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终结与消亡是基础科学类中文期刊的唯一命运 精选

已有 8475 次阅读 2008-11-23 14:52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中文期刊

 

如果将国内自然科学中文期刊分为基础科学类、应用科学类和工程技术类的话,那么基础科学类中文期刊的唯一命运就是终结与消亡,全部采用英文发表与出版才是唯一出路。事实上,这个事实已经在进行之中,如中国植物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简称JIPB,原刊名《植物学报》,2003年改为英文刊《Acta Botanica Sinica》)1952年创刊,从1995年开始接收发表英文文章,2002年把它变为全部是英文发表。其它刊物英语化历程也大致相仿。但国内仍有相当一部分基础科学类中文期刊抱残守缺,坚持用汉语出版,“红旗能打多久?”让人存疑。我之所以这么讲,理由如下:

 

一、不管你喜不喜欢,英语已成为国际科技交流语言

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人称“铁血宰相“的奥托··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断言,那个时代的决定性事件是不是别的,而是“The fact that North America speaks English(北美人讲英语这个事实)”(见John M. Swales的文章《Language, Science and Scholarship(语言、科学和学术)》(http://www.cuhk.edu.hk/ajelt/vol8/art1.htm))。大英帝国几百年的殖民史,以及二战之后美国的超级独霸,使英语成为国际交流语言。法语和英语本来势均力敌,但从二十世纪以来,法语的衰落已不可挽回(吴岳添《英语和法语,较量几百年》(http://www.yilin.com/bbs/showtopic-6497.aspx))。法国人虽然对英语憎恨,但采用英语交流、用英文发表著作看来是日盛一日。随着科技经济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对英语使用的强化作用进一步加强。据统计,互联网 90% 以上的资源都是英文资源。绝大多数有影响的自然科学期刊和图书用英文出版,绝大多数国际性学术会议用英语作为会议正式语言。既然大部分的知识信息(尤其是科学技术)都是以英文为载体,因此用英文发表论文才是国际潮流,大有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

 

二、英美国家在科技上“执牛耳”,科技交流不用英语就毫无意义

“按照一系列标准,美国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展的科研活动仍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投入占全球的40%。全世界共有400多位科学家登过奖台,其中美籍科学家占40%以上,近10年诺贝尔奖得主70%是美国人(或者说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受到聘用)。全世界排名前40的大学有3/4在美国。尽管中国、印度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迅猛,但它们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只占全世界的一小部分。”(见《兰德公司报告:无人能撼动美国科技全球领先地位》(http://www.gznet.com/news/international/gjss/200806/t20080613_642300.html))。如果你不使用强者的语言,强者可以无视你的存在。基础科学研究活动是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基础科学的交流活动也应当是全球性或世界性的。科技期刊的目的和生命力在于交流,如果你不使用英语,你就是在玩“意淫”,就沦落为只是为国内科技人员晋升职称的“敲门砖“和出版部门高额出版费的敛财工具,出版结果意义有限或毫无意义。

 

三、科技期刊使用英语与爱国主义和崇洋迷外无关

英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及科技出版方面的霸权不断加强,任何人都不能无视这个事实。英语是现在公认的科学的世界语言,用英文作为任何基础科学类期刊及国际性学术会议的语言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应渲染过多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读者可参见安希孟《英语:一种国际语言和文化》(http://anximeng.bokee.com/704236.html)。同样在《Language, Science and Scholarship(语言、科学和学术)》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例子。瑞典1876年创刊的瑞典语《Zeitschrift fur Anatomie und Entwicklungageschichte》,在1974年第144卷志改用以瑞典语为主的双语版,即《Zeitschrift fur Anatomie und Entwicklungageschichte》和《Journal of Anatomy and Embryology》,而1974/5146卷志则以英语为主的双语版,到了1983年第166卷全部用英语出版。而对于植物系统分类学的重要文献《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在新版维也纳法规(Vienna Code)中已全部采用英文出版,再无以前的法文版和德文版了。听瑞典的朋友讲,瑞典由于国小人乏,英语科技类教科书和学术著作早已不再进行翻译,都是直接使用了,瑞典学校课堂也是用英语教学(科技类),而不是像国内搞什么双语教学了。

 

 



中国需要高水平的科技杂志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731-48005.html

上一篇:单倍足够性(haplosufficiency)
下一篇:科学网博客文章多乎哉?

13 郑融 马昌凤 青水洋 陈绥阳 曹广福 俞立平 钟炳 杨秀海 王志明 刘立 唐小卿 侯振宇 ZHAOKe

发表评论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