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当代世界史》教学小结--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

已有 815 次阅读 2023-6-4 07:45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代世界史》教学小结--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07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6月4日发布(第32774篇)

    在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我为历史系1996级本科生开设了基础课《当代世界史》。在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于推动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这里简要概括如下:

1.充实全球性和整体性内容,确保传统结构的教学质量

    我在为当代世界史安排课程计划中,共讲授19讲,分全球编和历史进程编两编,各34学时。全球编合9讲,系统讲授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这些内容和历来有关全球问题的教学内容相比,不仅内容最广泛,而且所占比例也最大(由占原教材的1/3,增加到占1/2篇幅)。历史进程编合10讲,虽然只有34学时,但是概要论述了全球历史发展关系密切的重大经济、政治、军事、国际关系的事件,大体上按时间顺序叙述。就内容来说不仅原来教材中主要问题基本上都涉及到了,而且增加了90年代中期以来最新事态发展的内容,确保不因充实全球性内容而影响地区性、国家、阶段和国际关系的历史阐述,较好体现时代性、整体性、全球性、学术性、阶段性的历史特色。基本做到了既充实全球性和整体性内容,又确保传统结构的教学质量。讲课前,我对于教学大纲的结构设计颇费周折,课前编制了详细教学大纲并在讲课一开始就印发给学生,每一节课均在讲课一个月前就自己用电脑写出讲稿,并随讲授进程作必要的调整。在教材中特别注意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着重全球性和整体性思考,以及理论启迪。

2.突出时代性特色

    不仅教学大纲安排讲授内容的下限一直到1998年底,而且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即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从历史和现状结合的角度进行即时评论,如东亚金融危机、欧元启动、美英空袭伊拉克事件、克林顿绯闻事件、叶利钦政府危机等。讲授时把历史知识的学习、最新事态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和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以历史的考查。

3.扩充知识性信息

    当代世界史的时空跨度远远超过了世界现代史教学, 而教学时数却完全一样。此外,当代世界进程正在向跨世纪延续。在“知识爆炸”的当代世界,知识性信息不是减少了,而是大大增加了。为了解决时间和内容上的矛盾,我采取了“大容量”、“快节奏”、“多思考”的方法进行尝试,重在创新式思考上狠下功夫。我为当代世界史课程写下的电脑讲稿就有92万字之多,每节课给学生讲课的实际容量在1000012000字左右。同时,还为学生开列了一份逐讲按专题编制的有关著作和论文的书目索引,共19讲350多个专题合30万字。学生如果充分利用这份书目,完全可以籍此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深入学习和进行当代世界史教学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笔者为编制这份书目所花费的精力,并不亚于撰写讲稿。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根据教材体系的变化,除了规定基本参考教材《当代世界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外,还指定我的《当代世界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为基本参考书之一。为了使学生对于基本历史资料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系资料室还为每两个学生配备了1991-1996年间出版的齐世荣先生为总主编的一套三卷本的《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4.注重启发性和学生独立思辨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笔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过也通过几次组织学生课外观看有关部门录像节目,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独立思辨能力。我在快节奏的教学进程中,注意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着重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把思辨、论述、写作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并且和考核成绩联系起来。这些环节主要是组织好学年作业的撰写、课堂讨论的进行、以及期末复习和期终考试。

5.推行结构性考核方式

结构性考核方式相对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这里的结构考试法即: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占20%)+期末考试(占总数60%),三项成绩的总和为100% 。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在12月中前交一份文长不少于4000字的书面作业。作业选择范围一部分在课程讲授大纲所列的62个复习思考题内,另一部分是我另外开列了涉及当代世界历史的79本书的书评的选目。要求学生需先向任课教师申报所确定的作业选题范围,并规定同一选题内容不能超过两人,按经教师认定后可以开始作业。结果在全年级64人中,选择以书评为内容作业的有13人。作业普遍规范,论述清晰,材料充实,观点明确,颇有新意,有1/6同学经修改预计大体上达到发表水平。对于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我都批注了改进意见。

    有准备的课堂讨论是提高学生论辩能力和激发创造性学习意识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组织了两次课堂讨论。一次是怎样认识当代世界改革潮,另一次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活力是在增强?还是在减弱?每次讨论两学时,各分两组进行,都由教师亲自主持,事前要求学生准备简要的发言提纲,文长不超过1500字。根据发言提纲和讨论时的发言质量评估成绩,教师同样对每一位同学的两次提纲都批注意见。讨论结束后,教师还提出综合性的书面评论供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思考,第二次讨论采取正反辩方开展辩论的方式,气纷更加热烈,推动了学生对于活力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期末考试采取按抽签号笔试答题方式进行。我在24个题目中编成69份编号的试题,每份试题题型相同,题量相当,互不重复。实践证明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更加注意全面复习,不得有侥幸心理,较好地避免了押题和易于作弊的缺陷。由于试题重在理解和思考,不出名词解释题,力图防止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现象。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全年级66人有64人参加考试(两人病假),90-93分的共19,31%,80-8941,66%,70-792,4%

6.严格计划性确保每一堂课程的质量

课堂讲授需要既有计划性又有灵活性。没有计划性就无从检验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效果。我力求严格执行大纲,确保每一堂课程的质量,在时间的掌握和分配上,力求做到误差控制在3分钟之内。

                              写于 1999年1月30日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390464.html

上一篇:2000年5月25日日记
下一篇:关于《20世纪资本主义研究》课程小结 --1998-1999年第一学期选修课程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