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旧文重温:高校文科系属教研室能不能撤销?

已有 5115 次阅读 2008-1-10 09:15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关键词:学者

旧文重温:高校文科系属教研室能不能撤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819日发布

 

《高校文科系属教研室能不能撤销?》一文写于近七年前,这样的问题争论已有十几年了,所谓教研室是当年学习苏联的产物,以组织和研究同类课程的教学问题为主要目的,然而随着科研任务的扩大和科研组织突破了原有教研室的只能范围,而且教学课程结构的变化也突破了按照同一课程组织教学的模式,教研室早已成了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某种障碍,改革教研室的设置势在必行。

*********************************************

高校文科系属教研室能不能撤销?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批评网/2001412日首发;《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评论/200256日发布;200294日重发

 

 

高校文科系属的教研室该不该撤销,这是90年代以来就有不同争议的问题。一些高校已经撤消了,并没有因此打乱了教学秩序,他们的经验是不是可以好好地总结一番。

 

笔者在199295日向校系领导提出的《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中提出过这个问题。现在时隔九年,高校文科改革的步伐已经发生一些变化,成立了一些学院(尽管有名无实)和一些新的专业。但是整个说来有些高校机构有增无减,宽松机制似乎没有重大突破。系属教研室这个一直被认为是高等学校的“基层教学研究单位”依然岿然不动。如果仔细考量,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教研室从历史上对于组织教学和研究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适应新世纪学术发展需求的今天,原有教研室的功能是不是该重新定位或者干脆撤销了。

 

 笔者在1992年的建议中关于取消教研室的建议是这么写的:

“在系主任领导下,成立适应不同需要的研究组和课题组, 取消教研室

 “理由:

1.教研室作为系的基本教学组织,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 它是五十年代学习苏联八大块基本课程的产物, 但是有无教研室,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近年来,教学和研究的进展已经突破了教研室的范围,再继续将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来进行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相反,西方一些高校,并无教研室这个基本组织,不仅开设了和不断地更新了大量课程,而且研究成果亦多,一两个主管业务的系主任同样可以组织得很好。

 

2.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业大生,函授生等的培养,主要的决策权在系。和教师商定可以直接与教师对话而不一定通过教研室这一环。现在不少问题已经跨越教研室,在这情况下,教研室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如从事日本史,美国史,俄国史研究和教学就有这类问题。

 

3.教研室作为研究单位问题很多, 对于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更是如此,不利于新兴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

 

4.目前全系一级干部有六、七人,对于一个六、七十人的系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加上教研室一级十几人,无疑是多了。不但有重复劳动,而且亦多了一笔开支。

 

5.目前教研室的一项工作是完成上面下达的统计任务和组织开会。前者可以由办公室来进行,后者可由总支分几个大组(和支部相应)。另一项任务是组织基础课教学工作,可直接由主管系主任会同有关教师进行。

 

6.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可以组织固定的和不定期的研究组和课题组, 这对发展新学科, 完成新课题, 形成重点学科等是有利的。目前,没有教授和不属于重点学科,没有博士点不能成立研究组的规定是妨碍学科发展的。

 

7.目前的教研室的一些负责人并不都是该学科的带头人。一般来说研究组、课题组的负责人和带头人一致,对于教学和科究工作的开展亦是有利的(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另当别论)。”

 

19951025日,我向当时的系主任还递交了《为系跨世纪工程献策 (提纲)》。在1998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我又于1998112日再次陈述《献策》中的见解。其中关于基本指导思想,我强调要体现“求实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时代意识、整体意识。”

 

关于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这一部分,我在谈及教研室问题时,提出如下建议:

6) 淡化教研室, 强化研究组和课题组, 鼓励各种专题和跨学科的研究组活动形式

“教研室作为系的基本教学组织,起过相当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教学和研究的进展已经突破了教研室的范围,再继续将教研室作为基本单位来进行活动,带来了许多不便。目前无论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业大生,函授生等的培养,主要的决策权在系。和教师商定可以直接与教师对话而不一定通过教研室这一环。现在不少问题已经超越教研室,在这情况下,教研室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如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跨时断研究等更是如此,不利于新兴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再说目前全系一级干部有六、七人,对于一个六、七十人的系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加上教研室一级十几人,无疑是多了。不但有重复劳动,而且亦多了一笔开支。目前教研室的一项组织工作任务可分别通过行政和总支两个系统来完成。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可以组织固定的和不定期的研究组和课题组,这对发展新学科, 完成新课题, 形成重点学科等是有利的。”

 

转眼我们已经走过了90年代,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仍然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校有关部门注意。在重提这一建议时我要着重指出的是:

 

第一,目前学术和学科的新发展使得原来超稳定的教研室难以发挥其组织作用。例如在组织跨学科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上,一般说来教研室的作用是相当微弱的。有的教研室对于和本教研室关系不“密切”的课题研究并不是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事实上,教师的个人研究成果难以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

 

在研究生的指导培养上由于“割据”现象的存在,也出现了导师专长难以发挥的怪现象,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亲身的感受。由于我是“属于”世界现代史教研室的教师,而我的研究强项是美国史,在美国史研究领域本人并无美国现代和美国近代之分。可是我只能招收美国现代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不能招收美国近代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尽管我系资料室拥有553卷国内独家的美国18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国会档案,而我本人也有《美国的崛起》等研究成果,我还是不能招收美国近代史研究生,80年代以来一直如此。当时的系主任和主管副主任就声称:“黄安年是世界现代史教研室的,怎么能招美国近代史研究生呢?”不仅如此,这位主任也不同意我加盟刘宗绪教授主持的近代资本主义的重点课题研究(该课题需要美国问题的研究者),理由同样是搞现代史的怎么参加到近代史的领域研究,怕上报被XXX权威否决了。现在看来这种见解近乎可笑。但是在当时教研室的归属却是一个最重要的理由了。这里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是为教研室服务?还是教研室要为教学和研究服务?

 

第二,随着教学科研任务的多元化,以原有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实际上已经大大减少,即使偶尔举行例如学术信息交流、观摩教学、或者申报集体科研项目,也远非是教研室的原班人马,已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重新组合。实际上教研室的主要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的教研室的主要活动变成了个把月开个会碰个头,上传下达和一般性的行政管理事务,那么系办公室或者党支部组织的学习组该是可以取而代之的。何况现在电脑化管理,和过去相比,要更加便捷了。

 

这里要突出提到的是,教学任务的安排是教研室主任的一件大事。然而这种问题是现在是教研室主任能决定的么?聘任制是由学校校长聘任的,怎可连续下放两级,至少也是系主任的事,否则要系主任干什么?教师对校长和校长委托的系主任负责,并不对教研室主任负责。作为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完全应该而且可以一盘棋地安排好每学期的任课教师。至于申报科研项目这和教研室的关系也该是不是必经之途的。

 

第三,精简机构在高校始终是个大问题,当然问题首先在学校一级。教研室这一级是否计算在“机构”的编制中不可得知,至少教研室主任也是任命的。以北师大历史系为例,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古典文献、历史教学法、中国近代文化史等9个教研室,每室一位主任就有9位,而全系在职人员根据200012月的统计不到50人,像历史教学法现在只有一位教师。四位系主任和副主任加上两位总支书记和副书记,系里干部有6位,难道还管不了这50人的队伍?如果将教研室一级撤销,集中由系一级统一管理,而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和研究需要临时组合课题组或研究组(甚至可以跨系),在任务完成之后即行解散,而非永久性组织,这样是否可行呢。至于那些为了特殊需要成立的专门研究室则另当别论。

 

由于历史原因,近些年来教研室主任一级的工作是和岗位补贴挂钩的。既然这个岗位撤消了,当然岗位津贴随之撤销。这笔经费一年下来也相当可观。用来补助增加系办公室人员工作量上的辛劳或者别的相关费用上。而对于系主任来说,直接和教师打交道该省却了一些中间程序不是很好吗?至于教研室主任一级的不和津贴挂钩的“待遇“不妨保留,不过这该叫什么级呢?科级?请人事机构来明确一下就是了,反正和住房、提级大概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说明: 199295日提交的《关于改革历史系的几点设想》,包括成立社会文化史专业、取消教研室、改进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图书管理现代化、在师生中普及电脑使用、组织历史信息库等六个问题。1993414,我又将《设想》呈给校长,全文如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您好,去年8月底9月初, 白寿彝教授约我专谈两次有关历史系改革的设想, 为此我拟写了这一书面建议, 白先生很感兴趣。当时我复印一份给系领导供参考。我有期望推动改革之心, 绝无介入工作之意。这份建议兴许完全多余, 好在迄今看来我非恶意, 仅供参考而已。现附上当时的《几点设想》。”  1995年和1998年我又两次提出了这个建议。黄安年 2001412)

 

[200256日说明:高校文科系属的教研室该不该撤销的争议和讨论,至少有10年历史了。现在各类学院和研究中心纷纷登台,但教研室还是岿然不动。这一来三级岂不成了校、院、系、室四级了?教研室究竟要不要存在,要不要普遍存在?是多大的规模?存在的主要功能又是什么,仍然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教师队伍的现状而言,现有三人,一位主任、一位副系主任,另一位是分配来不久的博士,任本科生班主任,没有一个兵。世界近代史教研室教师队伍的现状是,现有四人,一位主任、一位副系主任,一位总之副书记,另有一个兵,这位小兵,就是学术批评网主、副教授杨玉圣。时下许多研究课题是跨学科的,教研室如何组织呢?至于课程早已超越了教研室的研究领域,又如何组织管理呢?这个现实如何切实可行地解决呢?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评论/高等教育研究/200256日发布]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学术问题评论/200294日重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4208.html

上一篇:利用废旧物资制作的机器人
下一篇:旧文重温: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