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再谈《润东黄氏宗谱320年11个序提供的信息》(2024.4.13)【2024甲辰版·卷二】

已有 432 次阅读 2024-4-13 10:14 |个人分类:方志家谱研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再谈《润东黄氏宗谱320年11个序提供的信息》(2024.4.13)2024甲辰版·卷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413日(第34544号)

2024年4月5日润东(德厚堂)第十一次续修宗谱颁谱典礼在扬中隆重举行。36卷新修宗谱第二卷完整地收录的润东黄氏十次修谱320年间的11个序(重排)36篇(含译文16篇)(第001-093页), 6篇(含译文3篇)(第223-236页)。

这里做些补充:

1,关于1621年初修,倪僅君所撰《黄氏初修谱序》中还写道:“今黄氏之谱成,令本宗自相亲爱,自相和睦,而家政立矣,而风俗醇矣。”(第002页)

***********************************

润东黄氏宗谱320年11个序提供的信息

已有 3203 次阅读 2016-6-25 09:17 |个人分类:国内所见所闻(10-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润东黄氏宗谱320年11个序提供的信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6月25日发布

1931年(民国辛未年)重修德厚堂纂辑臻字编号《黄氏族谱》, 总共19卷的一大箱族谱影印22本,卷一和卷二集中了序和跋,计有20份,历时320年。初步阅读这20份十一个序和跋,其中包含着许多重要鲜为人知的黄氏宗族信息。这里逐一例举这些信息

1,关于1621年初修,倪僅君所撰《黄氏初修谱序》中写到:“竹友黄君一日出其家乘嘱序於余”,“著谱作则一本之亲明,黄氏之先系出姑苏之崇明县,始自讳爱真公者徙居於兹土,延及五世子姓,繁衍居址”。

在这篇序中明确写明先祖讳爱真公者始在崇明延至五世迁居至此。序是竹友公请他撰写的。

作《初修谱序》者还有“四世孙鹦薰沐”,他写道:“曾祖以上诸君长,皆

无在者”“盖籍本崇明  曾大父始迁此地”,“曾祖之上皆泯焉无传。予因之有所威矣,所闻所见,今失不錶,后之人欲求其祖之,所自出非寂而无闻(11

修为无传录)”,则旷而无征,且祖宗之坟墓不可得而识也,族属之疏远不可德而联也,支流之散漫不可得而统也,乃知家谱所系甚重,诚有不可忽焉者。故不以愚陋自限,笔以见闻,序以世数,以为将来修谱之端”。“谨以实录相传”。

强调“曾祖之上皆泯焉无传”,“笔以见闻”“谨以实录相传”

 

2,关于1711年一修,康熙五十年辛卯荷月云扬张文汉撰写的《黄氏一修族谱序》写道:“今黄君又白深有见於此,以为欲萃人情之涣,联族属之众,使同归於孝悌,其道要莫善于修宗谱:宗谱修则世次明,世次明则孝悌之心油然其生矣,於是乎,修书幣而任余以纂修之役。”“黄氏谱非世俗谱也。乃考其旧牒证之所传而断以爱真公为迁潤之始祖。公初则苏郡崇明人也”“爱真公以游艺来探金焦之胜,乘扁舟顺流而东,达於白沙,见其土沃而民淳,乃卜居於此,今黄君又白乃居太平洲,盖再迁者。然而分支派别自太平洲而外,正不一地矣。又曰白翁惧夫愈久而愈失其传,将亲属而塗人视也,今有幸其犹未至於塗人,急为之谱,以纲维之。殁有所考,生有所纪,或世其业而不迁,或一迁於某地更迁於他所。历有征信,累累然如贯珠,总一本於爱真公。谱既成,黄之子姓一览而知”。(第007-008页)

这里强调“考其旧牒证之所传而断以爱真公为迁潤之始祖公初则苏郡崇明人也”“又白乃居太平洲盖再迁者然而分支派别自太平洲而外正不一地”。

 

3,关于1744年再修,乾隆九年甲子桂月汪兆麟撰《黄氏再修族谱序》写道:“黄氏族谱一自竹友公於天启辛酉创其始,复有又白公於康熙辛卯董其事,兹元佩公有重修之举来问序於余。”“余勉强应命,尝考黄氏徙居白沙者,兹爱真公始公之出姑苏崇明之望族,今大江以南称声明文物者必曰崇明,而黄氏为最。”“自又白公修辑以来,距今数十余载,派日远族日繁,某迁於某地,某迁於某洲,如元佩公之父迁於天复洲者,指不胜屈。”“此元佩公所以勇于重修也,公既独建宗祠,俾阖族子姓得以仲尊祖敬宗之意,兹又一人专修谱牒,俾各得以考其世次序其昭穆,知派别支分其始,皆原于爱真公。”(第013-015页)

这里强调宗族迁移需要“专修谱牒”“知派别支分其始,皆原于爱真公。”

乾隆九年甲子菊月七世孙世玉元佩的《重修族谱跋》写道:“吾家自爱真公徙居五洲,历有五世。吾父君甫公复迁”,“吾父抚吾兄弟而言曰,人生要务莫过于家谱,吾家自竹有公彙造以来”“吾今老且倦,恐旦暮賷志以殁,是所望於汝二人”。“惟恐忘先人之业,回忆吾父之谆谆为吾兄弟训者,谱牒之事也康熙辛卯岁从叔又白,业已纂修矣”。“上承父志,於乾隆五年建祠於天复洲宅之左,但家乘之修又三十余年,其支派繁衍,又当登之於籍,故敦请云阳张敬修先生复照旧式悉辑而续之。”(第223-224页)

这里说的是“人生要务莫过于家谱”“复照旧式悉辑而续之”。

 

4,关于1768年三修,乾隆戊子阳春严元燮《黄氏三修族谱序》写道:“黄氏自爱真公由姑苏之崇明,遊京口,乐江山之胜,卜居於润东。子姓日繁,徙迁不一。四世竹友公始创宗谱一秩。康熙辛卯,细民洲又白公修辑之。乾隆甲子,天复洲元佩公暨侄祖年,深切尊祖敬宗之念,萃涣收之心,爰建宗祠二楹,以享以献,以妥先灵。又邀云扬张子将谱牒重修,考核精详,源流厘晰”,“今未三十年,元佩之子永中、谦六、懋昭、绍芳,侄祖年,又白之孙锦文明、远及族孙君平等,慨然以继往开来为任”,“延张子纂修家乘,书既成,问序於余。余以乾隆乙丑仲秋识又白之子雨公先生,于京江逆旅,订诗酒之缘”,“今其子若侄抱谱书而来请序也,义不容辞,批阅之下,见其条列严明,体法详细,而艺文传赞,炳炳烺烺,因喟然曰黄氏之盛,正未艾乎。”“今按黄氏谱书创始於竹友公,一修公又白公再修於元佩公,而及於今诸君又续修之。

这里强调“将谱牒重修考核,精详源流”,“批阅之下,见其条列严明,体法详细,而艺文传赞,炳炳烺烺“。(第029-030页)

八世孙日彭撰《三修族谱序》中写道:“收族之道,莫若以勤修谱牒为先”“别礼义使散者聚之,涣者萃之,不致令疏远之祖孙兄弟叔侄一朝相遇之,而莫能辨也。故敬其所尊,爱其所亲,悉於谱牒求焉。欲求其远,欲报其本,尽於谱牒。稽焉谱牒关系如此,岂可不勤修哉。予族之谱牒,自崇明迁潤东以来,创始於竹友公修辑,於又白公越数十年,始得伯父元佩公率余小子彭踵修之。至今又越数十年矣,伯父又逝矣,於此不修,世远年湮,存没有失纪,将见昭穆紊而礼义难明,后之疏远者,几至見面,莫能辨其等序矣”。“因从前谱牒增益之要,亦不过据事直书为之分流别派,继绝世书,生死联宗,合族属主,名治际会,使父子夫妻兄弟夫妇,各得其正,俾令览者,一见能知已耳,岂敢与从前谱牒有异哉。”(第25-26页)

强调“据事直书,为之分流别派,继绝世书,生死联宗,合族属主”“岂敢与从前谱牒有异哉。”

又合族裔孙公议撰《修祠续谱引》写到:“吾族自崇明迁润东以来,至竹友公始建祠於五洲,后复手编族谱一秩,越数十年。赖又白公率族众修之。其时之祠谱,固甚森然矣,无如五洲被坍之后,祠既颓废,谱亦淹没。子孙散处,几使祖宗无依,而以途人视族矣。幸赖元佩公同侄祖年捐助银两,复建祠於天复洲,复修谱於乾隆甲子年,至今又越数十年矣。元佩公虽逝,而祠与谱再宜修之例矣,吾等为子孙者,安忍坐视其复颓废乎。适逢祖年值祭之期,合族聚议修祠谱之事”。(第19-20页)

谈及“五洲被坍之后,祠既颓废,谱亦淹没。子孙散处,几使祖宗无依,而以途人视族矣。”“吾等为子孙者,安忍坐视其复颓废乎”。

再见张简《黄氏三修族谱后跋》写道:“黄姓族谱,因识江州主修又白先生,乾隆癸亥下榻於崇贤里王宅,有黄君彩东来谒,云吾族谱牒系君尊翁所修,今几三十年,天复洲族叔元佩翁,意欲重修,命余敬请先生幸勿辞。余曰唯唯。遂同渡江登又白翁之长君六合先生堂,得悟元佩翁及六合胞弟金陵仙蟠雨公诸先生”,“今先生继之,亦彼此作述之缘也,余欣然受盟。甲子三月,始至天复洲佩翁处,方知翁於乾隆五年已建立祠宇,今又重新谱牒,此真仁人孝子敬宗收族之心,发於中而不能自己者也。於是敬展吾父手辑,详加考核,条分缕析,数月而成。谢别之后,迄今戌子又二十六春矣,去春又白先生孙锦文、远明昆仲暨彩东、君平又继往开来之念,商於佩翁子永中、懋昭、侄祖年等诸君,咸曰善於是各摄其任”,“历一寒暑,乃克告竣嗟乎。吾见黄氏自祖及孙三代孝友而吾父及吾子亦三代相从,黄氏之丁日盛,而贤子孙之敦伦,睦族气谊淳厚者亦倍於前,黄氏之兴”。(第231-232页)(博主按:原文为水字边,加京字的上半部和昌字的下半部,查康熙字典无此字,疑为字之误)。

谈及“敬展吾父手辑,详加考核,条分缕析,数月而成”,““历一寒暑,乃克告竣嗟乎。”

 

5,1785年乾隆五十年重阳后三日华孙国琨、国琳撰《四修族谱序》很值得重视,该序写到:“黄氏本籍安徽,宋太仆宣公始迁吴门,子乾一(按:新谱将子乾印成干一)上疏忤贾平章徙崇之三沙东人乡,传六世至爱真公,始自崇明居润东之白沙,而族谱之作,则始於爱真公之曾孙竹有公,抱病手编嗣后修之者,一则有又白公,再则有元佩公,三则有祖年公迄今距三修之岁,又数十余年矣。孙等惧久而不修,将有视一本族如途人者,爰与族众酌议重修,赖国山、国屏二兄,跋涉各洲,访查年表,不致遗漏,开工之日,客有过余者曰,而黄氏受姓再殷周以前,通籍在霸宪之世,何不推而上之,以为宗族光。余笑曰是蹈郭崇韬拜汾阳墓之讥矣,世之陋习,吾辈何堪踵辙,於是考厥世系,以讳昉字孔昭者为鼻祖。虽同时勉齋山谷诸名人皆部录,羞附会也。谱既成,条分缕析,展卷灼然,自昉公以后,至今凡二十六世。既非夸大而失於矫诬,亦无阙畧而蹈於凉薄,要无负乎亲亲长长之至,谊而於古,先王之良法,美意庶几,其有当焉,是为序”。(第41-43页)

谈及“推而上之”“羞附会”,“谱既成,条分缕析,展卷灼然”,“既非夸大”“亦无阙畧”。

乾隆五十年乙巳冬十二月合族裔孙熏沐撰《四修族谱笺》写道:“前人之事,足以为后人法者。胥于是乎具吾族徽州一派,路远人迢,未获彙萃,苏常两郡,自元明已经遣载族繁,无容备访,特吾洲居一族系昉公的派,相延六世太仆卿宣公,生乾一公,乾一公按:新谱将子乾印成干一)至爱真公又八世,至今凡二十六世矣。中若珍玭士夀诸祖,俱显宦前朝,事实彰彰,史册欲取以为后世法,舍此其谁归,或以刚直著,或以敢言称,或以武畧显,孙等阅三修旧牒,俱未载入,殊深感喟,相与检查,史册凡征实不诬者,悉为采载”。(第35-36页)

突出“相与检查,史册凡征实不诬者,悉为采载”。

 

6.1822年,道光二年壬午阳春月华乙清撰《黄氏五修族谱序》写道:“吾读黄氏谱,前此凡四修矣,善哉,其竹友公之自悼於言也曰,籍本崇明,以曾祖爱真公,始迁於子潤之白沙,逮今甫四世耳。然曾祖上皆氓焉无传,予甚痛之,因又思,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者,苟即今四世之内,不为实录相传,则后人当必有痛夫。今者故黄氏爱真公支之有谱,自竹友公始,竹有公之梓谱自始祖爱真公始也,是后修之者亦则有又白公,再则有元佩公,因欲展竹有公志延访采辑,复於爱真公上推本数世至于三修祖年公等,又推上之,而四修希珍公等则更检查史册,若珍玭夀士诸公,显宦前朝,征实不诬者,悉为采载,以为后世子孙法,迄今又三十余年矣。国鲤君等,俱笃行人也,思再辑其谱,谨於凡例,详夫源委,别诸支派,悉其里居,盖自白沙冲塌,而向之居于白沙者,尽迁徙四散,集之甚难,谱之五修,又有难於四修时者,然诸君子不以为难,肩任其事,以二三修日所推本,爱真公上世此畧而未详者,敬录而别之曰《外纪》,自爱真公下则曰《内纪》。”(第59-60页)

谈及“谱之五修,又有难於四修时”,五修时开始分外纪和内纪。

道光二年壬午孟冬张世清撰《黄氏五修族谱序》写道:“黄氏望族也。溯发祥之始,在殷周以前,通籍在霸宪之世。由汉及唐代伟人纪之书史,班班可考,厥后子姓繁衍,聚族不常,或籍安徽,或迁吴门,或徙崇明,散处纷纷,椒衍瓜绵,指不胜屈。而由崇明迁润东之白沙,则自留成公之子爱真公,始自白沙之地,沃壤绣列,清渠带围,乃润州之神皋”。“顾念总谱久旷未修,由乾隆乙巳至今,越三十余载,其子姓未等版者,名号或淆,班次或紊,恐兹胃等越伦之愆,今其尊族国鲤倡议,赠辑家风家桐家鼐诸君,赞襄撰修”。(第53-54页)

道光二年壬午阳春十世孙家鼎撰《五修族谱序》写道:“谱也者联而合之者也,吾黄氏先代本籍姑苏太仓州之崇明,素称望族至前明年间,留成公之子讳爱真公者始自崇明迁润东之白沙,是为居白沙之始祖,至族谱之作,始于爱真公之曾孙竹友公,抱病手编第事出草创未遑远引仅以爱真公为始祖,厥后又白公以修仍遵循旧制,至元佩公再修,则於爱真公上推本数世及祖年,永中诸公三修,则又於元佩公所推数世上更推数世泊乎国山国屏希珍数公四修,则又检查史册载入珍玭士夀诸列祖,迄今距四修之岁又三十余年矣,族日益藩,居日益散,族长国鲤暨家风家桐等,虑历年久远,将散失无稽,倡首纂辑,余小子鼐奉命校雠,体例稍加酌订。自始迁祖以上,别为外纪,始迁祖以下,列为内纪,宗分支别,昭序穆明,尊卑井然,长幼秩然。”(第47-49页)

 

7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己仲秋月,冯调鼎黄氏撰写的《黄氏六修族谱序》写道:“黄氏本籍大仓之崇明,素称望族至前明间,留成公之子爱真公,自崇明迁润东之白沙,是为居白沙之鼻祖,族谱创於爱真公曾孙竹友公晚年抱病搜考采集,叙其世系,著为图册,展而视之,肃然其可敬,穆然其可风也,嗣是有友白公元佩公暨祖年公一一再续修之。继则修於乾隆戊子暨乾隆乙巳道光壬午,族人士类,皆精心彙撰录近事纪实略以著敬宗收族之谊者,也顾自壬午距今二十余年,其子孙益众,为文盖繁当此而不极於纂修恐滋越伦等”“慎阅数月,而家谱告成。请余一言并其首,余得按其宗谱而读之,年表、图系,一本前人体式”。(第65-67页)

 

81870年(同治九年)仲冬,徐锡麟撰《润东黄氏七修家乘序》,写道;“润东白沙之黄氏自前明时,由太仓迁居其地即以始迁之祖。爱真公为始祖其谱牒之成也  爱真公之曾孙竹友实创始焉,厥后迭次继修,迄今二十余年矣,而谱牒之修尤汲汲,不容稍缓何耶,越匪之乱,镇郡四邑俱陷,沙洲赖一江之隔,贼氛未炽,而族人散居他处者不一,其地不无逃亡家,生殁婚葬,未免失考,倘因循置之,将来何以征信。” (第73-74页)

 

9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清和月吴塘荆国霖雨生甫撰《润东黄氏八修宗谱序》写道:“今按黄氏旧谱修於同治辛未距今二十年耳。”“不敢懈怠,上禀前人之成式,下善孙子之贻谋。”“至其肇迁之远,纂谱建祠之由,及闺范之严,严家规之肃,遵祖考之遗训,流世德之清,芬谱牒备载,前序已缕述之矣,兹不复赘。”(第79-80页)

 

101915年(民国四年)裔孙子云羡青薰撰《《润东黄氏九修宗谱序》写道:“我黄氏爱真公崇明人也,族祖由崇明迁润东之白沙,复迁细民洲。”“制谱之清,五年小修,十年大修我族子孙涣散,不加修续,久必难稽。”(第85-86页)

 

11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孟冬十四世裔孙子纲、十五世裔孙万春撰《十修族谱序》写道:“我黄氏族谱由竹友公创始以来,踵事纂修,历有先哲。自民国乙卯修辑后,距今将近廿载,生殁婚嫁已不乏其人,又值中原多故,战事频兴,弹雨枪林,人心惶惧,族人士因兵祸而奔走流离,所在多有,若不及时重修,将年湮代远,散轶难稽不至,族属视为途人不止”。“此越一岁而告竣,披读之下,条分缕联,纲举目张”。“兹命余一言以并其首”,“按之班班可考”。

以上选录可能遗漏错讹,如有发现,请及早指出,以便及早纠正。我们从以上20个序跋中不难发现,润东黄氏宗谱得以延续并保存至今,靠的是历代先人对黄氏族谱传承锲而不舍的凝聚力,没有这个凝聚力,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个族谱无法传承和保存下来。

族谱历经依据信史上推和实录下延,得以日臻丰满。如今85年过去,不仅需要下延补足85年来的家谱延续,而且还要承担依据传统信史和科学方法上推的重任,对于1931年润东黄氏族谱中的某些不足进行校订。此外时代变了,怎样如实撰写家谱,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求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黄安年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86704.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429480.html

上一篇:润东黄氏(德厚堂)十修族谱领谱录【2024甲辰版·卷二】
下一篇:油煎大平鱼、清煮新鲜毛豆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7: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