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幼年时使用抗生素或可导致成年后肥胖 精选

已有 6909 次阅读 2014-8-20 07:25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肠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对健康重要性已经被广泛接受,那么正常菌群形成过程如果受到人为干扰,在生命早起接触抗生素,可能会危害终生健康。不过这种观点最近有了新的证据,研究发现,在正常菌群形成的关键生命时期,即使接触低水平的抗生素,也可能会造成成年后肥胖。

大量研究表明,正常菌群有许多生理功能,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婴儿时期显然是正常菌群形成的关键阶段,婴儿在出生时刻开始就开始了菌群的建立过程。研究发现,刨腹产的婴儿或在出生后不久使用抗生素,容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和一型糖尿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这类孩子成年后更容易肥胖,幸运地是这种效应并不十分严重。但是纽约大学微生物学家MartinBlaser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菌群发育对成年后的健康有更大贡献。有研究发现,牲畜如猪和家禽在生命早期给低剂量抗生素可造成这些动物生长速度加快,提高体脂肪比例。Blaser等希望确定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因为影响到菌群导致这些代谢性变化。研究人员在小鼠出生后4-8周内给低剂量青霉素,并分析这些动物的肠道菌群和各种代谢指标。结果发现,青霉素使用后确实会改变动物肠道菌群,尤其是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比例降低。但是这种效应会在停止使用青霉素后数周后消失。但停止使用青霉素10周后,如果给这些动物喂高脂肪饮食,这些动物体重疯狂增加,该研究今日在线发表在《细胞》。值得注意的是,雌性动物效应尤其明显,体脂肪比未经青霉素处理的对照雌性小鼠增加了1倍。不过,这些经过抗生素处理的动物如果给正常饮食并不会肥胖,而成年后使用抗生素也再出现这一效应。或者说,这一研究证明只有出生后不久使用抗生素结合高脂肪饮食才会出现这一变化,雌性比雄性动物更明显。

为深入研究其发生机制,科学家将抗生素处理后的动物肠道菌群移植给无菌动物,给接受移植的动物喂养高脂肪饮食后,体重快速增加效应立刻呈现。无菌动物移植未经青霉素处理过的动物肠道细菌,则不会出现这种效应。这一研究说明,出生后抗生素处理确实导致了这些动物成年后肠道菌群发生了变化,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导致这些动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更敏感。

伦敦帝国大学分子生物学家JeremyNicholson强调说,生命早期即使肠道菌群发生很小破坏,也可能会导致严重长期的健康危害。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微生物学家Willemde Vos对这一研究非常赞赏,因为这一研究不仅是描述了现象,而是确定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但是DeVos并不同意将研究结果简单推广到人类,因为不仅人类肠道菌群和小鼠有很大区别,而且我们也从不会给儿童长时间使用低剂量抗生素。人类的常见情况是短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因此对短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影响菌群的情况应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和不同剂量都应该全面探讨和分析。

本人不同意DeVos的看法,如果环境污染导致大量抗生素残留,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了。另外许多鱼类和肉类食物也可能有大量抗生素残留,这些东西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可能危害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论文作者Blaser也认为对这一现象仍需要更深入研究,但他确信,早期使用抗生素和成年后肥胖的关系比较密切,当然具体**最终需要对人类使用抗生素的效应进行研究。

文献来源:Laura M.Cox, Shingo Yamanishi, Jiho Sohn, Alexander V. Alekseyenko, Jacqueline M.Leung, Ilseung Cho, Sungheon G. Kim, Huilin Li, Zhan Gao, Douglas Mahana, JorgeG. Zárate Rodriguez,  Arlin B. Rogers, NicolasRobine, P’ng Loke, Martin J. Blaseremail2014Altering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during a Critical Developmental Window Has Lasting Metabolic Consequences. Cell.158(4): 705-721.

本文首先发表自《赛先生》,转发请注明出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820792.html

上一篇:注射细菌治癌症
下一篇:笹井芳树其人其事

9 唐小卿 赵凤光 叶周恒 闫尊强 庄世宇 余党会 wangqinling lifescience1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