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G【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已有 1299 次阅读 2021-10-25 09:52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G【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10月25日发布(第28654篇 )

 

2019年1月6日-2021年5月31日笔者整理并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了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吕启祥在纸质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黄安年美国问题中文藏书、吕启祥藏书《红楼梦》研究书目等目录。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我们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是一个普通教学和学术工作者学术探索历程的文字记录。对于笔者通过网上广泛征求有意接收的单位达成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自2021年6月1日开始集中发布我们藏书中的《文史综合》部分书目,这些书目不包含已经发布上述目录。《文史综合》部分书目按我们的藏书情况大体上:

文史综合书目(WSZH)目录

WSZH0  工具书

WSZH1  哲学类

WSZH2  政治类

WSZH3  历史类

WSZH4  经济类

WSZH5  科技类

WSZH6  文学类

WSZH7  教育类

WSZH8  地理类

WSZH9  其他类

需要说明的是藏书分类是主要为便于个人所藏图书的查找。本书目客观叙述该书出版基本信息,内容评价见仁见智,也不涉及发布人的学术观点。

   现在发布的是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C【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1912-1948年间,宣纸 线装七寸四分宽五寸六分,三册(一、二、三册),三册卷十,16页, 卷十一,17页, 卷十二,17页, 卷十三,19页,卷十四,20页。本书据清内府藏宋大字本影印而成,为孟子十四卷,《续古逸丛书》第一种。1919年,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以丛书体例影印刊行《续古逸丛书》。该书从宋本《孟子》开始,到宋本《杜工部集》为止,历时38年,出书47种,荟萃了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古籍精品,具有极高的校勘学、版本学价值。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第三册含卷十至卷十四

***************************************

照片第三册A26张,B26张;C26张, D26张, E26张,F26张,G25张。拍自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G【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文史综合研究藏书】(WSZH编号第6158

第三册G  

1

 DSCN4211.JPG

2

 DSCN4212.JPG

3

 DSCN4213.JPG

4

 DSCN4214.JPG

5

 DSCN4215.JPG

6

 DSCN4216.JPG

7

 DSCN4217.JPG

8

 DSCN4218.JPG

9.

 DSCN4219.JPG

10

 DSCN4220.JPG

11

 DSCN4221.JPG

12

 DSCN4222.JPG

13

 DSCN4223.JPG

14

 DSCN4224.JPG

15

 DSCN4225.JPG

16

 DSCN4226.JPG

17

 DSCN4227.JPG

18

 DSCN4228.JPG

19

 DSCN4229.JPG

20

 DSCN4230.JPG

21

 DSCN4231.JPG

22.

 DSCN4232.JPG

23

 DSCN4233.JPG

24

 DSCN4234.JPG

25

 DSCN4235.JPG

卷十三 尽心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
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
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是求无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曰:万物皆备於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於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
人有?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
泽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见於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孟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
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
曰小补之哉?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
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
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
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
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
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於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
不言而喻。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
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
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
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
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
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於海者难为水,游於
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
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
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
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
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
恶知其非有也。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
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孟子曰:有伊
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
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
,孰大於是?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
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
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
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
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夫非尽人之子与?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
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於垤泽之门。守者曰:
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
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於已乎?孟子曰:是犹或
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
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
虽加一日愈於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
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
及而日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
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
也。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
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
焉。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於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
者,其退速。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爱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
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
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卷十四尽心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公孙丑问曰:「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孟子曰:「何以言之?」

曰:「以追蠡。」

曰:「是奚足哉?城门之轨,两马之力与?」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

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

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其志□□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絜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硃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硃,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孟子篇叙

《孟子篇叙》者,言《孟子》七篇所以相次叙之意也。孟子以为圣王之盛,惟有尧、舜,尧、舜之道,仁义为上,故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也。仁义根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次之以公孙丑问管、晏之政,答以曾西之所羞也。

政莫美于反古之道,滕文公乐反古,故次以文公为世子,始有从善思礼之心也。奉礼之谓明,明莫甚于离娄。故次以离娄之明也。明者当明其行,行莫大于孝,故次以万章问舜往于田号泣也。孝道之本,在于情性,故次以告子论情性也。情性在内而主于心,故次以尽以也。尽己之心,与天道通,道之极者也。是以终于尽心也。篇所以七者,天以七纪,睿玑运度,七正分离,圣以布曜,故法之也。章所以二百六十有九者,三时之日数也。不敢比《易》当期之数,故取其三时。三时者,成岁之要时,故法之也。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可以行五常之道,施七政之纪,故法五七之数而不敢盈也。文章多少,拟其大数,不必适等,犹《诗》三百五篇,而《论》曰「《诗》三百」也。章有大小,分章赋篇,篇趣五千,以卒其文,无所取法,犹《论》四百八十六章,章次大小,各当其事,亦无所法也。盖所以佐明六艺之文义,崇宣先圣之指务,王制拂邪之隐括,立德立言之程式也。洋洋浩浩,具存乎斯文矣。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309350.html

上一篇: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影印三F【上海涵芬楼,1912-1948年间】
下一篇:跨世纪美国行(1999-2000)日记(一)目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