生活开支给撑下来了。
三年前儿子总算毕业了,女儿去年也毕业了,老凌很满意两个子女。对比看看村里的一些小年轻,初中高中毕业了,好的工作找不到,苦的累的活不原意干,结果有几个小偷小摸的,进入班房。老凌觉得子女挺争气的,自己也脸上有光。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找到一家小公司工作,虽然不是很稳定,但年薪也有三万元左右,而且免费提供住宿。女儿回到富阳县城,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自己也经常讲课,收入也不错。子女不用自己负担了,两个人的温饱已经足够解决,欠亲友的债,可以慢慢地还。老凌觉得眼前的负担一下子轻多了。
但最近老凌的心事又惭惭重起来了,儿子已经25了,到了婚嫁年龄,按农村的习俗,女儿婚嫁可以不管,但儿子的婚事总是要包的。婚事首先就要考虑房子,以后儿子媳妇是不可能再回到家里住了(为此老凌还有些后悔8年前的建房),但杭州的房价贵上天,郊区的房子一平米也要近万元,儿子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买不起啊。有人曾经想让儿子当上门女婿,那样就不用考虑房子了,女方有房。但只一个儿子,老凌怎么也舍不得,那不是让自己断后吗。但儿子的房子怎么办?自己的债也没还清,无能为力啊。希望儿子考公务员,可以解决房子问题,但现在考公务员难过以前的考状元,上百个人只取一个。一想到这,老凌与老婆都黯然伤神。现在两个人辛苦劳作,生活上嘛缩衣节食,该省的都省了,自己家冰箱、彩电、洗衣机也有了,虽然已经旧,但还可以凑合着用。老凌说,如果儿子房子不能解决,自己就要缩衣节食,除了日常的一些必需生活用品,也不可能去扩大消费了。不过两人也知道,靠这个能省下给儿子买房的钱,那是白日做梦。
现在老凌的最大愿望是收入能提高得快些。现在村里没什么工厂了,只能靠农业。村里不少人都搬到城里了,住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平时,看不到几个年轻人,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工作,村里的田地更是大半荒着,不少房子也空关着。老凌房子刚盖了没几年,不想搬到城里,还是想留在村里务农。老凌就盼望着政府能够放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搬到城里去的那些人的荒地,政府能够以适当补偿收回来,再分给留在农村的专业户承包生产,好好的田地不能搞工业开发区,只能农田保护,但又根本没人耕作,长期又这样空荒着,实在太可惜了。二是希望政府能提高农产品价格,加大农业生产补贴。特别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提高生猪价格,现在的粮价猪价,农民没办法去种地、养猪,农民的收入没办法提高啊。如果农业收入提高,自己就准备多承包些地,多增加些收入,也可以为儿子买房出份力。
 -----------------------以上是本人因《扩大浙江农村居民消费》课题访谈浙江几户农民的案例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589-250286.html

上一篇:中国火炮何时禁
下一篇:杭州离奇出租车敲头案 ---我的推理与判断

4 李小文 吴飞鹏 侯振宇 cht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1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