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近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工作(1995年2月14日)

已有 5605 次阅读 2008-1-17 03:54 |个人分类:美国问题研究(07-11)|关键词:学者

近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工作(1995214)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8116日发布

 

新一届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年会将于今年5月在武汉举行,自1979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武汉成立以来,已经近30年了,回顾历史,总结现在,展望未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将会有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这里公布的是12年前的情况。     

**************************************8

近年来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工作

(----1995214-16日举行的世界历史学科的学会、研究会负责人会议的汇报要点)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研究/20021015日网上首发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黄安年

 (1995214)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基本情况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是中国从事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非盈利性的民间学术团体,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签发社证字第0482号登记证正式批准了我会重新登记, 取得法人资格, 并于105日的《人民日报》上发布了登记公告。登记证上写明:我会的社团代码为 50000412-0,属“学术性团体”类别,宗旨为“促进我国对美国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业务范围为“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地域为“全国”,负责人张友伦。经有关部门批准, 我会重新篆刻了新的会章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AMERICAN  HISTORY RESEARCHASSOCIATION OF CHINA)

    

本会成立于1979, 至今已个别吸收个人会员近644, 经常保持联系的会员有450多人。会员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部门、美国问题研究生以及部分中国留美学生, 多为专门从事美国史(含中美关系史、美国外交史、美国经济史、美国政治史、美国社会史、美国文化史、美国学等美国问题研究)的教学和研究人员, 其中一半左右具有高级学术职称, 拥有我国第一流水平的美国史专家。本会领导机构为理事会, 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 1990年以前秘书处一直设在武汉大学历史系, 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199011月以来秘书处一直设在天津南开大学历史学研究所(邮编:300071)。本会第一任理事长为中国社科院黄绍湘教授, 第一任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为武汉大学刘绪贻教授, 1986年以来理事长为南开大学张友伦教授, 第二任秘书长兼兼副理事长为武汉大学教授李世洞, 第三任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1993年起本会特聘著名美国问题专家、原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华先生任名誉理事长, 同时, 每届理事会均聘请国内多名知名美国史学者担任顾问。

    

本会致力于联络中国美国史学者, 以共同促进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与繁荣、推动社会各界对美国的了解和认识、发展中美两国美国史学界的交流和促进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为己任。迄今本会已举行过七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近些年来, 本会与美国一些学术团体和美、英及港台地区的同行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我会会员接待了上百起美国历史研究工作者者来华访问, 我国一百多名学者和研究生先后赴美留学、访问和讲学。仅1992-1994年间美国历史杂志刊登的中国赴美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 就有近50, 其中来自大陆的至少近20人。〖1〗有的已在美国的高校任教, 成为由我们自己培养的研究生在美国深造并受聘为美国教授的年轻美国史学者, 他们大都热心推动中美文化交流, 有的准备回国效力。1992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编辑出版的享誉世界的<<美国历史杂志>>正式聘请我会杨生茂、刘绪贻、黄安年三位教授担任该刊的特约编辑。<<美国历史杂志>>1993年起正式刊登我国学者的美国史研究论著目录。19938月初, 我们还成功地召开了首次美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扩大了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加强了中国美国史学界与国外学术界的联系, 加快了本会走向世界学坛的步伐。

    

本会成立以来, 组织开展了多项协作研究,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编印出版了4本论文集共147万字(1980年三联书店出版社《美国史论文集》、1983年三联书店出版的《美国史论文集, 1981-1983》、1984年杨生茂、林静芬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史论文选, 1949-1979》、1994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美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本会组织的由杨生茂、 刘绪贻教授主编的中国第一套大型的《美国通史丛书》, 已出版三卷, 其他各卷可望在近年内终其成; 编译出版了10期《美国史译丛》, 翻译和出版了大批美国史资料和书目(近千万字), 协助编译出版的及《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演说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良好反响。

    

本会主持编辑、出版的会刊《美国史研究通讯》(原名《中国美国史研究通报》), 1979年以来, 已连续出版65期内刊。所刊文章,均系出自会员之笔的论文、书评、学术动态、海外信息和学位论文提要等。它力图立足本会, 面向四化, 放眼世界, 以学术性、信息性、多样性为特色, 在学术界已经起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本会成立以来在推动美国史教学的普及、提高和配套课程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和成立之初相比, 主要成果表现为:

 

①已有一批培养美国史研究生的基地, 目前拥有培养美国史研究生的高校和研究单位共有如南开、武大、东北师、北大、南大、山师大、川大、复旦、华师大、社科院美国所、中山大学、北师大等二十来家, 作为集体力量,它们是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中坚。仅初步统计, 1990-1994年间毕业的有关美国史研究的研究生共155, 博士生13名。合共168名〖2

 

②美国史研究和普及的配套课程已初具规模并各具特色。不仅有研究生学位课程, 而且有本科生选修和公共课程; 不仅有各类美国通史、专史课程, 而且有涉及各个领域的专题课程; 和各个单位的研究方向相适应所开课程各有侧重。目前美国史研究的通史和专史课程已成为一些高校的基本课程。南开大学自70年代末以来先后培养了46名博士和硕士, 并开设了10几门研究生课程和讲座。

 

③已经有一些美国通史和专史出版, 改变了长期以来美国史领域一枝独秀的状况, 除多卷本的美国通史外, 还有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顾学稼等的《美国史纲要》(199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黄安年著《二十世纪美国史》(198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黄安年著《美国的崛起》(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1991年人民出版社)、张友伦、陆镜生著《美国工人运动史》(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陆镜生著<<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198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蒋相泽、吴机鹏主编《简明中美关系史》) 1989年中山大学出版社)、邓蜀生著: 《美国与移民----历史·现实·未来》(1990年重庆出版社>>)、徐玮编著《美国近代经济史》(1988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等。

 

 

() 90年代以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工作

   

1986-1990年间和1990-1993年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工作, 已分别在由李世洞、黄安年代表理事会所做的第四届、第五届工作报告中已经列举。〖3〗除了日常性会务工作外,  这里就90年代前期的主要工作概要汇报如下:

 

1.因地制宜, 积极推动开展小型、多样的地区性学术活动

考虑到学术经费短缺, 交通紧张, 和地区性差别等因素, 为活跃我国的美国史研究和教学, 利用地方优势, 因地制宜, 号召全体会员开展经常性的地区性学术活动, 并确定了各片的负责人。〖4〗湖广赣地区于199275-9, 在九江成功地举办了一次 “湖广赣‘美国学’学术讨论会”。〖51993513日是刘绪贻教授的80华诞, 武大美国史研究室举行了庆祝刘先生80华诞的学术座谈会, 秘书处以理事会的名义发去了贺电, 不少会员写了贺信。〖6199410月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举办了成立30周年的庆祝活动, 编辑出版了《1964-1994年研究成果目录》, 召开了学术纪念会, 秘书处也以理事会名义发了贺电, 不少会员写了贺信。〖7〗这也是开展学术活动、联系会员的一种方式。

 

2.组织和推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和译著出版

除了前述《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 1861--19世纪末》(丁则民主编,人民出版社,1990)、《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张友伦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美国历史学家主席演说集(1961-1990)》、《现代史学的挑战----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演说集(1961-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外, 还组织会员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中的北美部分的条目。

 

3. 举办美国史国际学术会议, 扩大对外学术交流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 199381-5, 在山东威海举行了“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OF AMERICAN MODERNIZATION), 这是中国美国史研究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也是我国美国史学界建国以来在我国举办的第一次专门讨论美国历史的国际学术会议。〖8〗在1993107日于北京举行的中国美国史理事长、秘书长会议上决定了着手筹备于1996年国际会议暨年会的构想,确定以美中城市发展比较研究为国际会议的主题, 1995123日在京地区理事又就年会和国际会议的准备工作交换了意见, 以推动工作步伐的加快。〖9〗 与此同时, 我们还协办了哥伦布首航美洲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及纪念两个文明汇合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1992104-7日在京召开)

 

4. 办好会刊,努力提高刊物质量,为争取公开出版创造条件

为了扩大美国史研究的社会影响, 更好地发挥会刊交流信息、探讨问题、联络会员的作用, 1992315日京津地区理事长、秘书长会议决定, 1992年起对会刊的刊名, 版面, 栏目进行调整。刊名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改为《美国史研究通讯》(CHINA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10〗固定为季刊,每期两个印张,增加封面,加大学术论文的比重, 开辟“新书评价”,“学位论文提要”,“学者论坛”,“国内外史学界”等栏目, 并改用电脑激光照排胶版轻印刷。613日京津地区理事会会议决定: 该刊由在任理事长任主编, 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任副主编, 并组成以常务副秘书长为负责人的编辑组。〖11〗在广大会员、顾问、理事的支持下, 刊物稿源有一定保障, 1992年第1期至1994年第4期共发表各种文章、资料和报道等共215篇〖12, 质量逐步有所提高, 日益接近正规刊物的水平。

 

5.与美国历史杂志等刊物建立学术联系,交流学术研究情况和成果

1992918, 《美国历史杂志》主编, 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理事会成员戴维·西伦 (David Thelen)分别写信给我会会员杨生茂、刘绪贻和黄安年,正式通知《美国历史杂志》聘任杨生茂、刘绪贻、黄安年三人为该杂志在中国的特约编辑。特约编辑负责向《美国历史杂志》推荐中国学者对中国以外的美国史专著进行评论; 每年两次向该刊提供经选择的中国学者的美国史论著和博硕士论文目录及学术会议动态;每年向该刊推荐中国学者所写的3-6本优秀的美国史专著供该杂志约请外国学者进行评论。三位特约编辑已完成了1992年的推荐任务,其中包括对1990-1992年间出版的优秀美国史著作的推荐,以及THE LIST OF RECOMMENDED RECENT CHINESESCHOLARSHIP IN AMERICAN  HISTORY (1990-1992) (BOOKS, ARTICLES, DISSERTA-TIONS), 后一项共88电脑版,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我国三年来的美国史研究成果, 对于扩大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国际影响将起到了积极作用, 前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美国UCLA历史系教授乔埃斯·艾普尔比在参加威海国际会议时看到这一成果目录特别惊喜, 戴维·西伦在来信中表示十分高兴。顾宁1994年参加了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在印第安纳大学召开的座谈会, 并介绍了中国的美国史教学与研究状况, 会上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再次表示了对中国同行的美国史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加强交流的愿望。〖13〗从1993年以来, 中国学者的推荐从未间断, 美国历史杂志已于19939月号起开始刊登中国学者发表的美国史论著和博士论文目录, 这在权威性的美国历史杂志上是头一次。〖14〗据19939月、19943月、19946月和19949月号的统计, 共发表我国学者的论文目录90篇、博士论文4篇、著作29本。〖15

   

同时, 我们还参加了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AH) 创办的美国史国际信息交流中心(International Clearinghouse)及通讯(Connections),并在已出版的两期中刊登了中国学者的消息。〖16〗此外, 我们还和美国城市史协会(The 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中国留美历史学家组织(CHUS)等保持学术固定联系。

 

6.支持美国史会员开展与国外同行学术团体, 学者, 同行刊物的广泛联系

90年代以来, 我会会员与国外同行学术团体和学者的联系日趋广泛, 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讲学和进修的会员明显增多,国外同行来访也有所增加。如1992323日、521日、623,在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安排和主持下, 东北师大美国所还与美国学者在沈阳成功地举行了三次电话会议。鉴于这种交流简便易行, 效果明显, 双方都希望今后能继续进行。从1991年至199410, 东北师大已有6人次到国外参加学术活动。1991年以来到该所讲学的美国教授共有6人。〖17 〗四川大学美国史研究室在1994年春举办了美国在中国的教会大学学术研讨会, 并出版了论文集。我会的会员还分别参加了19931012日成立的中国杜波依斯研究中心、1994年夏成立的中美关系史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和活动。参加于199212月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在南京举办的第二次美国学术周活动; 参加了社科院美国所多次举办的学术活动。

   

这里要特别提到, 随着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毕业后赴美深造并获博士学位在美高校任教的海外中国学者, 近两年来陆续回国探亲或参加学术活动, 多达数十人次, 借次机会邀他()门讲学和学术交流, 介绍情况, 对于推动美国史研究的交流和发展, 效果很好。〖18

 

7.积极稳妥地发展新会员, 征集会费, 做好在国外的会员联系工作

为了适应中国美国史学术发展的需要, 1990年来共逐个发展新会员100多名。目前就全国范围说会员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长春、济南、成都等城市和华北, 华东, 中南等地区。会员偏少的省份集中在西北, 西南一些省份。〖19〗为了保持会员的学术性, 加强会员的凝聚力我们坚持个人会员制度, 严格会费的管理, 这对于保持研究会的活力是有利的。

    

1992年以来, 我们加强了与国外的会员的联系。理事会研究了对在国外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规定, 宣布在国外的会员不得代表本会在国外进行不符合本会章程的活动; 在国外一年后, 须向秘书处交纳会费; 否则属自动退会; 新申请加入学会的在国外的学者需两名会员介绍,其中一人为理事。目前在国外的原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共有几十名。〖20〗据统计在19929月号至19949月号发表的中国留学生的有关美国史的博士论文目录就有50人。〖21

 

8.为奖励美国史优秀博硕士论文设立万心蕙奖学基金

199210, 美籍华人万心蕙教授决定捐赠一万美元作为奖学基金,用以奖励美国史的优秀博硕士论文。为了使该项工作顺利进行, 19921225日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决定组成以张友伦理事长为主任、由张友伦、丁则民、刘祚昌、李世洞、黄安年组成的奖学金委员会, 受理申报和评选事宜,并通过了《万心蕙奖学金施行细则》, 每三年评选一次, 在每次年会上公布评选结果。在征得万心蕙教授同意后, 决定把该奖学金定名为万心蕙奖学金, 199385日《关于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为奖励美国史优秀博硕士论文设立万心蕙奖学金基金的议定书》正式签字。为感谢万心蕙教授对中国美国史研究和教学的关心, 经研究决定授于万心蕙教授以名誉会员的称号。〖22

 

9.推动书评工作的健康发展, 强调树立良好学风

为了推动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健康发展, 重视和加强书评,倡导良好学风,承继老一代史学家的优良作风是十分重要的。除了发动会员著文介绍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专家的史德和史识外, 对于美国史研究中某些不严谨, 甚至抄袭等不良作风进行评论。在这方面<<通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杨玉圣:《沉重的思考----评“移民与近代美国”》〖23 

 

10.加强理事会的自身建设, 民主办会, 廉俭办会

研究会是一个学术性的群众团体, 理事会和秘书处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业余进行工作, 并无分文报酬, 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时间; 同时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研究会的经费又少得可怜。这就要求学会负责人,理事和工作人员要有献身精神,廉俭精神和民主精神。理事会和秘书处十分注意重大问题集体商议, 1992年召开的学会负责人, 常务理事一级的会议就有五、六次, 这是学会在重大问题上决策正确, 意见统一, 集思广益的重要保证。

 

目前理事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是:

1.研究会经费短缺是妨碍活动开展的最大难题。经验证明,学术活动商品化是不行的, 但是, 没有必要的经费则更是万万不行的。作为法人学术团体, 有权经营非盈利性公司, 我们务必突破仅仅依靠皇粮度日的被动局面, 依靠广大会员和热心本会的企业界、社会团体及个人广开财源, 使学会活动有充足的物质后盾。

   

2.我会的对外联系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开端, 但和改革开放, 走向世界, 建设四化的大潮相比, 我们的对外联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采取借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之“光”, 用在美华人和留学生会回国之“机”, 联合兄弟学会积极通过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更多更快地了解世界的美国研究,也让世界更多更快地了解中国的美国研究。尤其是在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加强与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联系、加强与港台学者的联系和交流等方面, 须下更大的气力。

   

3.目前, 我会尚无一个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主办的学术刊物,《美国史研究通讯》已为争取刊物的公开出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期望它能早日得以公开出版。

   

4.我会会员分布很不平衡。今后在边远地区及涉美领域要加强吸收会员的工作, 鼓励学术“支边”。

   

5.十年前, 研究会曾倡议组织美国史研究的协作项目,现在都已基本完成, 同时, 为了适应迈向21世纪的需要, 有必要在主要依靠个人和各单位研究的同时, 加强有关美国史重点课题的协作攻关研究。

   

6.加强和改进书评工作, 创导优良学风仍是美国史研究领域的一项艰巨任务, 在这方面还要有新的进步。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美国史研究概况的简要分析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80年代未的中国美国史和美国问题著译作情况, 已有专门编著和论文作了概述。可以参见黄安年编,1990年出版的《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三册)。〖24〗以及黄安年三篇的文章:150年来我国出版的美国史著译作纵览》、《十年、四十年和一百五十年----美国问题中文著译作综述》、《一个半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美国经济著、译作概述》〖25〗在《中文书目》的附表中列出了150年来的9424部书的统计中, 1979-1989年共4683,占总数的40.69, 其中历史和传记共785, 经济和和科学964, 政治法律和外交共566部。〖26〗在对美国史著译作150年的分析中, 提出十点基本分析, 即①美国史著作在美国问题图书中占有显著地位; ②通史著作出版形势喜人; ③革命史和战争史著作出版持续不断; ④哲学史、社会史、政治史著作增多; ⑤外交史、中美关系史著作成果累累; ⑥美国史学史和历史编纂学研究已提上日程; ⑦历史人物传记、回忆录大量出版; ⑧美国总统及其家庭著作成了热门图书; ⑨美国经济史, 科技史著作出版引人嘱目; ⑩文化教育史、文学史著作普受欢迎。

 

而《综述》则着重强调40年来成绩显著, 10年了迅猛发展。提出:①文、史、政、经成为经过问题图书的四大支柱; ②哲学、社会学、军事学和教育学研究方兴未艾; ③美国著作译作, 一四分成; ④台港图书, 五中有一。文章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美国史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①由局部走向全面, 由分散走向整体; ②开始了海峡两岸的图书沟通; ③开始打破了一花独放的沉闷空气, 逐步呈现百花争艳的新气象; ④研究向普及和纵深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美国史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是: ①某些领域如法学、社会学, 某些专题问津者甚少, 专著更少。如社会史、政治史、人民史、文化史等专门史的国人20万字以上专著只有14, 占总数的3%。某些图书程度不同地忽略了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的有说服力的评介和研究。③图书出版出现某些不顾社会效益,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以及不重质量, 竞相重复出版畅销书的现象。④人名、地名和专名的统一成了一个社会问题。〖27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80年代未的中国美国史和美国问题论文资料的发表出版情况, 可参见杨玉圣、胡玉坤编的《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28〗 该《综目》共60万字, 列出了1979-1989年的12年间共发表论文3053, 译文3672, 资料7631, 合共14356篇。此外有硕士论文548, 博士论文8篇。按类别分历史有1870, 政治960, 经济2707, 社会1229, 外交1600, 军事555, 科技与教育877, 文学2406, 哲学和社会科学2075篇。〖29

 

 

()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美国史研究与美国的研究比较分析

   

应美国权威杂志《美国历史杂志》的要求,笔者作为该杂志的中国特约编辑曾对1990--1992年我国的美国史著作和论文目录进行了收录, 分类和挑选, 并编写了《中国美国史论文, 著作和博士论文目录, 1990-1992》。该杂志的另外两位中国特约编辑杨生茂和刘绪贻教授对这一目录进行了补正和审定,杨玉圣同志也参加了对目录的修订工作。〖30〗这份目录从一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我国大陆在美国史研究中已迈上了一个可喜的新台阶。这里并没有包括译著和译文, 也没有包括一般性作品,文章和资料, 90年代前, 译著和译文在已发表的论译著中大体占到80%和79%。这些成果可概述如下:

   

①三年来出版的美国史著作喜人: 1990--1992年间, 中国大陆出版的美国史著作, 75部平均每年25, 每部一般均在20万字以上。而1979-1989年间大陆出版的这类专著大约只有170,平均每年15部。在75部著作中涉及19个研究领域, 尤其是企业和经济学, 国际关系, 政治, 大众文化四个领域占54.6; 档案和书目, 知识和文化史, 军事, 纵览和教科书, 技术和工业五个领域也占29.2%。这九个领域共占83.8%。〖31

   

②三年来发表的美国史论文数量可观, 质量也有所提高。根据估算, 在国内发表的有关美国历史的有一定影响的论文、一般性文章、资料、译文中, 有一定影响的论文约占15%左右。在我们向美国历史杂志推荐的622篇选目中,从收录的390种期刊中经过选择, 共包括170种期刊, 这些期刊包括了全国和地方与美国历史相关的重要刊物〖32〗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1979-1989年间的美国史研究。〖33〗 在622篇美国史论文中占47.7%的属国际关系领域(31.8)和企业和经济学两大类。〖34〗这集中反映了我国美国史研究工作者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潮流的高度关注。   

 

三年来美国史论文范围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是和下列因素分不开的: ①是, 美国史工作者研究领域的扩大和深入的结果; ②是涉美问题工作者, 把专题研究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 取得新成果; ③是, 一些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 ④是, 一些论文是赴美进修研究的成果和少量中国留美学生的研究成果。⑤是, 中国美国学的兴起, 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信息交流的加快, 有效地减少了完全重复课题的研究。

   

据笔者粗略1993-1994年两年内出版的我国有关美国史著译作共87, 其中著作53,平均每年26部多,译著34, 著作出现了超过译著的现象, 并加多了社会、文化史方面的研究, 填补了某些领域的空白。平均说来, 每年都有10部左右有相当质量的著作问世。

      类 别         著作             译著            合计

档案资料和书目       0                 7               7

企业和经济学         6                 4              11

内战与重建           0                 1               1

殖民地和革命时期     1                 0               1

教育                 2                 0               2

移民,种族和国内移民  2                 0               2

印第安人             1                 0               1

知识和文化史         3                 3               3

国际关系             8                 3              11

劳工                 1                 0               1

军事                 4                 1               5

音乐和影视艺术       1                 0               1

政治                14                 8              22

公共政策             0                 1               1

宗教                 1                 0               1

社会史               3                 5               8

纵览和教科书         1                 0               1

理论和方法           4                 0               4

都市和城郊史         1                 0               1

妇女                 0                 1               1

                53                34              87

  

在论文方面, 粗略估计每年发表的论文有300篇左右, 其中有一定质量和影响的文章有40多篇, 在研究领域方面已比过去开阔多了。仅美国历史杂志在19936月号至19939月号上发表我国学者的著作和论文目录,平均每年有论文30篇左右, 著作10部左右。下面是笔者的统计〖35

                         论文数   博士论文数  著作数      总计

AFICAN AMERICANS            3         0          0           0

AGRICULTURE &RURAL HIS.     1         0          0           0

ARCHIVES & BIBLIOGRAPHY     2         0          4           6

BUSINESS & ECONOMICS        6         0          1           7

CIVIL WAR &RECONSTRUCTION   2         0          1           3

COLONIAL & REVOLUTIONARY    6         0          2           8

IMMIGRATION, ETHNICITY, &   1         1          2           4

INDIANS                     2         0          0           2

INTELLECTUAL & CULTURAL     3         0          1           4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41         1          5          47

LABOR                       3         0          0           3

LEGAL & CONSTITUTIONAL      1         0          0           1

MILITARY                    1         1          1           2

POLITICS                    8         0          5          13

RELIGION                    3         0          0           3

SOCIAL HISTORY              0         0          2           2

SURVEYS & TEXBOOKS          0         0          4           4

THEORY & METHODOLOGY        1         0          0           1

TECHNOLOGY, INDUSTRY, &     2         0          0           2

URBAN & SUBURBAN HIS.       2         0          0           2

WOMEN'S HIS.                1         0          0           1

SOUTH                       1         0          0           1

WEST                        1         2          1           4

     合计                      91         5         29         125

 

笔者最近对权威的《美国历史杂志》19929月号至19949月号共九期发表的美国史论文、博士论文和著作目录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 这些主要是1990-1993年上半年间发表的, 这对我们考察当今世界美国史研究课题的新动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现综述如下: 36   

 

①在42类中论文数量在300篇以上的有美籍非洲人378篇、移民和种族325篇、知识和文化史515篇、国际关系400篇、政治506篇、宗教372篇、妇女史3557类共2851, 占全部论文的41%。这七类除传统的国际关系和政治两类外, 其他5类均属社会、文化史领域共1945篇。如果把家庭、环境、同性恋史、印第安人、劳工、大众媒介、男人史、音乐和影视艺术、大众文化、公共史、性史、社会史、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运动和娱乐等14类计算在内, 则对社会文化史领域的研究无疑是第一重点。

 

②在42类博士学位论文中, 160篇以上的有美籍非洲人214篇、企业和经济史162篇、教育283篇、知识和文化史367篇、国际关系186篇、音乐和影视艺术197篇、政治205篇、宗教212篇、妇女史3829类共2208, 占总数的61%。这里属于社会文化史领域的共1655, 同样数第一重点。

 

③社会文化史的领域中列出了一些新兴类别, 如家庭史、同性恋史、男人史、性史, 加上美籍非州人、人口学、移民种族和国内移民、引第安人、妇女史、劳工史, 对于各个居民群体的研究就分成10, 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④有关经济和科技等物质文明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里包括农业和农村史、企业和经济学、物质文化建筑、科学和医学、技术工业、都史和城郊史、东、南、西、中西部等10类。这里对都史和城郊史、东、南、西、中西部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共有论文390篇、博士论文115篇、著作86部。

   

对比, 90年代以来,我国对美国史的研究, 就龈可以看到, 迄今美国问题研究的空白领域或薄弱环节颇多, 发展前景广阔

   

①就著作而言, 按美国历史杂志所列38个研究领域, 1990-1992年三年中未见有一定影响的著作问世的占一半, 她们是: 美籍非洲人, 农业和农村史, 人口学, 早期国家时期, 环境, 同性恋史, 印第安人, 劳工, 法律和宪法史, 物质文化和建筑, 男人史, 公共史, 宗教, 科学和医学, 性史, 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 运动和娱乐, 都市和城郊史, 妇女史。其中,大都涉及社会问题研究。这种情况在1993-1994年虽有一定改善, 但不够明显。

   

②就论文而言, 1990-1992年三年也未见有一定影响的论文发表的领域有人口学, 家庭, 同性恋史, 男人史, 性史, 运动与娱乐等6个领域, 4篇论文以下的领域有档案和书目, 环境, 大众媒介, 音乐和影视艺术4个。这说明, 我们还可从更广阔的视野开展对美国史的研究。它并不排斥对传统的或已有课题的继续或深入研究。

 

 

()   90年代后期开展中国美国史研究的建议

经与张友伦理事长、秘书处和在京的副理事长商议, 1995123日下午2:30--4:30在京理事和部分会员代表举行碰头会, 就如下两个议题今后美国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大基础研究课题, 以及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研究专题。会后征求了杨生茂等顾问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 关于今后开展美国史研究课题的建议

我们认为, 中国的美国史研究要在紧紧跟踪当今世界美国史研究最新发展趋势和成果的基础上, 根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和我国美国史学界的研究现状, 进行历史、现状和理论结合的研究; 历史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相结合的跨学科、“大历史”研究; 以及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课题的协作研究。在认真研究美国的发展道路和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这个总题目下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以期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和问题有一个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关于研究课题的内容建议如下:

   

1.开展关于美国发展道路和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问题的专题研究

   

①美国发展的历史特点和道路的研究

②美国历史上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及其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的研究

③美国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和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的研究(或现代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特点)

④美国完善自由竞争与垄断立法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的研究

⑤美国现代社会保障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的研究

⑥美国城市现代化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的研究

⑦美国科学技术革命的对策及其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

⑧美国的环境保护浪潮及其对策和影响的历史考察

⑨关于“美国精神”及其影响的历史考察

⑩关于美国法制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的研究

   

2.开展与美国历史相关的美国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专题研究

①关于美国的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历史考察

②关于美国外来移民潮和移民政策及其影响的历史考察

③关于美籍非洲人、美籍西裔人、美籍亚裔人、美籍华人、印第安人在美国的历史考察

④关于美国社会文化思潮和运动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含社会主义运动、工人运动)

⑤关于美国历史上的社会问题、社会危机和社会动力的研究 (尤其是美国青年、美国妇女、美国老年人、美国家庭、贫困问题、信仰问题、人权问题等)

⑥关于美国教育制度和发展的历史演变

   

3.开展美国通史上若干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的研究

①关于美国殖民地时期、美国独立革命、美国内战、美国南方重建、美国西进运动、近代史上美国的“一国两制”、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美国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课题的再研究    

②美国19-20世纪之交大转折年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变化的考察   

③战后美国在世界历史上地位的演变及其世界性影响的考察

④制约90年代国兴衰的历史考察

⑤美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对外政策史的研究, 如美国的经济制裁史研究

   

4.开展历史上中美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及比较研究

①关于20世纪美中关系史的研究

②关于美中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③美国经济关系史研究

④美中文化的比较研究

   

5.开展中国美国学和美国史学史的研究

①争取完成中国美国学或中国美国史的信息库光盘(90年代开始, 逐步往前推, 向下延,在此前系统完成1978-1989年代、1949-1977年间的中国美国学或美国史信息库光盘资料准备工作

②系统考察美国史的重要史学流派

   

. 关于今后开展美国史研究的方法建议:

①建议加强中国美国史信息库和与中国美国史相关的中外历史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库的建设, 力争尽早制作我国学者制作的美国史光盘, 并与INTERNET接轨。

②要加强中国美国学和美国史的基本工具书和基本文献的编译工作及论著(含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目录编纂建设

③要因地因人制宜, 发挥优势, 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协作, 开展攻关研究。   

④要加强研究的学风建设, 倡导事实求事, 开展正常的书评, 保护著作权益, 反对抄袭等不良学风。

⑤要加强与美国史研究领域国际接轨的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参加或举办国际学术讨论活动, 与美国学家组织和美国历史协会等学术团体和学者的学术交流。

我们计划在1996年夏秋间在长春东北师大举行美国史年会和中、美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讨论内容包括:现代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与现代化关系、城市的社会功能、城市与社会生活、地方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城市社会问题、城市公用事业、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居民流动、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史、城市文化、中美友好或姐妹城市等问题。

 

注释:

1〗见附件①黄安年编:1993-1994年间Th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刊登的中国大陆留美学生美国史博士论文目录

2〗见附件②黄安年编:《中国美国史博士、硕士研究生概况(1990--1993),19937

3〗见李世洞:《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工作报告》, 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 49,199012月。黄安年:《面向四化, 面向世界, 办好学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199381日在第七届年会上报告),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19933期。

4〗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关于开展地区性学术活动的通知》(199012), 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 50,19913月。

5〗见潘迎春:《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讨论会》,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56,1992年第3期。

6〗见王锦瑭:《武汉大学举行刘绪贻教授80寿辰活动》,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59, 1993年第2期。

7〗见王凡:〈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成立三十周年庆祝活动〉,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65, 1994年第4;张友伦:《三十年的艰辛和喜悦----为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建立30周年而作》, 载《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总第64, 1994年第3期。

8〗见中国美国史研究会: 《关于拟于19937,8月间在山东威海举办美国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初步设想向中国社科院的报告》(19927);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于199211-12月间和19931-2月间先后两次向外国学者和留美中国学生发出邀请信(英文)和《关于“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会议讨论会的通报》(英文)和《第二个通报》(英文)。肖军政:《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60, 1993年第3期。

9〗见《理事会、秘书长107日会议纪要》, 载《美国史研究会通讯》, 总第61,1993年第4期。《中美城市发展比较研究参考选题》,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62,1994年第1期。黄安年:《中外学者对开展中美城市史比较研究的反响》,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63,1994年第2期。黄安年供稿,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编Connections创刊号No.1, Spring 1994发表《关于开展中美城市史发展比较研究计划》(1993.11.9)。郭立明:《美国城市史研究论文目录》,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64, 19943期。

10〗见秘书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京理事会、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1992.3.15),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4,1992年第1期。

11〗见黄安年执笔《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京津地区理事会纪要》(1992.6.13),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5,1992年第2期。

12〗据美国史研究通讯各期目录统计。

13〗黄安年:《杨生茂、刘绪贻、黄安年三会员正式受聘为美国历史杂志特约编辑》,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7,1992

年第4期。顾宁:《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第87届年会在亚特兰大召开》,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 总第63, 1994年第2期。

14〗见Connections, American History and Curture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pring 1994, Fall 1994.

15〗见附件④黄安年编:《美国历史杂志陆续发表中国学者研究美国史成果目录》,199526日。

16〗详见《美国史研究通讯》1992年第2, 1992年第3期。

17〗美研:《东北师大美国研究所近期学术交流活动》,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4, 1994年第3期。

18〗参见安伯生:《洪朝辉博士在南开大学讲学》,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4, 1994年第3期。

19〗见中国美国史秘书处:《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留美会员的若干规定》,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6,1992年第3期。

20〗见附件③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名单及通讯地址》。

21〗见附件⑤黄安年编:《美国历史杂志(JAH)勘登学术成果目录中有关中国留学生博士论文的部分目录》,199525日。其中部分学生是否来自大陆有待了解。

22〗见秘书处:《万心蕙奖学金施行细则》,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8,1992年第4期。秘书处:《万心蕙奖学金议定书》,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0, 1993年第3期。万心蕙奖学金委员会:《万心蕙奖学金委员会通报》,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0, 1993年第3期。黄安年:《关于万心蕙奖学基金的通报》,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1, 1993年第4期。

23〗载《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通报》, 5253合刊,199111月。刘绪贻:《不能这样谈历史》,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59, 1993年第2期。李世洞:《“外国历史辞典”近代美国部分辨误》,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3, 1994年第2期。戴超武:《美国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评美国早期的实用外交》一文, 载《美国史研究通讯》,总第63, 1994年第2期。杨玉圣:《中国美国学史: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兼评李本京先生等的新著》, 载《美国研究》, 1994年第2期。

24〗黄安年编:《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1840-1990)(三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北京师大历史系1990年内部出版, 1104页。

25〗分别载,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8; 《美国问题研究参考资料》,1991年第1; 《世界经济》,1993年第11期。并见张广智:《我国新时期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1期。

26〗同〖24〗第1101-1104页。

27〗以上同〖25

28〗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1年出版。

29〗据上书第20页材料统计, 并见杨玉圣:《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回顾与思考》, 《美国研究》, 1990年第4期。

30〗该目录共88电脑版, 每一条含英文, 中文和拉丁化三对照港, 台出版的成果未统计在内。在编排上按《美国历史杂志》的 Recent Scholarship 专栏所列38个子目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以便和国际上通行的目录相衔接。

31〗见黄安年:《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新成果----90年代前三年研究评述(1990-1992), 1993731, 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

32〗报纸, , , 澳刊物, 外国在华出版的中文杂志未收录在内 。据上海图书馆1992年第1期《全国报刊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 共收期刊2,345, 其中与美国历史相关的期刊有300多种。

33〗据《中国美国学论文综目1979-1989》的统计数字计算,1979-1989年间平均每年发表的有一定影响的论文不到200篇。

34〗附中国美国史论著选目(1990--1992)统计表

类别               著作数       所占比例     论文数      所占比例

美籍非洲人??????0                           8           1.3

农业和农村史          0                           4           0.6

档案资料和书目        5           6.6           3           0.4

企业和经济学          7           9.3          99          15.9

内战与重建            1           1.3           9           1.4

殖民地和革命时期      2           2.6          25           4.0

人口学                0                           0              

早期国家时期          0                           8           1.2

教育                  2           2.6           8           1.2

环境                  0                           2           0.3

家庭                  2           2.6           0              

同性恋史              0                           0              

移民, 种族和国内移民  2           2.6          17           2.7

印第安人              0                          10           1.6

知识和文化史          3           4            13           2.0

国际关系             13           17.3        198          31.8

劳工                  0                           5           0.8

法律和宪法史          0                          32           5.1

大众煤介              1           1.3           2           0.3

物质文化和建筑        0                           6           1

男人史                0                           0              

军事                  4           5.3          21           3.4

音乐和影视艺术        1           1.3           2           0.3

政治                  9           12           36           5.8

大众文化             12           16           22           3.5

公共史                0                           5           0.8

宗教                  0                          12           1.9

科学与医学            0                           0             

性史                  0                           0               

社会史                2           2.6          11           1.7

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    0                           8           1.3

运动和娱乐            0                           0            ??

纵览和教科书          4           5.3           7           1.1

技术和工业            3           4            13           2.0

理论和方法            1           1.3           7           1.1

都市和城郊史          0                           7           1.1

, 西, , 南部      1           1.3           8           1.3

妇女史                0                           8           1.3

合计  38             75           100         622         100.0

35〗黄安年整理:《美国历史杂志陆续发表中国学者研究美国史成果目录》,1995214

36〗黄安年:《对美国历史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刊登的论著目录数据(1992.9--1994.9)统计分析》, 199525日。

                                                   

黄安年 1995214

 (本文未经理事会讨论, 其观点由本人负责,材料收集限于时间和条件, 也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修正)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研究/20021015日网上首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4576.html

上一篇:《当代美国宗教》--第一部有关今日美国宗教的入门读物
下一篇:纪念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小馬丁·路德·金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